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玮
“课外读好书,课内上好课。”这是谭凯的座右铭。
眼前的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尽管入职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已成为学生眼中的“男神”老师。
这么多年,他守护教师的初心,深耕在三尺讲台上,紧扣时代脉搏,将思政育人理念融入到教学当中,甘当教育工匠的践行者。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不仅仅是活在现实当中,他还活在梦想中。梦想是我们追求的远方!“早年的梦想很多,小时候想成为作家;青春期的时候,想成为电台谈心节目的主持人;到了高中和大学,一直想成为学问家。后来,渐渐走到现在大学老师的角色上来,也算是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谭凯喜欢摄影。每每看见一个触动人心的画面,哪怕主角仅是一株小草、一朵小花,都会激发他按下快门的冲动。他爱以光影去表达自己的世界。“爱好方面,除了摄影,就是阅读了。我的业余生活很简单,阅读占据了大部分业余时间。现在形成了习惯,每天晚上睡觉前如果发现一天没阅读,心里空落落的。”
谭凯坦言,对自己影响大的人很多,如沈从文、张爱玲、钱锺书、杨绛他们。“对我影响最大的,当属陈寅恪先生。高中的时候看陈寅恪的书和传记,就被深深吸引,并且内心里涌出对陈先生的敬重,由此敬重像陈先生一样的大学问家。陈先生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对我影响至深,那时候就下决心要成为学问家。虽然现在没有梦想成真,但内心里对学问家的敬重一直都在。陈寅恪先生当年写的‘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我随时随地都能背诵得出。”
言及专业的选择,他坦陈自己高中毕业的时候并没有专业概念。“高考过后,老师只关心升学率是多少,并不怎么在意你的专业选择。所以当时填报专业都是跟着大流走,社会上说哪个专业好就填哪个。那时候他们所谓的好,也就是热门。所以填报专业的时候,我记得我都是跟着同学一起填那时候所谓的热门专业,但绝对没有历史。后来是因为填写了服从专业调剂,是被大学调剂到了历史专业。那时候历史是冷门专业。”谭凯说,虽然是调剂学历史的,但从没有后悔。“它跟我小时候读过的四大名著、中学时候接触到的陈寅恪等过去的经历都能有所呼应,所以我从没有在专业方面发生思想动摇。后来硕士、博士阶段,都是读的历史专业,没有更换过。历史专业的魅力让我看问题可以从纵深的角度来深入下去,分析问题会更加全面。任何现象,背后都有一个历史背景,看问题分析问题的第一步就是从这个背景入手。这也是历史思维的一个方面吧。”
2012年9月参加工作以后,谭凯一直在历史教学一线工作,十分钟爱并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学工作热情饱满,理想信念坚定。三尺讲台,成为他挥洒人生的舞台。
他承担过《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社会学》《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并是院系教学的主力。在努力教学同时,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为教学服务。
这么多年来,谭凯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不断积累,不负自己,爱岗敬业。“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始终以谦恭严谨的学者姿态教书育人,展现了传道授业的“人师”风采。
谭凯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悉心倾听学生言论。课堂内外,对于学生的提问或发言,他始终做到尊重,在师生平等前提下对话,这使得很多学生愿意对他敞开心扉。“工作以来,我共收到学生写来的关于生活与学习方面的电子邮件达数十封,我都一一回复。通过QQ、手机或微信等方式向我咨询问题的,我也能做到有问必答。”他和学生平等对话,以理服人,在说理的过程中用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我始终铭记,教学相长的前提是与学生平等和民主关系的建立,因此我从不以师道尊严压服学生,凡事皆以理服人,自己说不通的理从不强迫学生遵从。这也迫使自己在业余时间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对学生任何时候的疑问都有合理的回答。”
谭凯比方说,一直以来网上热议的一个问题就是“民国热”,認为民国时期是黄金时期,大学教授一个月的工资可以在北京住四合院,知识分子可以很自由地在报纸上骂领袖,民国大师辈出等等,很多人对民国很留恋很怀念。“那真的是这样的吗?就要阅读大量的民国文献,摆出事实。虽然在一个短暂的时期之内,当时北大教授一个月的收入不菲,但民国很长一段时间通货膨胀,大学教授养家都很难,西南联大的闻一多靠刻章赚收入,很多教授讽刺自己是‘叫瘦,吃饭都成了问题。民国时期的言论自由背后,又有多少记者和知识分子因言获罪甚至招来杀身之祸?同时,民国时期,占人口多数的底层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摆出民国时期的人均收入、人均预期寿命等等数据,还原一个真实的民国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谭凯在每一个授课专题开始之前,先摆出一个或多个一直令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然后进行条分缕析,最终带领学生一起得出正确结论。
因自己有中西求学的背景,谭凯对中西文化有自己的切身体会与理解,这使得在当今身处中西文化交汇大背景下的大学生充满了好奇,而谭凯往往能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满足学生的好奇,解决他们的一些理论问题。此外,谭凯还因为留学而有更宽广的学术视野,对于理论问题的解答更有说服力,使学生赞服。同时,谭凯自己始终保持学习者的心态,同一门课在不同学期开设,也会有内容上的删修和增补,“与时俱进,随着自己学习体悟的加深,课程的深度和宽广度不断得到提升,这使得同一门课永远保有活力和吸引力”。
