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 栋,袁建文,汪光鑫,钟健民,叶光祥
(1.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江西 赣州 341000;2.江西浒坑钨业有限公司,江西 安福 343200)
矿井通风就是将地表新鲜空气输送到井下,稀释并排出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等,净化作业面风质,保障井下空气新鲜。目前,因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资料需求不断增加,金属矿产资源消耗日渐增多,矿山逐渐转向深部开采。钨金属资源在日常生活及国防工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多数钨矿山开采历史悠久,浅层资源已开采结束,矿山转入深部开采。受多方条件影响,部分矿山在深部开拓过程中,井下通风系统上下衔接不到位未能及时优化,使得井下常出现新鲜风量不足、污风循环等影响通风效果的问题[1],严重影响井下作业环境,威胁矿工身体健康,给矿井正常生产造成不利影响[2-3]。
高效、稳定、完善的通风系统,是确保整个矿井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行的基础,对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有深远意义。因此,本文以某钨矿山为工程实例,总结延深矿井通风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应用3Dvent软件进行通风系统研究,改造矿井通风系统工程,改善井下通风效果[4-5]。
随着采深延伸,开采范围扩大,钨矿山井下通风系统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如通风网络设置不合理,主扇风机与风网不匹配,构筑物设置不恰当或者不完善等[6],此类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井下作业点通风效果。
井下通风网络合理规划和布置是通风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但矿井在实际生产中常存在下列通风网路问题,影响井下通风效果。
(1)因井下条件限制,深部中段存在边采边探问题,通风网络缺乏整体布局,风流线路规划不合理,深部中段风网与上部中段风网衔接性差,易造成整个通风系统新鲜风量不足。
(2)上部中段部分主要风井布置在采区内,因上部中段矿脉回采彻底,造成风井坍塌或被封堵,污风常通过上部中段采空区自由扩散排出到地表,但因采空区密闭不及时或者无法密闭,导致污风流中段反风至副井,造成井下有效风量率偏低。
(3)随着深部中段作业面的不断推进、延伸或生产规模扩大,产能的提升,深部中段规划风网受原风路巷道断面偏小挟制,风阻大增,为保证深部新鲜风量,势必要刷大原有的巷道断面或增大扇风机功率,增加投入成本。
井下主扇风机与风网不匹配,常造成井下通风系统风流紊乱、风量不足等现象,从而影响井下通风效果。随井下作业面的不断推进、延伸或生产规模扩大,易出现风机通风能力与风网不匹配[7-8],而产生如下问题。
(1)主扇风机性能与通风网络不匹配,使得主扇风机运行效率偏低,风压和风量不满足井下通风需求。
(2)受深部中段产能提升,主扇风机选型要与当下风网匹配,避免选择过剩功率风机,容易形成大马拉小车的局面,先天失配。
(3)风机串联或并联作业时,稳定性和可靠性一般会降低,使得井下风流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受井下开采范围扩大,采深不断延伸,原有设计的主扇风机机站位置设置不合理,或是风机性能衰减,往往造成井下风流难以调控,深部中段风量严重不足,作业点新鲜风量不够等问题。
通风构筑物的合理设置能有效调节井下中段风量分配,满足中段风量需求,改善通风效果。但在实际生产中,因井下人员、运输设备、爆破等因素影响,部分通风构筑物缺失或运行不当,从而产生一系列通风问题。
(1)通风构筑物管理不当。受井下设备运行或人员通行影响,通风构筑物(如风门)常处于开启状态,导致井下风流调控失效,造成井下风流短路,深部中段风量不足。
(2)井下采空区无法密闭或密闭不严,常出现漏风现象,造成风流短路。
(3)风机房风门密闭不严,风机内部风流循环,使得井下总风量不足,作业面通风质量差。
(4)回采结束中段常因某些原因,进风井石门处风门管理不当,未及时关闭,造成井下风流短路,影响通风效果。
自然风压是一种受矿井地形、地温以及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能量,压差大小受进回风井高差、井筒内外温度差异等因素决定。通常情况下进回风井高差越大,风压作用越大;风井内外温差越大,风压作用越大。一般夏季时,自然风压阻碍矿井通风;而冬季时,自然风压辅助矿井通风。因此,延深矿井在通风系统优化时,应充分考虑自然风压对井下通风动力影响,优化通风线路,合理选取主扇风机。冬季时充分利用自然风压,使其辅助风机做功,降低风机能耗;夏季时采取必要的抵抗自然风压反作用而造成的井下风流紊乱、风量不足等现象的措施[9]。
