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的理论思考

2019-10-20 15:46石玉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14期
关键词:档案建设理论实践信息化建设

石玉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管理慢慢也从原有的文本档案库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程度的革新,顺应当前时代发展趋势建立了数据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档案信息一直都是信息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不仅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也对信息的检索,整理,使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本文通过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建设意义进行深入分析,为日后的档案信息建设提供可行方案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档案建设  信息化建设  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5(b)-0152-02

目前我国的档案信息化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较慢,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而目前的档案信息化主要表现为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建设,将档案进行系统的,高效的管理,从各个方面提高档案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促进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转变。

1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内容

随着档案信息化这一概念越发受人关注,在这一概念下的各种理论设想不断涌现,目前仍没有明确的定论哪一种最为准确。大部分学者认为档案信息化实质上是通过网络化,数字化,现代化的现代数据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的档案管理,同时对档案信息进行有序的整合规划。当前计算机,网络等手段成为了档案信息化的主要工具,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信息数字化。

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条件,档案信息完成了数字化处理,才能够使后期的整理,查找等管理更为便捷,才更能推动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料均为纸质文本形式,少部分设计视频和音频信息,而档案信息数字化则是将原本不便于管理的老式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同时存储在数据库中,不仅加强了信息的保存时限,更提高了安全性和便捷性,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很大的益处。

(2)档案信息网络化。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互联网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这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常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只要存在网络,我们便可以轻松地实现数据互传,没有任何的阻隔,信息的流動速度在现今达到了一个恐怖的速度。而档案信息化便是借助这个全面互联的互联网,将全部的数据信息通过这一便捷的传输方式传送到各个区域,形成一个信息全面,覆盖面广的管理系统,提高了资源的共享性,更好的实现档案信息化的价值。

(3)档案信息一体化。

档案信息一体化则是对信息的管理和使用提出了综合要求,信息的管理必须与它的受众群体同步完善,这也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要求。

接下来我们具体的说明三种要求的内容。

1.1 数字化建设

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是信息化管理必须完成的必要条件,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数字化管理相比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生成了便捷的目录和数据库模式,更易于资料的查找和整理,从而为以后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捷。

1.2 网络化建设

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刻体现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对这种信息的高速传播习以为常,但如果能够在档案信息管理中配备这种传输速度,自然也会使档案信息突破很多的局限,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所以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很有必要,而且是档案信息化的必然选择,网络对于信息档案的共享性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这对于减少资源不合理使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有很大作用。

1.3 一体化建设

结合以上具体情况分析发现,档案信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档案信息建设具备重要的现象价值,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档案管理的具体功效。

2  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弊端

我国目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放眼世界的话,我们的档案信息化水平仍然十分落后,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借以给出档案信息化更进一步的方案措施,不断完善,推动我国档案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2.1 网络化建设的协调能力不足

我国目前的档案信息网络化并没有全面的实现网络管理,我们更注重网络传输的便捷性和共享性,但对于网络化建设,我们没有一套明确的对于网络环境的管理体系,这正是因为在网络化建设中我们的协调能力不足所导致的。目前我们的档案信息分散在网络各个部分和地区中,没有实现集中统一管理,无法保障有效资源合理快速分享利用,这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现象。

2.2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相关辅助能力不足

在原有的纸质档案管理过程中,信息缺失,信息无法录入等情况十分普遍,这使得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录入时很难将所有信息全部进行数据库管理,导致档案信息管理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档案信息管理的进程发展,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一直无法更进一步。

2.3 档案信息数据真实性差

在原有的数据管理模式下,数据的收集整理主要靠人工收集,没有明确的监管,收集手段繁琐,效率低下,使得很多错误信息被保留下来,而在当前的信息录入过程中,很多地区只求将信息全面录入,并不考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使得很多档案在查阅时发现是虚假信息,或存在一定的误差,或信息不完整,真实性没有可靠的保障,影响工作效率。

3  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策分析

3.1 提升档案信息建设的网络化建设程度

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网络一体化是其中的重要基础,通过实现网络一体化,可以很大程度的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增强各地区的协调合作,加快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所以,各地区之间的相关单位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策略有规划的建设地区网络体系,同时不断地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此外,必须加大各地区之间联系,积极学习对方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网络模式,加快党建信息建设的网络化进程。

3.2 加强科学规划建设水平

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基础,不断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地区间的不同差异致使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进度不同,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这便需要进行统筹的调配。对于一些建设存在问题的地区给予一定的帮扶,结合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有效的举措,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从而带动整体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实现共同发展。

3.3 加强宏观调控能力

我国的地区间存在很大的发展差异,无法用一种管理措施实现全面的治理,所以必须进行因地制宜的发展计划,落后地区给予足够的资金扶持,使之可以完成信息网络建设,而发达地区主要明確发展目标,保证建设的发展方向正确,只有因地制宜地提出科学有效的方案,才能真正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有序发展。

3.4 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培养是当今推动社会各大事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上的需求就开始直线上升了,对各大专业人士的需求力度日益剧增,所以只有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才能为档案的整体发展上提高有效的人才保障,进而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4  结语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众多,各地区间差异性也很大,在各地区的发展进程中出现和很大程度的不同。所以如想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序统一,国家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给出切合地区发展的帮扶计划和发展规划,只有实际的解决问题,真正的做出切合实际的发展路径和规划,才能真正的推动档案建设的全面信息化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明权.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的理论思考[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5):171-173.

[2] 张仁芬.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的理论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7(1):33.

[3] 薛万祥.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的理论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2):192.

[4] 文科.关于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的理论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5(12):54.

猜你喜欢
档案建设理论实践信息化建设
我国旅游景区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