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契约信任文化比较

2019-10-20 21:50陈倩倩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契约信任文化

【摘要】:关于探究西方契约精神与中方良心文化的问题基础上,从西方的契约文化内容方面来叙述如何有信任,再从中方良心文化方面叙述进行对比,最后叙述了对于这样的现状如何看待的问题。

【关键词】:契约 信任 文化

一、 契约精神

关于契约这个词最早来自于西方,契约精神来源于西方宗教中的立约,是西方的主流精神,它的产生跟宗教是不可分离的。西方传统的契约精神是在神人立约之上。耶稣出生之后,上帝重新与人确立了,“新约”,而过去上帝与犹太人订的约定为“旧约”。犹太教,基督教对于契约精神的大力弘扬,使其在在西方的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契约精神就是西方文明的基础,更是西方商业文明的基础,在后来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契约精神正是西方人的诚信观,这正是西方人在商业交易中能保持诚信的关键。

信任就是交易双方所互相遵守的,契约就是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一种约定,不仅仅是契约,法律条文合同皆是如此 。西方契约以契约文化最为基础,人与人有约,神与人有约,契约就是信任的起点,如果没有契约也就没有信任可言。关于信任其实就是这方对那方,那方对这方的一个契约协议。如果没有契约的信任那就是我们所说的良心,关于良心并不是一方对另一方必然的信任,如果让良心来充当中国文化中的中间纽带,良心有时却是时有时无的,这就有可能导致无信,把良心作为纽带的话,良心作为纽带并不会必然地在各种时候各种人中显现出来,每个人对于不同事情不同时候的良心大小程度也是不同的,这样依附于良心这个纽带可能会导致道德崩塌。

契约文化追求的是双方的平等,另一方可以光明正大地质问一方为什么没有遵守约定,它是限制双方行为的一个纽带。除了平等这个概念当然还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方面,在契约文化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处于一种契约化的状态,当契约发展的范围越来越大,就会出现一种超脱于人之外,对每个人都非常客观的事物,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法律,就像我们平常说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不服从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那么可以说在契约文化下,我们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当中各处都是处于平等的状态。再比如在我们每个人的家庭中,父女,父子,夫妻之间的责任和义务都是契约形式的另一种表达,我们互相都是有责任和义务的,这就是无形的契约,这种无形的契约下,如果不遵守契约就是一种不仁不义的行为。契约这一概念的存在就是义务和责任的普遍性,人与人平等的普遍性,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的普遍性。只要在履行契约的条件下,人们可以去追求自己想追求的一切。在契约文化中,良心是较少被提及的,而最多提及的是履行义务和责任。

二、良心文化

而我们中国可能说的最多的就是良心,在良心文化中,人与一切事物的关系都是归结到良心的问题,但是良心这个东西时有时无的潜在性,很多人心里可能时而冒出来良心时而却一点良心都没有,这样飘忽不定,摇摇摆摆的纽带确实是很不确定的,良心并不是每个人出生或者受了教育之后就会有的,而且每个人的良心都是并不相同的,就像最近几年的网上热议问题很多都只是在道德层面上的问题,而上升不到法律问题,有人说这些钻着法律空子行事的人真是无耻。可是尽管我们不遗余力地去谴责那些道德有问题的人,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那些对谴责毫无感觉的人照样大摇大摆地进行着他们的日常活动,就像最近微博上热火朝天的江歌事件,刘鑫在室友为了她死后照样开开心心地吃饭逛街,生活节奏丝毫不受影响,可见现在的社会环境下,谴责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了,从另一个方面说谴责也大大地减少了责任,那些没有上升到法律程度上的问题那些人就算不履行义务也是受到谴责而已,通过谴责以达到人内心的愧疚进而使人们的良心得到发现,就好像在契约中通过法律来稳固人们之间的信任一样,但是良心作为纽带,却并不能使人得到实实在在的惩罚,这就会使有些人更加猖狂,也就造成了人们对很多本该做的事情的冷淡和漠视。

在另一个角度来看,良心文化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文化,是人自觉去做一件事,而契约文化却是一种强制地要求人去做事情的机制,而并不代表人们发自内心想去做这件事,但是对比契约文化来说,良心文化又听着并不是那么可靠,确实是会遭到质疑的。

三、未来展望

在这个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不管是做为高等教育下接受了教育的我们,还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很久的商人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有人会以为受了更多的教育的人,在良心的造诣上可能更甚普通人,可是现实往往是很让人失望的,就好像翟欣欣时间里,这位女研究生甚至毫无良心可言,可见大家认为可以作为主力军的人的良心跟她的学历并不能成正比,所以大家这时候对西方的文化就开始非常向往。只要有什么问题和漏洞出现,都感慨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到位,然而却没有意识到人制定的制度往往都存在着人为的遗憾,如果社会上的人有想要找空子的和漏洞的,毕竟“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强”,总会找到空子钻进去的。

制度是无法很完美的的就好像人总是有缺陷一样,但是良心却可以去完美的修饰那些缺憾,就好像寝室的门上贴着进门请拖鞋,然而还是会有人踢踢踏踏地拖着拖鞋就进来寝室,但是如果是习惯较好有自觉性的室友就不会出現上面的状况,寝室会相对和谐很多,在其他类似的问题上更是如此。我们在年少的时候就自以为看清楚这社会的症结在哪里,自以为自己已经早就是局外人 ,可是却在渐行渐远的路上,深深陷入社会良心的漩涡里走不出来。我们以为自己越来越理性,跟随着西方的脚步去指责苛责政府,但我们从未想过世界上哪有一个很完美的制度。

制度是需要的,良心也是需要的,只有在制度道路上的良心才能带着我们越走越远。

作者简介:陈倩倩(1994-),女,汉,临海,在读研究生,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契约信任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表示信任
谁远谁近?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契约精神在国企成长未央
群体认同调节下的心理契约破坏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
信任
卖地的契约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