稳定的矿井通风系统是矿山安全有序高效生产的基础,定期的通风系统优化是保障矿井风流稳定的前提。因此,科学、高效和合理的通风系统优化方法能使通风系统稳定运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节能减耗、降低通风成本的效果。
(1)通风网络优化。一方面,根据下井中段作业点以及其他需风点位置、中段回风巷位置、主回风井位置、机站设置位置、需风点风量等因素考虑井下通风网络优化;另一方面,结合井下主要进回通风网络不同实测点断面尺寸、风速、风量、风质等参数,采用人工计算和经验判别法,确定井下通风网络是否满足当下通风需要。综合上述情况及相关参数,规划矿井整体通风线路,中段间风网线路和采场风网线路等,原有风网布置合理且满足井下通风,仍继续利用,如布置不当,重新规划布置合理的主回风井或中段通风天井,甚至主回风巷等,从而进一步优化完善通风网络,使其与通风系统相匹配,满足通风需求。
(2)通风动力优化。一是考虑通风动力系统与风网匹配,随着作业范围扩大或采深延伸,通风网络的改变,首先考虑通风方式变化,结合矿井生产能力,及应用的采矿方法等,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其次风机机站位置选择,根据当前回采现状、通风线路布置、便于管理等因素,确定风机机站位置;二是考虑风机性能,判断风机性能通常在现场对调查风机的4个基本参数:风量、风压、功率和单台主扇效率。根据已测定风机的性能参数,结合井下总需风量和全矿通风阻力,判断主扇风机风能否满足当前通风需求,如果不满足,则可调节叶片安装角或更换新风机等方法。
(3)通风构筑物优化。通常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井下通风构筑常因缺失或管理不当等原因,未能有效调控井下风流。首先回采结束中段进回风路进行及时密闭;其次调节风流的风门或风窗管理到位;最后机站风硐严格密闭,机站进出风门密闭严实。
3Dvent矿井通风仿真系统软件,采用Hardy Cross(斯考德—恒斯雷法)算法进行迭代计算,其内置独特的回路圈划算法,迭代计算收敛速度快,满足对大型复杂通风网络的模拟,性能稳定可靠。实现复杂通风网络解算,创建风机数据库,自动计算巷道通风阻力,风机自动选型,通风系统风流调控,串、并联风机设计等功能[10-11]。可适用于井下多风井、多机站通风系统优化,科学地完成通风系统风网优化、风机优选、机站布置等。
(1)风网优化。根据井下通风网络,划分风网节点,采集巷道、风路、风机、机站位置、进回风井原始参数等数据,建立3Dvent系统数据库文件,风网进行模拟解算时,系统调用原始参数文件,创建井下通风系统模型,模拟井下实际通风现状,计算并模拟各通风回路的风向、风阻、风量等,根据井下作业区并结合计算风阻,完成风网优选,实现通风系统优化。
(2)风机选型。依据井下需风量,设定风机机站风量,调用原始参数,3Dvent软件能自动遴选与通风网络相配的最优风机,并模拟出风机型号;自动计算各时期的井巷阻力,系统快速匹配最优风机型号,解决传统风机选型困难的问题,极大降低风机选型的原始手工计算量[12]。同时,可验证原始装机点风机型号选用是否恰当,以及调节叶片安装角度或是调整主扇安设位置是否得当,完成通风动力优化。
(3)风流调控。3DVent系统结合中段需风量可调节巷道风量,一是增阻调节,根据巷道断面和控制风速,适用风窗还是风门,并自动计算出风窗面积,并确定构筑安装位置;二是增压调节,系统调用风机数据库,自动匹配相应辅扇,并给出辅扇型号和相关工作参数,完成井下风流调控。
某地下钨矿山开采年久,现已回采多个中段,全矿主要有3竖井,2条斜井,若干风井,通风系统较为复杂,为满足规划产量,现延深三个中段。早期原来的中央进风两翼回风的通风方式,转变为目前中央进风单翼回风的通风布置方式,原井下通风系统划分为东、中、西三个独立通风区域。随着上部中段回采结束,东区机站停机,中、西区通风系统在前期改造过程中划分不明显。目前因通风系统优化不及时,改造不到位等因素,造成井下通风系统存在诸多问题:
(1)井下总进风量不足。通过调查测定发现:240m中段至289m中段主风井,回风量仅为3.29m3/s,部分中段和井筒出现反风情况。主要原因是井下回风网络不通畅,原通风系统上部中段回风井设置在采区,回采结束后受到破坏,造成下部中段风流无法正常排出,导致进风量严重不足。井下回风网络阻力较大,因回风井或者回风巷道断面偏小,尤其是240m中段到289 m中段回风井出口断面仅3.47 m2。
(2)通风网络不完善。随着不断向深部开拓,井下污风被排到上部289 m中段后,因没有通达地表风井,而污风无法排到地表,仅靠空区自由扩散,没有形成有效的通风网络。又因部分主要中段回风井布置在穿脉或运输巷内,布置位置不合理,容易造成新鲜风流短路或污风流串联,例如-160 m中段308穿至-110 m中段307穿通风井。
