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围术期护理干预

2019-10-21 01:37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8期
关键词:围术妇科下肢

宁 玥, 张 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第二妇科病房, 辽宁 沈阳, 110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主要是由血液流速缓慢、凝血因子紊乱、血管壁损伤以及血液呈高粘状态等原因引起的[1-2]。血液黏度高、血流缓慢及血管壁的损伤是造成本病的常见因素,该病见于各种手术后、长期卧床慢性疾病患者以及因各种原因造成肢体活动受限的人群。而妇科肿瘤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首要危险因素,发病率逐年上升,是妇科多发病,常见的妇科肿瘤有外阴肿瘤、阴道肿瘤、子宫肿瘤、卵巢肿瘤和输卵管肿瘤等[3-4]。目前手术方式治疗为主要方法,由于肿瘤发病位置特殊,加之术后严格的卧床休息,深静脉血栓成为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围术期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指导患者饮食、活动、用药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本研究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72例妇科肿瘤患者,均在院行次切除或全切手术。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外阴肿瘤5例、阴道肿瘤7例、子宫肿瘤10例、卵巢肿瘤8例、输卵管肿瘤6例,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如指导患者的饮食、体位、肢体的活动、早期功能锻炼等及联合药物抗凝的措施。对照组外阴肿瘤4例、阴道肿瘤7例、子宫肿瘤12例、卵巢肿瘤9例、输卵管肿瘤4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2组患者的年龄、肿瘤类型以及发病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患者参与研究前无下肢静脉血栓病史; 患者营养状况可,对手术耐受; 患者参与研究前无其他手术史。排除标准: 患者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 患者白细胞低于3×109/L; 患者有严重凝血机制异常; 妇科急、亚急炎症未能控制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术前测量生命体征,留置导尿及相关术前准备; 术中协助医生完成手术; 术后去枕平卧6 h, 监测血压6次至平稳, 24 h后可床上坐起或床边活动。

1.3.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围术期护理。(1)手术前: ① 全面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向患者宣教DVT发生的原因、疾病特点、危险因素、常见症状及愈后情况。针对年齡>40岁、患有高脂血症和肥胖的妇女,应重点强调。②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早期活动及饮食的重要性。③ 指导患者床上练习踝泵运动操,如平躺放松大腿尽最大力度绷紧脚尖保持10 s后放松,每小时练习5 min, 每日5~10组。④ 指导患者术前3 d进食低脂、高蛋白、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食物,并在灌肠后及时进行补液支持治疗,补充水和电解质防止血液浓缩呈高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9]。⑤ 向患者介绍此次手术的基本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使患者配合手术。(2)手术中: ① 将患者头部降低15 °, 尽量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术中及时补液输血,减少止血药物使用。当超过手术超过2 h时帮助患者行被动踝泵运动。(3)手术后: ① 早期功能锻炼可加快静脉回流的速度。术后返回病房6 h内指导家属给予患者双下肢肌肉作捏揉按摩、足背伸屈等活动。6 h后协助患者翻身2 h/次,并抬高下肢15 °。② 术后严格禁食6 h, 然后行流质饮食,若无呕吐反应则在肛门排气后给予半流食饮食,最后过渡到普通饮食。③ 若无出血发生,应减少止血药的使用并注意患者下肢保暖。④ 患者如果下肢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应立即抬高患肢给予静脉抗栓治疗,严禁热敷、按摩下肢。⑤ 嘱患者穿宽松衣裤,不扎腹带,防静脉压升高导致血液瘀滞。

1.4 观察指标

检测2组患者凝血4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2组患者双下肢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患者凝血4项指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PT、APTT、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护理后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下肢疼痛、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 论

妇科肿瘤影响患者的生殖功能和性生活健康,伴随极大的心理压力[5-7]。妇科肿瘤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发生率极高,主要因为患者术后下肢活动受限,导致血液缓慢,加之术中出血使用凝血药物,使血液高凝[8-10]。因此,围术期护理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11-13]。常规护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预防效果,但在护理过程中不具有针对性,无法及时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导致护理效果不理想[14-16]。

表1 2组患者术后凝血指标比较

PT: 凝血酶原时间; APTT: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TT: 凝血酶时间; FIB: 纤维蛋白原;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围术期护理干预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术前的宣教、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前清洁灌肠后行补液支持治疗,可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血液粘稠度,加速血流促使脉络通畅、活血化瘀。术中尽量减少止血药物的使用,避免药物因素引起血液中凝血因子紊乱,防止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避免血液呈高凝状态,降低栓子形成率。术后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踝泵运动操练习,加快血液流速,同样降低栓子形成率,减少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相对于一般的普通护理而言,围术期护理在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本研究数据显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患者PT、APTT、TT均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但FIB相对降低。且观察组各项凝血指标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而常规护理患者凝血指标有个例偏离正常范围。观察组下肢出现栓子0例,无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患者下肢出现栓子3例,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8%,表明围术期护理干预成效显著,有效降低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取得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猜你喜欢
围术妇科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
浅谈妇科中急腹症的临床治疗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