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美玲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建设的不断规划,轨道交通和公路交通客流分配问题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彼此之间的配合和衔接。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协调、规划、预测手段,使两种交通线网达到紧密连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为达到此目的对轨道交通与公路的客流影响因素及分配方法提出了一些思考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公路交通;客流分配
一、城市交通客流预测的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汽车数量逐年上升,使得城市交通结构性矛盾突出。交通设施、交通规划、管理水平等因素与之匹配不平衡,使得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一般来说,道路的“生产”速度始终跟不上汽车的生产速度。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紧紧依靠增加道路面积是不够的,在新建、拓宽道路的同时,还必须调整城市交通结构。公共交通是一种高效利用道路资源的交通方式。从公交车辆的增加到客运量的增长及运营服务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路交通和轨道交通共同承担城市内部客运交通,随着出行距离的增长,居民对出行时耗越来越注重。对长距离出行而言,乘客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速度较快的交通方式,以求缩短出行时间,轨道交通具有明显优势;而公路交通具有交通线网更加完善,范围更加广泛,投资成本低,交通线路灵活等特点,仍有很多乘客依赖于此种方式出行。所以客流预测尤为重要。
轨道交通由于其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轨道网一旦实施,在长时间内很难改变,而常规公交线路的组成比轨道交通更灵活,线路结构可以根据不同时段及不同客流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客流预测及分配对实现公共交通一体化具有现实意义。分析影响客流的因素和规律,从而探寻城市公共交通合理换乘与线路整改的方法。
二、城市交通客流分配因素
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初期,客流增长过程中基本上会经过一个客流培育阶段,一个乘客认知、适应、熟悉并搭乘直至形成一个合理的客流吸引区域的過程,客流的增长比较平缓。当运营进入成熟期后,客流开始高速增长,再趋于平缓,之后进入稳定期。当运营进入稳定期后,客流的变化幅度变小并且还可能会出现小幅度下降的趋势。不同的因素对客流也会有不同的影响。
票价是客流成长过程中极其敏感的因素,对客流的影响程度大且直接。可以通过调整票价对客流直接构成吸引和分流作用。调低票价,可充分吸引客流,调高票价,会抑制或失去一部分长期客流,将其分流到其他交通方式上。
速度、客运能力,城市轨道交通一般深埋地下或者以高架形式,具有专用路权,不受地面其他交通方式的干扰,与常规公交相比,在其速度和运能优势明显体现出来。
安全、舒适特性,居民出行时往往将使用交通工具的安全及舒适程度作为考虑的主要因素,舒适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强了对于客流的吸引能力,扩大了吸引客流的范围。
能源消耗及环保特性,实行公共交通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城市客运交通压力,同时公共交通也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方面做出非常大的贡献。城市轨道交通的单位能耗仅仅是常规公交的一半,且轨道交通的能源消耗较少和环境污染较小,同时由于绝大部分线路深埋地下,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对地面道路的占用很少,节约了地面宝贵的土地资源,促进了交通业的可持续发展。
服务范围,是指服务的对象及服务对象所覆盖的区域。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服务的对象均是全部的公民,但是所覆盖的服务范围却有所差异。不同的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运输服务范围。相比,城市轨道交通相对于常规公交更具有优势,更具有竞争力。
三、城市交通客流预测方法
目前,我国对城市公共交通客流预测普遍采取的方法有土地利用法和四阶段法四种。
土地利用法主要侧重于对一条线和每个车站周围一定范围内土地利用的研究,其包括进站量、线路流量、换乘量的计算。
四阶段客流预测包括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与出行分配四个步骤。四阶段法目前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国情和城市间发展的差异,国外的这些成熟理论在国内不记得就完全适用。四阶段法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我国城市轨道线网规划主要借鉴公交客流预测的模型和方法,没有形成适合城市轨道交通网自身的理论和方法,在规划是缺少必要的理论基础等,因此,四阶段法在使用的过程总存在一定的缺陷。
四、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高效可以吸引大量的客流,大大缓解城市主干道高峰时段交通拥挤,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适合沿城市主要客流通道铺设,承担城市主干道上的主要客流。相比之下,常规公交线路灵活、线网稠密、适应性强、投资较小,适合于中短途运输,因此不但可以独立为居民出行服务,而且可以为轨道交通集散客流服务。客流规划为确立以公共交通为城市主导的地位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伟军.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思考.管理观察,2014年.
[2] 郭学琴.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0年.
[3] 蒋冰蓄,孙爱充.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接运公交路线网规划[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3).
(作者单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