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琼
摘 要:我在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主要从“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增强学生审题能力”以及“深入研究多种变式的训练,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这三个策略,着重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对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方面的成长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绝大多数的教师对解决问题的理解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往往只是注重帶领学生单纯地解决实际数学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面对以上情况,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站在更深的层次来亲身体会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以此来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中行程问题的特点就是它属于动态问题,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还处在一个直观阶段,学生本身很难理解和想象得到问题中的情景,而多媒体可以很好地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的缺陷。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可以是为学生展示和播放一些图片和短视频,使学生对行程问题有着初步的认识;也可以是向学生展示实物投影,拉近学生与行程问题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比如,在学习“背向运动问题”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简单叙述例题中的各个条件:“小明家和小红分别在超市的南北两个方向,逛完超市后两个人分开各自回家,小明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30米,而小红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40米,两个人20分钟后同时回到家中,你们来想一想,小明家和小红家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呢?”其次,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小明和小红的运动状态,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让学生更加直观看到小明家和小红家之间的距离。最后,教师令学生根据刚刚观看到的来分析和解决这个数学行程例题,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这个例题的理解,以此促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这种类型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
二、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增强学生审题能力
小学数学中行程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分析和研究其中的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指由数学题目中已知条件来引出其中隐藏的未知条件,而线段图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梳理数学题目中各个条件的数量关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科学的引导学生逐步的将数学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以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画线段图的技巧和方法,这有利于学生能够直接的理解数学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以此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和意识。
比如,在学习“相遇运动问题”的时候,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小鹏家与小林家之间距离是6千米,小鹏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30米,小林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40米,假如两个人同时出门,那么想一想他们两个什么时候能够相遇呢?”其次,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重要条件和关键信息来画出线段图,并且着重讲解线段图的组成部分和画图思路。最后,教师可以再给学生布置类似的相遇运动题目,让学生自行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并且画出该题目线段图,锻炼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和水平。
三、深入研究多种变式的训练,提升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习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严格挑选的,教师可以深入研究和领会其中的设计构想,以此来设计和开展更过的变式训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多种变式的训练,在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并且要联系到学生学习过的小学数学知识,充分做到由一个数学题目拓展到多个不同的数学题目,大大锻炼了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和意识,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和意识。
比如,在学习“工程问题”的时候,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现在要修一条长度为80千米的隧道,甲队独自修10天可以完成,乙队独自修12天可以完成,如果两个队一起修需要几天可以完成?”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自思考和分析已知条件。其次,教师可以说:“如果将题目中隧道的总长度换成100千米呢?两队完成的时间会不会发生改变?”最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在这道题中不知道隧道的总长度,想一想又该怎么算呢?”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通过不断的改变数学题目中的条件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此有效提升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采用多种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逐步引导学生来发现和探究,使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意识,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马梅.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类题目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33):139-140.
[2]李正刚.分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