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2019-10-21 04:59倪志峰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9年10期
关键词:李宗伟球拍挫折

倪志峰

8月25日,一名马来西亚的13岁男童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被母亲责骂后选择上吊自杀。据警方调查,男孩向来不喜欢读书,学习成绩也乏善可陈,还经常抱怨家庭作业过多给他造成极大的压力。

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发布的一份《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每5名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

某杂志进行过一次不完全的统计,在中国,每年因各种问题自杀的孩子在25万左右。

一堆作业=一条命?

一块玻璃=一条命?

一部手机=一条命?

这可怕的等式无时无刻不在拷问着为人父母的我们,为什么?为什么在别人眼里极为平常的毛毛雨,在孩子眼中卻是一场滔天巨浪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平时孩子一直生活在温室里,极少(或者没有)直面挫折,而家长却一味地希望孩子永远赢。

可生活的真相是,失败是人生的常态。

让孩子学会接受生活中的挫折,做一个输得起的人,比做一个只会赢的人更重要。

一个输得起的孩子,未来才有可能赢得多。

01

巴顿将军曾说,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的反弹力。

2018年9月,马来西亚羽毛球名将李宗伟被确诊鼻癌。

众所周知,李宗伟在世界羽坛上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悲情人物。

他很传奇——

共获得69个公开赛冠军,46个超级赛冠军,以及超过350周的世界排名第一。

他又很悲情——

未获得世锦赛和亚运会冠军,3次闯入奥运决赛却都屈居亚军。

“败者”是贴在李宗伟身上的标签,贯穿了他20年的职业生涯。连记录他自传的电影片名都叫做《败者为王》。

出生在马来西亚的李宗伟小时候家境贫寒,父亲靠打短工为生,母亲是一名家庭妇女。

李宗伟走上羽毛球之路是极其不顺的。

因为个子矮,李宗伟被国家队拒之于门外;

因为家里穷,买不起球拍,李宗伟用捡来的烂球拍和平底锅练球。

而且父亲反对他练球,希望他靠读书改变命运。

只有母亲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练球。母亲还一直和李宗伟一起面对各种困难,鼓励他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因为家境贫穷买不起球拍,李宗伟就去运动店为球拍串线,用挣来的微薄的薪水买球拍;

他的家离羽毛球院很远。从10岁起,李宗伟每周3次,每次搭公交至少1个多小时前往训练,风雨无阻。

经过7年的刻苦训练,李宗伟终于如愿以偿地加入国家队。

在国家队,李宗伟又遇上了体能不足、队友欺负以及残酷竞争等挑战。

一开始李宗伟不堪忍受,打算放弃回家,父亲却对他说想要成功就必须留在吉隆坡。

父亲的鼓励给了李宗伟莫大的勇气。队友跑一个1600米,他跑几个甚至更多;每天凌晨5点钟起床,一上午训练球,外加一下午力量训练。

最后,李宗伟不但体能上超过队友,球技水平也把他们甩开了几条街。

雨果说,当命运递给你一个酸的柠檬时,你要设法把它制造成甜的柠檬汁。

依靠母亲的坚定支持以及自身努力,年幼的李宗伟将生活的困顿变成命运的馈赠;

关键时刻父亲的鼓励,使李宗伟勇敢地走出舒适区,激发出全身的潜能战胜自我,战胜困难。

正因为身上有这股“不怕输”的精神,自9月确诊鼻癌后,仅仅两个月,2018年11月8日,李宗伟在新闻发布会上告诉大家,他的身体已恢复良好了。

诚如李宗伟所说的:“即使失败,它在我生命中凿刻下的痕迹,也将会是光荣的印记。无论未来走到哪里,我都会像一个充满斗志的战士,不断征战。无论面对什么状况,永远都知道要怎样重新再出发。”

