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朱青
基于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注,运用访谈研究方法,对X大学数名直博生、直博生导师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访谈,整理谈话资料,分析我国高校“直博生” 身份认同情况。
教育部2014年出台《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指出“直接攻博:指符合条件的招生单位在规定的专业范围内,选拔具有学术型推免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生入学资格的招生方式。”由此可见,直博生就是从优秀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选拔的直接攻读博士的学生。而“身份”,是社会学上的概念。身份的确认与自我角色认同、确定行为目标、履行行为准则等紧密相关。
我国自2000 年开始进行“直博生”试点工作以来,北京大学首先开展,紧接着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始试点。目前,许多研究型大学录取的“直博生”占招生名额的一半以上,直接攻博成为博士生招生的重要方式之一。“直博生培养模式”作为“贯通式”培养模式中连贯性最强的典型代表,成为我国高校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的热点。
在对X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直博生的采访中发现,他们简单亲切的把直博生和普通博士生称呼为“小博士”和“大博士”。为了考察这些“小博士”对自我身份的定位,对受访者详细提问了其与同级“大博士”和同一级的硕士生的差异。
根据之前对学院管理人员的访谈,得知同大博士相比,一般情况下小博士的生源质量比较好。那么在攻读博士的过程中,小博士一定比大博士优秀吗?受访者的回答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直博生综合素质强,但科研能力不一定就高。
但是在受访者认知中,决定科研能力的并非只是“学校出身”,其中有位受访者就谈到,“科研很多时候跟智商不是成正比的……你一周只干一天活,别人一周干六天活,那你再聪明也比不过人家,踏实肯干比较重要,还有细心也很重要。”但也有呈不同观点的,“我个人是觉得,可能说的不太公平,直博生质量应该普遍比分段式博士生高很多,就是会高非常多。”(摘自S2的访谈实录)
同时,这些小博士在一年级的时候要几乎修完全部课程,同他们一起上课的大都是硕士研究生生。不同于大博士的地方还有,小博士在二年级的时候才进实验室开展实验工作,在科研训练上跟大博士还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直博生自我要求更高,导师的要求也更高。
“要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尽快进入博士的角色,老师也肯定以博士生的要求对待你。”(摘自S5的访谈实录)
“我们不会有明显的优越感,但是我们会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因为我们是按照博士生来要求自己,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一样的。”(摘自S1的访谈实录)
第三,直博生有更加纯粹的学术追求,更早确定也更加坚定的科研目标。
“在学生生涯上,短期,也就是五年内。目标、方向还是很明確的。硕士的话,首先考虑的是我要不要转博,有的是边读边想,考虑看有没有兴趣,考虑是否转博,肯定要经过这个选择的过程。”(摘自S1的访谈实录)
第四,直博生是高风险,高收益。
“如果你真心想要读博,直博是一个很好的路径,时间节省,目标明确,中途没有杂事干扰。”(摘自S1的访谈实录)一个受访者如是说,当然他也提到另一方面,“如果坚持不下来,就会浪费了一个名额”,(摘自S1的访谈实录)也有受访者用“上了贼船下不来”的比喻来表达对直博要坚持五年之久,任重而道远。
总之,直博生对自身具备的优势与劣势都有全面的认知,对自我的角色认同十分清晰,也不会出现与大博士、硕士研究生角色认同混淆的尴尬。这得益于直博生对自己入校以来有明确坚的学习目标。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直博生培养模式,就要在招生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信息透明;在课程设置上加强规范性,创新教学方式;关注直博生群体,减轻直博生压力,提高直博生待遇,完善直博生中途退出机制等以加强我国直博生的身份认同。
(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