(3)主扇风机装置效率不高。井下主扇布置在140 m、90 m和-10 m中段,通过测定发现三台主扇装机效率分别为45.3%、54.3%、40.6%,综合装机效率为47.4%,低于规定70%,见表1。
表1 主扇测定结果Tab.1 Main fan measurement results
分析原因:通风线路较长,部分中段间通风井断面较小,井下回风阻力较大,风机服务年限较久,140m中段和90 m中段机站风机服务20多年,风机整体性能下降,实测功率偏低;风硐的风门密合不严,存在漏风问题,也降低了风机效率。
(4)井下反风现象明显。通过调查测定发现:1#主井反风量10.26 m3/s,2#副井反风量1.06 m3/s,3#主井反风量3.24 m3/s;-10 m及以上各中段都存在反风现象,风流从中段流向2#副井,反风风量见表2。
表2 中段反风风量Tab.2 Air reversing volume of the middle section
分析原因:井下回风网络不畅,尤其是上部中段回风井回风能力受限,同时受井下空区影响,风流短路出现反风现象;受自然风压影响,井下通风系统受季节性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地面与井下温差变化造成井筒自然风压改变,5月底2#副井反风量为1.06m3/s,夏季最为明显,8月中旬2#副井反风量为7.96 m3/s;主风机能力不足,无法克服整个系统通风阻力,中段负压不足,造成中段回风能力不足;部分通风构筑物管理不当或者缺失,造成井下反风。
因上述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导致矿井总进风量不足、风网不完善、风机效率偏低、风流反向等现象,造成井下作业面风量不足、粉尘浓度高、需风点环境差,严重影响矿工身心健康。
结合矿山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如下优化方案,解决井下通风难题。
(1)明晰井下通风网络。首先,提出掘进通达地表风井,在289 m中段掘进通410 m中段风井(见图1),确保污风排出地表;其次,掘进深部中段-60 m至-10 m中段通风天井,确保深部-60 m以下中段污风进入-10 m中段回风巷;再次,疏通190 m中段至289 m中段主回风井,确保风路畅通;最后,根据回采顺序,规划中段回风线路。
图1 通风系统图Fig.1 Mine ventilation
(2)优化通风动力系统。调整机站位置,并更换新主扇风机;将原-10 m中段回风井处风机位置调整在-10 m中段主回风巷处,并将原K40-6-NO.17型号风机更换成DK40-6-NO.18型号风机,满足深部风量需要,同时可恢复东区机站。
(3)合理设置通风构筑物。上部回采结束中段和主风井石门设置风门或密闭风墙;140 m中段机站风门密闭;结合回采顺序,未打算回采备采作业面,及时密闭;强化通风构筑物管理。
根据上述通风系统优化技术方案,应用3Dvent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和风网解算,验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实现风机优选,并模拟井下各风流线路风向、风阻和风量。调用系统解算数据库,获取仿真模拟井巷风量数据,给出井筒和主要中段风量,并进行通风评价指标对比,见表3和表4。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优化后通风系统统总进风量显著提高,各项通风指标满足规程要求,方案施工难度小,且改造环节对生产影响较小。通过应用3Dvent系统优化软件,有效解决了风机机站布置最佳位置选择问题,而且能实现风机最优选型,一定程度节约风机能耗,同时提高了井下通风效率,改善井下作业环境。
表3 井筒和中段风量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air volume in wellbore and middle section
表4 通风指标对比Tab.4 Ventilation index comparison
(1)应用3Dvent系统对通风系统进行优化研究,实现通风网路三维仿真模拟,计算收敛速度快,性能稳定可靠,能快速计算优化风网、机站位置和风机选型。且能对井下风网进增阻和增压调节,适应因气候变化而对井下通风系统的影响,有利于通风系统运行稳定。
(2)合理地设置通风构筑物和高效地管理能够有效解决井下风流分配,通过调查发现,设置专职通风管理人员的矿井,井下通风构筑设施完备,且能充分发挥调节风流作用;反之,则其作用微乎其微。
(3)针对某钨矿山通风系统研究表明,基于通风仿真软件改造后的通风系统,有效解决井下风网设计不合理、风机与风网不匹配、风流紊乱等问题,保障井下通风风流有序性和稳定性,能为今后的通风系统优化提供一定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