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摘 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其具有表面平顺、耐磨、噪音低、振动小及防水性能强等优点,因而在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外界荷载的作用,公路沥青路面经常会出现裂缝等病害,影响了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为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相关检测部门需掌握沥青路面病害发生特征及规律,构建更加科学长效的病害检测与养护机制,切实减少沥青路面病害,促进交通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养护措施
路面作为公路工程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还是公路体系的基础,其是否具有良好的质量对于公路工程的使用效果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密切关系着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因此,为了使得公路工程的服务水平得到保证,对于行车安全和舒适性等因素的考虑,在公路工程中,必须要使项目质量达到工程标准和设计要求。
一、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
(一)裂缝
1、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荷载型裂缝,另一种是非荷载型裂缝。尽管在工程施工中主要应用半刚性结构碎石铺筑,但因其路面刚性较强,稳定性和承载力还是较为理想。再者,沥青的稳定性受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温度收缩后也容易发生变形问题。由于温度收缩变形的影响相对较大,且这种作用会向路面结构面和结构层拓展,因此就导致路面出现较多的反射裂缝。出现裂缝后,路面上的水会由裂缝下渗,引发唧泥现象,最后产生较为明显的横向裂缝。
2、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较为常见,其与行车方向保持平行的关系。工作人员在碾压处理过程中,应全面了解并掌握压实度的基本要求。若两侧的压实度不足,就会为养护管理制造诸多的障碍。且填方路基的高度也会由此受到影响,从而使压实度无法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例如,排水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从而使路面无法及时排除积水,自由水会下渗到土路肩及边坡的坡面上,进而出现路堤下的地基横向承载力均匀度较差的问题。由此可见,纵向裂缝处理不科学会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坑槽
坑槽对路面的平整度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其中路面局部骨料脱落造成的坑洞问题,就是产生坑槽现象的主要原因。若出现坑槽问题,受到雨水和交通负荷量的影响,坑槽现象会不断发展,如施工人员并未及时采取有效的维护措施,则坑槽问题会日益严重,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
(三)车辙
车辙通常是指路面受到车轮的长期作用后所形成的凹凸变形问题,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结构性车辙、磨损性车辙和失稳性车辙。产生车辙主要是因为路面不够稳定,在外力的作用下出现了车辙病害。同时,夏季的季节特征也会加速车辙病害的形成。
(四)松散问题
松散问题严重影响路面的安全性,由车辆行驶中轮迹引发的松散现象较为严重,局部稳定性较差,路面出现塌陷,这是引起该病害的主要原因。另外,碎石中的风化颗粒较多,水进入石料后出现了严重的剥落问题。沥青材料中的集成料较多,加剧了轮胎接触部分的磨损,这使得该区域的沥青含量明显减少,进而引发松散问题。另外,机械类的损伤和油污染问题也是引发松散问题的主要因素。
(五)路面泛油
泛油对沥青路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会减小路面摩擦系数,降低路面的抗滑性,阻碍车辆的通行,甚至还会威胁行车安全。此外,混合料拌和技术不科学,管理不严谨均是引发路面泛油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技术
(一)预防性养护
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技术多样,针对路面病害还未发生或病害影响范围较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预防性养护。预防性养护是一种重视养护管理的强制性定期养护措施,其通过养护计划达到养护效果。预防性养护需要做好初期养护与定期养护。初期养护是指在沥青路面建设通行后通过限速、限制履带车或铁轮车通行、路面泛油后撒料等方式进行的养护。并且结合定期养护,保证路面使用中的质量检测、评价与控制等准确到位,以提高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
(二) 修补性养护
沥青路面的病害发生后需要及时修补,以提高路面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更好地保障路面使用寿命,修补性养护实际上是以微表处理技术进行公路路面表层的养护技术,其通过修补性原材料的摊铺形成路面养护。微表处理中使用的材料包括轧碎集料、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与矿物填料、添加剂等,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依靠专门的摊铺设备达到一次性摊铺修补的目的。在一些沥青路面损坏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多层摊铺,提高路面的表面处理效果。修补性养护作用于路面开裂、松散与老化等病害状态时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提高路面的平整度,还能够强化路面耐磨性、防滑性与防水性能,提高路面使用稳定性。但由于修补性技术是用于路面病害发生后的修补处理,而路面病害一般较为零散,会给整个施工处理过程形成较高的施工成本,但其也具有自身优势,既不需要在养护技术使用后耗费较长的等待时间,一般能够较快投入使用,对于一些城市道路与公路等沥青路面的使用较为有效,也更具有实际意义。
(三)沥青路面评价
对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平整度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其中,耐久性主要通过裂缝、车辙深度及弯沉指标来评价,用裂缝率表征。对于车流量较大的道路,沥青路面裂缝率达到30%-40%时就应及时修补。同时,还需不断优化及完善路面维修技术,以提升沥青路面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确保车辆安全通行。
(四)瀝青再生技术
近年来公路沥青路面出现的损害类型与严重程度都在不断增多与提高,这给公路路面养护技术带来了更多挑战,沥青路面的养护需要对路面病害进行针对性处理,以挖弃旧面层的方式重新形成新面层对于路面的影响较小,这种挖弃与填埋的方式在后期使用中容易受自然环境与行车因素等的影响而逐渐老化,难以达到较好养护效果。沥青结合料的老化主要可以表现在针入度减小、软化点上升、延度降低等多种方面,且沥青材料的化学组成成分在这种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造成沥青变硬、龟裂等。所以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掺入适量再生剂与沥青混合料中并加热拌和,使得沥青混合料产生物理化学反应,从而能够恢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这种方式较为简便,也有利于形成再生利用优势,避免资源浪费,能够提高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五)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
现代化养护设施的普及,对我国沥青公路养护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路养护部门要结合发展趋势和要求,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参与专业培训,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并且引导其建立竞争意识,让施工人员能够切实做好本职工作。
(六)健全沥青路面养护制度,提高路面养护效率
在沥青路面养护工作中,需参照当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沥青路面养护制度,严格落实制度内容,从而使日常养护工作符合相应的工程规范标准,在确保沥青路面养护工作质量的同时,促进养护工作的高效进行。另外,要重视对公路工程养护管理,加强对其的科技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对沥青路面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尝试和研究。
三、 结语
目前,国内公路养护已经进入高峰时期。养护的规模大、任务重、经费紧张。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积极开展精细化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无疑可以降低养护工作的难度,节约养护成本,提高养护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少文,展宏图,吴传海.公路沥青路面损坏状况评价标准及养护评价指标研究[J]. 公路与汽运,2017(1):129-132,135.
[2]辛权.公路路面病害诊断方法与养护技术[J].西部交通科技,2018,3(10):77-79.
作者身份证号:61052119890722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