这就是李宗伟。直面困境,无惧失败,愈挫愈勇,败者为王。

无独有偶,一名叫伊藤真波的日本女孩,在一次事故中不幸失去右臂。

在她最绝望的时候母亲挺身而出,给了她极大的鼓励。

浴火重生的伊藤真波终于鼓起勇气,重新拾起小提琴,练就了用肩膀操控机械臂演奏的技能。

她说自己能有今天,最感谢的是母亲。

每一个无惧失败的孩子的身后,都有与他风雨同行的父母,给他们拥抱,并且坚定地告诉他,你的困难,我们一起面对。

02

可以想见,每一个自杀的孩子内心一定是充满绝望的。

孩子遇到挫折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挫败感,抗挫能力不强的孩子会因此全盘否定自己。

“我是最不幸的……”

“糟糕透了,我完了,彻底完了……”

他们的内心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只看到眼前的重峦叠嶂,根本不会想到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并用种种消极的方式来逃避挫败感。

所以父母要从小对还自己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经得起失败。

挫折教育的第一步,不是打击,也不是过度保护,而是共同面对。

有的家长以为孩子经不起挫折是家里太过溺爱,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经常有意地否定和打击孩子。

比如综艺节目《女儿们的恋爱》中,Selina的妹妹任容萱当被问道有没有因感情问题怨恨过她父亲时,任容萱掩面而泣。

因为父亲每次都责怪女儿眼光差,导致任容萱一度失去信心。

多年之后,父亲坦言当初之所以打压女儿,并不是男孩不好,而是他想把事情最糟糕的一面先告诉女儿,让她有心理准备,如果以后面临困境时就不会惊慌失措了。

很多家长误以为在生活中多给孩子打击的机会会让他变得强大。

其实不然。

人为地打压孩子,非但不会让孩子有很好的抗挫能力,相反还会使他失去信心和安全感。

还有的家长则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度的爱和保护。

在过度的爱和保護之中成长的孩子,容易长出一颗“玻璃心”。

调查显示,我国有46%的儿童患有程度不同的“玻璃心”。

大人全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对方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和脆弱的心态。

因为所有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孩子会误以为自己就是全世界的中心。一旦得不到满足,他就会产生极强的挫败感。

当负面心理积压过多无法消解时,一个外界偶发的诱因,就极有可能成为孩子负面情绪突然爆发的火山口。

培养孩子“不怕输”的心态,家长理智的做法是和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家长要认同孩子的情绪,并去接纳和疏解。

父母行动上的帮助和情感上的支持,才是孩子重整旗鼓的最大底气。

就如《教育的选择》中说的,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家长制造挫折,而是能够和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挫折教育的第二步是引导孩子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

当孩子一想到有压力的事情时,就让他找到那种“坚信自己一定可以,并且务必做到”的感觉。做到了就打个√,让孩子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久而久之,孩子会把勇敢面对当成一种快乐。

挫折教育的第三步是家长要及时化解孩子的焦虑、让压力转化为动力。

以孩子的考试为例。

①首先,告诫孩子不要把太多的注意力聚焦在考试的结果上。

依照最近几次模拟考的成绩,对自己的成绩水平做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估,对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理智的认识。这样即使成绩达不到预期水平,也不会太患得患失。

②确定焦虑的来源。将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逐条列出,制成一张压力列表。

比如,我数学应用题比较薄弱,做题是经常无从入手;我英语词汇量还不足,每次做阅读理解时会感到紧张。等等。

然后针对压力列表,将复习内容逐条补充写入。当所有的担忧有了头绪,孩子的焦虑自然会减轻许多。

③尽量使孩子的生活有规律性,保证充足的睡眠,并进行适当的锻炼。

为人父母,我们无法永远为孩子遮风挡雨。那么我们不仅要教会他如何飞行,更要让他掌握跌倒后如何爬起来的本领。

一个输得起的孩子,未来才有可能赢得多。

猜你喜欢
李宗伟球拍挫折
Holism in Education
VICTOR轻量设计: 一支超轻球拍可以有多轻?
选羽毛球拍四诀窍
挫折
买球拍
迷你乒乓球
终身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