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罗定晶亮眼科医院(527200)林润平 李德全 郑春昌 徐俊辉
白内障是临床中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因为晶状体代谢紊乱引起,导致患者视物模糊。目前尚无治疗白内障的特效药物,临床中常采用手术治疗白内障[1]。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手术均是治疗白内障的术式,本文旨在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200眼)白内障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在44~72岁,平均年龄(61.47±4.64)岁,左眼46例,右眼54例;核硬度分级[2]:I~Ⅱ级患者11例,Ⅲ级患者26例,Ⅳ级患者13例。研究组50例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在43~74岁,平均年龄(62.65±4.59)岁,左眼49例,右眼51例;核硬度分级:I~Ⅱ级患者10例,Ⅲ级患者25例,Ⅳ级患者15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手术,常规给予散瞳球后麻醉,行切口于角膜或者巩膜,使用超声乳化仪粉碎晶状体核,吸出晶状体核粉末与皮质,保留晶状体后囊膜,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研究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常规给予散瞳球后麻醉,行切口于巩膜,将黏弹剂注入把内口扩大后取出品状的体核,将晶状体皮质冲出,用玻璃酸钠将前房充填,将人工晶状体植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是否进行缝合。
1.3 疗效判断标准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刻视力、角膜散光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采用X2检验。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1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平均视力情况的结果 术前两组视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d、7d、1个月、3个月时两组视力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不同时刻视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附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平均角膜散光值情况的结果 术前两组角膜散光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d、7d、1个月时两组角膜散光值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角膜散光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不同时刻角膜散光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附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的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晶状体硬度Ⅰ~Ⅲ级两组术后1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显著较低(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晶状体硬度Ⅳ~Ⅴ级两组术后1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显著较低(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3。
2.4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与对照组(12.0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附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平均视力情况的结果(±s)
附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平均视力情况的结果(±s)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表示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d 术后7d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研究组 50 0.40±0.18 0.54±0.24a 0.64±0.25a 0.73±0.23a 0.83±0.26a对照组 50 0.38±0.41 0.53±0.25a 0.63±0.58a 0.72±0.24a 0.52±0.26a t 1.251 1.026 1.028 1.054 1.069 P- >0.05 >0.05 >0.05 >0.05 >0.05
附表2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平均角膜散光值情况的结果(±s,d)
附表2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平均角膜散光值情况的结果(±s,d)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表示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d 术后7d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研究组 50 0.80±0.46a 1.72±0.59a 1.47±0.59a 1.09±0.59a 0.74±0.64对照组 50 0.80±0.43a 1.73±0.25a 1.45±0.85a 1.09±0.43a 0.75±0.48 t 0.642 1.251 2.031 1.524 1.983 P>0.05 >0.05 >0.05 >0.05 >0.05
附表3 比较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的结果(±s,个/mm2)
附表3 比较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的结果(±s,个/mm2)
注:与术前比较,a表示P<0.05,与对照组比较,b表示P<0.05。
组别 时间 Ⅰ~Ⅲ级 Ⅳ~Ⅴ级研究组 术前 2617±346 2608±254术后1d 2587±243a 2551±302ab对照组 术前 2598±354 2603±358术后1d 2575±296a 2243±276a
白内障是临床中常见的眼部疾病,常采用手术治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手术均是临床中常见的治疗白内障的微创手术方式[4]。本研究中,给予对照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给予研究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刻视力及角膜散光值比较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方式治疗效果相当[5]。而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晶状体核硬度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时,发现Ⅰ~Ⅲ级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而Ⅳ~Ⅴ级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硬度越高超声能量越大,手术时间越长,手术时间的增加以及能量的增大可能损伤患者角膜内皮。Ⅰ~Ⅲ级晶状体核硬度所需要的能量较小,手术时间短,因此角膜内皮细胞数丢失率较低。而Ⅳ~Ⅴ级晶状体核硬度高,所需要的能量大,手术时间长,因此角膜内皮细胞数丢失率较高。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不需要使用超声乳化仪粉碎晶状体核,而是直接取出品状体核,因此不需要考虑晶状体核硬度,角膜内皮细胞数丢失率较低。通过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果可见,两种方式均具有一定安全性。
综上所述,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疗效相当,临床中应根据患者晶状体核硬度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