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
高中是每一个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时期,也是其情感慢慢成熟的重要时期。古典诗词教学一定会使学生踏入雅致典丽的诗词世界,进而形成更完美的汉语言方面的感受力,在感受丰富的诗意与多样的诗艺中慢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反复朗读背诵
古語云:“书读百变,其义自见。”意思是说,要深入理解作者书写的情感和本篇诗词的内涵,用心体会和朗读背诵是学生必须做到的,古典诗词的学习也是这样。只有学生用心朗读文章,才能品味到作者书写时的心情和意境。在古诗的学习中,诵读是最重要的。诵读并不只是机械式的死记硬背,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脑海中尽是诗情画意,美好的意境随之浮现。了解和体会了作品背景和本篇诗词的内涵,所表达的情感也会随之被挖掘出来。
比如学习《雨霖铃》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诗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时代。《雨霖铃》的作者柳永是一位才子,满腹才华,却在科考上不得志,他也是一名浪子,频繁出入歌妓场所,才华横溢,满腔抱负。学生可以标记出不理解的诗句,也要反复诵读,不理解的地方在教师讲解的时候注意听讲,这样可以深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二、合作学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词七首》所选入的七首词都是词作中的精品。本课的教学比较适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种学习形式不仅能使学生可以在课内互动,而且也完全可以在课外活动中使用,让层次不同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中碰撞,在相互查漏补缺中得以提升,进而使学生高效地完成前期制定好的教学目标。
以教学苏轼的《定风波》为例: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采取提问法、讲解法、点拨法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式。提问法,一步一步地引导,做到逐渐深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一种传统文学形式,词的主题与作者的生平经历是分不开的。所以,针对作者的逸闻趣事提出的问题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趁热打铁,结合作品内容逐步引导,精心设问,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还可以采用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诗词贵在吟诵,通过反反复复的朗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理由在于学生对跳跃性、象征性很强的文学体裁的接受必须经过一个由普通形式到具体内涵的过程。诵读有利于学生揣摩词的音韵、情感,从而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意蕴。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能提高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逐渐总结出鉴赏诗词的方法技巧和着手点,整体系统地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细致入微地掌握这几种表现手法的含义,并且在以后的诗词阅读中轻而易举地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和课后练笔的作业,让学生写一桩日常小事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高中阶段,各个学科难度增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与教师的愿望相差较远。之前,高中生喜欢以各种方式方法背诵,在书本、草稿纸、扉页上写着甚至画着自己比较喜欢的诗句等,现如今,此种情况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是提不起兴趣来的,甚至听完整堂课程都是一脸漠然,教师心中塞满了无助和无奈。甚至有些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几乎没有或者说很少有学生能接出下句。
三、丰富课堂教学环节,转变教学理念
在所有的教学难题中,诗歌教学是所占较多的。对于兴趣不高的语文课,学生很被动地接受,也不能理解诗句的意境和内容。仅限于停在文字表面。实践表明,课堂中我们把有效性教学应用进去,能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如针对意象教学,笔者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对于一个诗句,能够调动所掌握的知识,在文中找到依据。教师可以选择小组合作的方式,伴随着研究讨论的进行,讨论结果的展示,学生能深刻全面地赏析意象。对于这种学习形式,学生有很高的积极性。同时,学生意象知识的积累得到提升,能力自然得到提高,也就能看懂诗歌了,阅读和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随之产生。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播放流行歌曲,熟悉且韵律优美的音乐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如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好相关的演示课件,并插入一些气势昂扬的歌曲,如电视剧《三国演义》片首曲(杨慎《临江仙》),让学生借助音乐的意境来感受这首词的豪放气派。另外,在苏轼的其他诗词的学习中,也有很多歌曲是可以借鉴的。
综上所述,提升古典诗词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能力,写作水平也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学生写出来的文字富有文采和内涵。古典诗词中的很多资源可以被运用到学生的习作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后,学生充实了作文的内容,也明显提高了文采。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