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红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为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技术、新环境、新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方式。这一系列的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近年来,新乡市红旗区洪门镇中心学校所辖的7所小学、2所中学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均有了较大提升。如何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能力,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洪门镇中心学校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转变思想观念
加大信息化宣传和培训力度是首要工作。我们先是通过培训转变领导层观念,然后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使广大乡村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基本理论有所了解,掌握基本方法。接著是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让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感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技术的优势。此后,观念转变了,操作也要跟上,我们积极开展各项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活动,提升教师信息技能和素养,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注意培训层次
我们应根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应用能力水平和教师需求,以及培训者能力的现实状况,设计合适的培训内容。
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培训,主要包括对多媒体资源的收集、处理、加工、制作等方面的培训,培养目标在于普及教师的基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会简单的资源搜索、课件制作。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以教学案例为线索,将教学设计思想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引进案例学习法,为教师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鼓励教师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引导教师观摩和分析信息化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使其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并努力作出改进,以更快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新设计及应用能力。
同时,还应引导教师创新信息化教学的课堂结构,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鼻、手”多重感官,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此外,教师应通过问题启发、探究发现等手段加强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能动性,将信息化教学渗透到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真正实现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信息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经典篇章的教学中,朗读指导时可以引进视频材料,让学生配音,然后再播放原音。这样学生在比较的同时不知不觉就进行了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如,在数学课上,线段图的延展、几何图形的切割转化等,可借助白板技术,从绘画、涂改、变形转化,到羽化、退隐、涂色等,都便于操作,又将原本抽象的过程,进行了具象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三、关注个体差异
关注不同学科教师的培训差异性。每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对于不同的学科,需要教师使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也有所不同,如数学教师就倾向于几何画板的培训,而对语文教师来说,更多的要学习文字编辑、音频和视频的加工利用等。不同的学科,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的方法也不可能相同,所以在培训时要分科培训。
关注不同年龄教师的差异性。根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所处阶段分层定位培训目标。年轻教师对信息化知识了解较多,学习能力较强,对培训要求较高,希望能够学习一些网络操作的高级知识。例如,操作系统优化与管理、基于网络的自主与协作学习、教学设计的方法和解决学科整合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等。年纪较大的教师自身信息化知识储备不足,接受新知识比较慢,需要学习一些信息技术常识。例如,常用软件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多媒体素材处理、网络资源获取途径等,为今后的学科整合教学奠定基础。
四、实现资源共享
就地域分布来看,城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较为完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较强,因此,我们组织洪门镇50岁以下所有教师到城区的“联盟学校”跟岗学习三天,观摩城镇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实况,对比自身不足,深入思考方式方法。
信息化教学培训不是以知识或操作技能为核心,而应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之上,以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案例教学为培训策略,以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为中心,把培训的重点放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上,让教师真正能够根据自己的学科需求设计教学内容。然而,对于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师基本都有学习的愿望,但使用信息技术备课时间较长,增加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为此,中心学校组织建立了典型案例资源库,共享给大家,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我们应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毋庸置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有着重要作用,从应用到创新,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责 编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