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芬 罗俊礼 杨芳
摘 要:在对多媒体技术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课题组结合移动学习,提出“一中心、两融合、三对接”的移动教学理念,开发出适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移动学习网络课程,提高远程教育的学习成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研究拟探讨移动学习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提出“一中心、两融合、三对接”的移动教学理念,并把该教学理念应用到多媒体技术基础网络课程的开发实践中。
关键词:移动教学理念 网络课程 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5(b)-0223-02
针对关于移动学习教学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滞后于现实的发展,移动教育的实践发展呼唤着教学设计理论的支持。力求使移动教学的设计更科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随身的学习环境,真正将学校、教师、图书馆、互联网装进口袋里,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借助于移动技术,在不同情境特别是真实情境下去学习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1 “一中心、两融合、三对接”的移动教学理念
课程切合远程教育、成人学习特点,根据本专业目前学员的从业状况,按照“一中心、两融合、三对接”的教学理念,形成以多媒体技术的创作能力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体系的课程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基本目标需求构建四个模块(多媒体数据处理、图像处理、视频处理、音频处理)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多媒体技术的图像、视频和音频应用及开发的全部过程,让学习者在多媒体的制作上掌握必备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如图1所示。
一中心:本课程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老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和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培养在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两融合:通过线上学习与先下学习、PC资源与移动资源的融合,以保证在职学员自主学习的需求。
三对接:通过课程大纲与职业标准、教学内容与资格认证,学习进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构建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远程教育模式。
2 网络课程资源开发
本成果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的呈现。
以“一中心、两融合、三对接”教学理念为导向,将网络交流平台教学、云计算辅助教学和项目教学方法相结合,并将教学中的项目整理归类、提炼开发了多种形式课程资源。
采用了移动学习的理念。学员工学矛盾、碎片化学习等适合采用移动学习。在图2所示的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的手机移动学习模式中,学生、老师都可以通过扫描微信号登录课程。学生可以浏览辅导材料,可以自由交流,查询自己的成绩及考勤情况,通过排行榜,可以及时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考勤管理,掌握学生的在线作业成绩。
3 网络课程学习效果
3.1 学生的考试成绩统计分析
我们对近3年的學生成绩进行了抽样统计分析,其中年度平均分和标准差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16秋至2018秋,学生平均分在逐年增加,从72.3分增加到78.7分,这说明学生课程水平逐渐提高。而学生成绩样本的标准差在逐年减小,从13.12降低至10.25,这说明学生成绩差异逐渐缩小。学生成绩的正态分布图也可以看出成绩分布趋于集中。
3.2 学生通过调查问卷对本课程的评价
我们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发布的《网络课程评价规范》,设计了本课程评价调查表,从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效果、考核评价、支持服务等多方面对本课程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如下:(1)课程内容是否充实,注意更新教学内容。(2)学习资源是否丰富,多种形式并举。(3)授课表达是否清楚,重点难点突出。(4)课程教材是否适合教学要求,质量好。(5)导学手段是否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6)能否做到教与学互动,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7)根据课程特点,是否开展多形式学习支持服务。(8)是否合理设置量化指标,多方式评价学习成绩。(9)是否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10)对本课程的总体评价。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对课程进行评价,满意度较高。
4 结语
“一中心、两融合、三对接”的移动教学理念,解决了移动学习教学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滞后于现实的发展问题,是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下的新教改的客观要求,有利于补充完善发展原有的教学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2] 姜翠.“互联网+”学习方式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探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2):217-218.
[3] 杨丽芳.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2(4):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