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勤
核心素养理念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出现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最终提高综合素质。文言文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以增强语感,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推动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文言文教学,努力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有趣的学习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要注意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适当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学习兴趣。文言作为中国古代的语言,记录的是古代的故事,所以,教师可以把其中的内容转化为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文言文的内涵。对于核心素养培养而言,创设教学情境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教师可以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如在教授《兰亭集序》这篇文章时,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文人墨客汇聚一堂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角色。人物年龄有大有小,爱好的事物也各不相同,彼此谈论有关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重新演绎文中的经典段落,进而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这样的环境新奇放松,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内在情感。
二、启发学生思维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启发的学生思维,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高中语文教师由于面临着学生准备高考的压力,可能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背诵能力,却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文章的消化,学生最终学进去的知识仅仅是文章的表面,并未对文章的内在有所思考。
以《师说》为例,学生学习的时候可能只关心了背诵和考纲的部分,却忽视了文章揭示的主旨观点。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只是知道个大概,并不理解少年天才变成庸人的真正原因。教师直接把观点和文章内容灌输给学生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学生的思考时间,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学习,但教学质量并不高。《师说》是一篇非常经典的高中文言文,教师可以主動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内容,比如:“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放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我们如何预防类似悲剧的发生?”诸如此类的延伸学习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大意义,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对文章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启发了他们的思维。
三、深入研读教材
文言文往往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如果教师能够发现其中的美和奥秘,就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学习,形成对文言文的深刻认知。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学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当中去,这样才能和古人产生共鸣。深入研读教材不单单是教师的工作,如果教师和学生都能对教材内容有着比较深刻认识,教师在课堂上从事文言文教学的时候就会轻松很多。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教师讨论更深层次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研读教材的第一步就是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如《赤壁赋》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情感变化,使用有感情的朗读方式来阅读文章内容。
学生每阅读一次文章内容,就会对文章加深一点理解,就更加明白作者苏轼的写作意图和内在情感,体悟他由沧桑感慨到积极旷达的人生态度转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感知力,从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展开个性解读
在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方面,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展开个性解读,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言文所写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差距很远,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只能靠积累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素养。但是学生这样学习文言文也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文章主旨、作文概要的时候会产生模式化的弊端,学生在学习方面难以突破,这样不符合素质教育和自主教学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喜欢介绍课文背景内容,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这样可能会误导学生的认知。所以教师一定要努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来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如《鸿门宴》,如果让学生分析项羽的性格,不同的学生应当有不同的认识才对。但是大多数学生却因为对课文背景知识的了解,或者仅仅因为一件事来断定项羽的功过和性格,并未从多角度认识他的性格。在认识历史人物方面,学生可能只局限在一点一事上,没有辩证地看待,这就极易造成知识的固化,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完成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核心素养的形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认知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高中文言文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体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第二中学(7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