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芳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各地博物馆建设如雨后春笋。数据显示,1996年全国仅有1219个,到2017年博物馆数量达到4721个。在博物馆数量迅猛发展的的同时,许多博物馆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以管理模式落后、专业人才短缺甚为严重。培养符合新时代精神的专业型人才已成为博物馆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方面,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就走在了前面。
成都武侯祠是西晋末年为纪念诸葛亮而建;初与蜀国先主刘备的昭烈庙相邻;明初,武侯祠并于昭烈庙,故大门横额书“汉昭烈庙”;明末,武侯祠毁于战火,清康熙十年(1671年),在旧址上恢复重建武侯祠,形成现在所见格局。
武侯祠现占地15万平方米,由三国文化遗产保护区 、三国文化体验区和锦里民俗区三部分组成,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作为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及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武侯祠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年平均接待观众约1000万人次。
今年4月,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长、党总支副书记谢辉获得了2018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为四川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领军者,谢辉一直致力于博物馆发展的研究与探索。“博物馆的发展里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努力。”他认为,不断培养、丰富复合型高端人才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关键。
2015年,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与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进行了人才培养与科研方面的项目合作。谈起此次合作,谢辉介绍,近年来,文博事业和文化产业越来越互为支撑,但博物馆在文化产业、旅游规划建设等方面仍缺乏专业人才,此次合作正是借助四川大学的专业知识和师资力量,培养此方面人才。
据了解,此次合作武侯祠博物馆结合自身特色和工作实际,量身定制针对性强的专业人才培训方案,开展职工专业培训和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的定向委托培养。此外,双方还在三国文化研究、陈列、设计等方面开展各种实质性合作,共建“四川大学博物馆学、旅游学教学实习基地”和“四川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实现学术与实务的对接,教育与实践的高度对接。
“四川大学作为国内培养文博人才的摇篮,我们与其已经建立深厚、长远关系。通过加强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有效促进学校培养的人才能适应博物馆发展需求。”谢辉表示,通过合作,可以让学校的专业团队和博物馆建立沟通桥梁,将所需课程推介给学校,使其与现代文博事业相适应。同时博物馆还会积极创造学校学生调研、实习的条件,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协调综合发展。
“自深度交流合作以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人力资源储备与专业技术力量得到了更加全面、专业的提升。” 谢辉还表示,借助高校的学术支持,也有利于提高博物馆的文博科研水平和文化产业经营实力,助力实现将成都武侯祠建成三国文化收藏、研究、展示中心,传播、体验中心及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近年来,武侯祠博物馆不断加强馆际交流,多次组织工作人员赴西安、东莞、杭州、南京等相关文博单位实地考察、交流学习,交流博物馆管理、文物保护、志愿者组织、产品开发等经验。许多工作人员纷纷表示,在与其他博物馆的交流过程中学习到其优秀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同时为有效提升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武侯祠博物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制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工作人员的内生动力。积极为立志在文博事业上有所建树的年轻人,创造研究环境,引导他们为研究、管理、创新水平做出应有贡献。同时,邀请有文化、具有良好口碑的大师级人物进行专业授课,在对话中进行智力激荡、共同探讨,使得工作人员整体水平快速提升。
此外,武侯祠博物馆还参加多种文创展示、交流活动。2018年,武侯祠博物馆在“成都文博创意精品展”中展出文创精品60余种;在“第七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2018年第16届香港国际授权展”等文创活动中,展示了博物馆全年的文创产品开发成果。谢辉介绍,通过积极参加文创活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武侯祠博物馆培育了一批优秀创意人才。
Q: 从博物馆的发展而言急缺哪方面的人才?
谢辉:目前武侯祠博物馆主要缺乏两类工作人员。一类是高端人才。这类人员对三国文化有深入研究,属于三国文化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另一类是通才。这类人员在专业领域有建树外,也横跨专业、管理、经济或在多个领域有涉猎。从整个行业来看,缺少的是懂产业、管理、技术的复合型、综合性人才。
Q: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
谢辉:一名合格的博物馆工作人员,需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能正确认识、执行党的文化路线方针、政策。同时还要有职业道德,对工作热情、热爱,更要有一颗爱学习、求进步的心,参加培训、课外学习不断强化提升专业素养。
Q: 在人才引进上,有哪些创新举措,效果如何?
谢辉:用足用好政策,积极引进海归人才。虽然三国文化属于中国的历史文化范畴,但在英、美、法等发达国家中引进回流人才,有助于借鉴外国优秀成果,西为中用,办好博物馆。积极推进博士后试点工作。专门成立协调小组,设在人力资源部,平时认真解决运行中存在问题,实际困难,尽量从资金创造条件。同时在学术理论方面积极提供研究基本素材和研究方向,引导博士后多出成果,早出成果,出好成果。
Q: 如何激发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
谢辉:博物馆会通过提供比较强大资金、政策支持激发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但是,我认为激发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奖励。而是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人才在博物馆实现人生价值,这才是最易出成果的必要条件。武侯祠博物馆坚决按照国家人才战略,贯彻人才选拔任用政策。多年以来,博物馆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晋升完全实现能者上、庸者下,任人唯贤、为实,不唯亲、虚。通过民主测评、重点培养、专家推荐等方法实现科学选人用人的目标。
Q: 随着时代发展,博物馆人才培养较过去有哪些新的特征、变化?武侯祠博物馆如何顺应这些时代特征?
谢辉:随着时代发展,博物馆发展相比过去主要有两方面的变化。一是博物馆的管理模式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在以前,一个文科类背景的人可以管理博物馆,但是现在博物馆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专业团队加入。二是更加产业化、信息化。博物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一直以来博物馆发展是产业化的,文博事业需要做大做好,能让更多的人享受文博带来愉悦及接受教育。在信息化、互联网+时代,文博产业不能置身事外,才能与社会、人民群众的需求不落伍、保持一致。
为促进博物馆发展,武侯祠博物馆大力引进相关人才,同时建立健全人才制度,成立专业团队。目前,博物馆的官方微博微信运营维护以及大庙会的组织举办等都由专业团队执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