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过程中,谭凯注重有机融合湖南第一师范千年校史资源和湖南近代史的本土资源。比如:往圣先贤如何筚路蓝缕兴建学校兴办教育,校史上著名师生如何砥砺学问,相关师生的学术、思想、事功等问题的梳理,校史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关系如何,近代史上湖南地区革命家、思想家等著名人物的革命生涯等等。在教学中,将粗线条的教材体系转化为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教学体系,极大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当然,课堂的精彩得益于他平日里的不断学习积累、不断观察社会、不断体悟人生。谭凯说,生命无止境,学习无止境,既要追踪学术界前沿成果,也要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消化以后,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学中,他不畏惧学生提出的尖锐问题,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社会上出现的时事问题、对网络上出现的不同声音,他做到不回避,并且能用学理和见闻积极引导学生透过问题表象层层剖析问题,寻找到事物深层的因果关系,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答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其实,这也是另一种方式的陪伴,让自己与学生一同成长,陪伴之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思想关切。
因为所授课程获得学生和同行的高度认可,他曾获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竞赛一等奖、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一等奖、湖南省首届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全国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奖及湖南省“教学能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等奖项或称号。
一位学生说:“上谭老师的课,快乐又痛苦。快乐是,他教学风格很幽默,懂很多历史典故,听他上课是一种享受。痛苦是,他也很善于提问,问得我们必须绞尽脑汁想答案,他还不放过。”课堂上,谭凯往往抛出一连串问题。“为什么我会反复追问学生,因为我希望他们不要只会背诵课文,要能分析问题。我上课不会批评学生的答案,没有可笑的答案,只有可笑的不思考。”
除了问题多、互动多,谭凯的课上还有一样“多”:来蹭课听课的人多,除了外系学生,还不乏外地过来旁听的人,甚至常出现座位不够的情况。
“90后”、“00后”大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过去是学生找老师求教,现在是老师找学生求学”。教学中,他善于科学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抢占学生的手机阵地,与学生在手机客户端进行讨论和答题,很好地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2018年,谭凯主持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获得湖南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登上了中国大学mooc网。
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迎合了当下大学生的使用习惯,因此很受欢迎。“在线课程能让我实时了解学生的实践作业完成得怎么样。”谭凯要求学生去走访湖南的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在实地寻访中接近历史,如新民学会旧址、岳麓山、雷锋纪念馆、一师范老校区等,与历史合影并在照片背后写下感想。“这会让他们觉得中国近现代史距离自己不是很遥远,会有亲切感。”
他的学生说:“谭老师,男神!每次上谭老师的课都觉得时间好快,莫名其妙地就下课了!最喜欢的老师,没有之一!”“一直特别喜欢上谭老师的课,他上课非常风趣幽默,金句频出。”听过他的课的外系学生说:“超喜欢谭老师,他的好些课我蹭过,遗憾的是今年大四实习没有机会蹭了。希望我以后也能成为一个有魅力、有学识、有气质的老师。”“他的课生动有趣,富有哲理。”
2019年3月18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内灯光璀璨,洋溢着春天的气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这里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邀请众多一线优秀教师代表和教育工作者畅谈交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落座后,习近平开宗明义,目光望向坐在他对面的教师代表:“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谭凯接受采访时说:“我有幸作为思政课的代表参加当天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十分激动也十分感动。总书记首先讲到了思政课的重要性,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素质和对思政课建设提出了‘八个统一的要求。作为出席代表,我深感振奋。党中央针对思政课进行如此高规格的座谈会,应该是第一次,可见党中央对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的重视程度,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职业荣誉感。在振奋的同时,更覺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要求自己进一步加强学习,开拓视野,关注现实,创新教学方法,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将课程打造为党和人民满意的金课。”
8位来自大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师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他们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心得体会。谭凯注意到,习近平认真听取他们发言,不时点头表示赞许。
“座谈会3个小时,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长达两个小时。座谈会结束后,总书记一一跟代表们都握了手。跟我握手的时候,我感觉到总书记身材很魁梧,目测有一米八多的高个。总书记一直微笑着,我自我介绍我来自毛泽东的母校之后,他关切地问起我的工作及湖南一师的情况,并勉励说‘小伙子好好干。”谭凯兴奋地回忆说。在谭凯眼里,总书记的讲话就是给全体思政课教师上的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表示也应当向总书记学习,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讲好每一堂课,让思政课成为有温度的课程。
2019年7月,团中央“青年讲师团”培训班开班式在中央团校举行。谭凯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39名优秀青年党政干部、团干部、高校青年教师、青年理论专家、青年媒体工作者、青年典型等作为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拟任讲师参加培训。
谭凯说:“一个月在中央团校的培训收获很大,请来了很多大咖来给我们授课,这对于我们的理论修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此外,在听课之余,学员们还进行了多轮讨论和试讲,彼此提意见,相互提高很大。”在他看来,要把握好“讲”“师”“团”这三个关键字,明确对谁讲、讲什么、怎么讲,努力彰显鲜明的青年特色和共青团特色,充分发挥团的组织优势、资源协调优势、品牌活动优势、平台传播优势,以此项工作为抓手,推动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2年,谭凯历史学博士毕业,毕业就走上了思政课讲台,把历史上升到思想政治的高度是他的授课宗旨。“100年前的中国我们饱受屈辱,被列强瓜分。今天,中美之间仍有摩擦纷争,背后有现实原因,也有历史原因。学近代史就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今天。案例一举,学生就明白了,为什么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2012年入职以来,谭凯不仅在学术和教学方面努力提升自己,在学生的心灵和精神成长方面也努力做他们的指导老师,“学生愿意对我敞开心扉倾吐心事,我也愿意悉心倾听,细心分析,设身处地为其着想,保护他们的隐私,并给他们提出自己的参考意见”。因此,他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凯哥”“KK”或“KK老师”。
湖南第一师范有名曾姓学生因家贫等原因造成性格孤僻,心理蒙上陰影。为使其克服心理困难,跨越这一人生障碍,谭凯多次约其谈心,对其进行开导,帮助其平稳过渡这一时期。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积极工作,该生顺利走出心理阴影,性格逐渐开朗起来,能积极学习和生活。该院一名蒋姓学生认为部分老师在背后对其进行恶意评价,谭凯在了解情况后,发现这属于该生的幻想。于是,他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合适干预,并将情况上报。经诊断,该生属于精神妄想症,并有家族精神病史,谭凯便和系部老师、该生家长和医院协同合作,帮助其克服障碍。经过长期努力,该生病情得到控制,毕业后顺利考上研究生。
言及工作中最大的挑战,谭凯认为是思政课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和更新。“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学习,且永远是一个学习者。思政课教师是施教者与学习者二者的高度统一。历史学和思政课有一个很好的结合点。那就是上好思政课的前提就是要求真,在求真的基础上完成思政课求善的育人目的,也就是立德树人。有了真实的史料,可以避免思政课的高级黑或者低级红,达到育人目标。此外,看问题从纵深的角度去分析和比较,得出的结论也更有说服力。我经常跟学生讲,要树立几个学习视角,其中一个就是古今对比。”
谭凯自己的求学经历,对学生来讲是一堂较好的励志课。“我求学阶段的大学也是二类本科,和我现在工作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同属一个级别,但经过自己后来的努力,一步步提升自己,最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赴德国汉堡大学亚非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后从事教育工作。”谭凯说,其间他也有过曲折反复,有徘徊苦痛,10余年的时间里,如何处理学习、生活、情感三大问题,这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人生课堂,“而我愿意和他们分享我的经历,并希望他们能从中获得有益营养,帮助他们成长”。
入职以来,谭凯根据自己的求学经历为学生考研、英语过级等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指导。从最初的动员,到学生最后的备考,他都参与其中。有学生对他讲:“老师,您陪我一程,我念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