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德坤 by Wen Dekun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建设有特色、高品质的赏石产业品牌形象,是我们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重大挑战。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对赏石产业品牌建设进行深入地思考,认识其重要性。本文就赏石产业如何植入品牌理念、树立品牌意识、带动产业发展,略谈粗浅看法。
“品牌”一词来源于古斯堪的纳维亚语brandr,意思是“燃烧”,指的是生产者燃烧印章烙印到产品上。最古老的通用品牌是在印度的吠陀时期(9000~10000年前。“吠陀”,知识、启示之意),意大利人最早于12世纪在纸上使用品牌水印形式。
广义的“品牌”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以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识别的心智概念来表现差异性,从而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占据一定位置的综合反映。
狭义的“品牌”是一种拥有对内对外两面性的“标准”或“规则”,是通过对理念、行为、视觉、听觉四个方面进行标准化、规则化,使之具备特有性、价值性、长期性、认知性的一种识别系统的总称。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在《市场营销学》中的定义是:品牌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
总之,品牌(Brand)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
品牌价值是品牌管理要素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品牌区别于同类竞争品牌的重要标志。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主体部分,它能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利益点与个性,是驱动消费者认同、喜欢乃至爱上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终极追求,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都要因此而展开,并加以丰满和强化。
2019年全球品牌价值10强名单
福布斯2019年100强榜单,虽然没有标注品牌价值,但科技巨头苹果公司连续9年夺冠,价值达2055亿美元,这也是品牌价值第一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华为也冲进了100强,排名第97位,品牌价值80亿美元,成为唯一上榜的中国品牌。
建设品牌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认识品牌、建设品牌、管理品牌。其中,认识品牌不难理解,现已经形成了《品牌学》;建设品牌要精定位、巧命名、讲故事、好形象、广传播、慎延伸、要创新;管理品牌要点则是品牌形象要有连续性、品牌建设要持之以恒、品牌宣传要松弛有度、品牌延伸要慎之又慎。
赏石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广义上讲,赏石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观赏石本身就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化品牌。所谓文化品牌,是指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并且有独特标记的产品(观赏石是天然的或经过艺术创作的石质艺术品),它是让目标顾客不假思考且持久选择的单一利益点或理由。这也就是说,文化品牌是文化产品的卖点,是文化产业(包括企业,下同)的标识,也是其精神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凝聚。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文化品牌就是无形资产。也正因为如此,建设文化品牌对发展赏石产业意义重大而深远。
第一,有利于全面贯彻“文化兴国”战略,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深刻认识和着力践行;传承赏石文化,弘扬赏石艺术,丰富和提升其文化内涵;进一步诠释和落实中国观赏石协会创会会长寿嘉华提出的“六个一”赏石理念。
第二,有利于产品(作品)销售。品牌是产品(作品)的核心,品牌效应是其他营销手段所无法企及的。在发达国家,品牌识别已经取代产品识别,成为市场选择的唯一要素。
第三,有利于监督和保证产品(作品)价值。品牌是一个集合概念,创造一个广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牌,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和长期的品质、价值保证。
第四,有利于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品牌成长带动了价格上扬和需求增加,快速增加规模经济收益。
第五,有利于提高产业知名度、强化竞争力和文化力。这种文化力是无形的、巨大的推动力。
文化产业,不仅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领域。赏石产业是赏石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形成的文化产业集群,或称之为文化产业化。赏石产业文化品牌形象的塑造,应站在战略的高度,以前瞻性的眼光来思索和考量。从文化寻根到文化形象的创作,不仅能增强赏石文化的厚重度和丰满度,而且也能提升赏石品位和文化底蕴。
下面,就以阿拉善赏石产业为例,试做抛砖引玉,以供参考和借鉴。
背景调查: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最西部,毗邻宁夏、甘肃,与蒙古国交界,是内蒙古面积最大的盟,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得利于高天厚土的长期孕育,这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孕育了丰富的观赏石资源,成为闻名世界的戈壁石产地。目前,阿拉善盟总人口22万人,其中从事赏石产业的人员达4万人。
阿拉善具备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可概括为“六好”:一是政策好、环境好。多年来,政府为赏石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加大投资扶持,这在国内属于首屈一指。二是底子好、基础好。经过政府多年努力,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漠奇石文化博物馆”可谓国内一流观赏石博物馆,石博园和奇石一条街也是全国闻名。三是资源好、信誉好。在诸多产地资源匮乏甚至枯竭的现状下,阿拉善的观赏石资源虽然比过去相对减少,但仍然大有潜力,而且还有蒙古国的观赏石资源作为补充。尤其是沙漠漆、葡萄玛瑙、泡泡玉、筋脉石等名贵石种已经成为全国石友梦寐以求的珍品。从石种到石商,都已形成了多年的信誉。
但是,阿拉善也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不高、特色文化不突出、龙头文化企业少、影响带动力不强的问题,尤其是资源优势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突出表现为“小而零散,大而不强”。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纵观全国各地市场,深入考量阿拉善的赏石产业,要保持长远发展,必须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打造品牌,走资源整合、加大投入、做大做强的路子。这里提几点建议:
(一)把握市场趋势,树立以品牌带动发展的新理念。
文化品牌是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双重凝聚。阿拉善赏石产业需进一步打造品牌,展现赏石文化的核心竞争力,这将对赏石产业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将产生五种经济效应:一是整合效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文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二是聚集效应,能够有效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是增值效应,能够大幅度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四是辐射效应,能够带动形成产业链条,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催生更多的市场主体;五是放大效应,能够大幅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区域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牌的经济竞争力和文化感召力。
因此,要确立和实施阿拉善文化强盟、品牌带动的战略思路,进一步梳理和明确打造赏石产业品牌的基础条件、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牢固树立“品牌占市场、品牌促发展”的意识,在发挥地域优势、资源优势上做文章,在工作创新上下工夫,使赏石产业品牌成为推动阿拉善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充分挖掘潜力,在赏石产业品牌建设上求突破。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最佳整合与配置。目前可进行的工作有:一是重新布展“大漠奇石文化博物馆”,将其细分为若干个展馆,注重精品,精心布局展演,整体突出品牌,彰显大漠文化,展现奇石风采,提高美誉度。二是抱团取暖,团结广大石友和从业人员,整合分散的人员和商铺,形成合力。三是继续办好每年一度的展会,突出品牌效应,增强对内的凝聚力、对外的辐射力。
2.打造赏石产业品牌,壮大市场主体。加大投入,立足本地,建设国际奇石集散地。内引外联,联合各地有实力的大藏家、企业家,通过政府补贴、股份制合作等形式筹措资金,建设一个全国最大的国际奇石集散地,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优质观赏石资源进入,致力于园林景观与大漠文化有效融合、新型国际化市场与“大漠奇石文化博物馆”相得益彰,包括餐饮、住宿、购物、旅游、物流为一体。同时,建立新的管理机制,满足运营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赏石产业文化品牌真正打造起来,把赏石产业做大做强,实现规模效益。
3.转变协会现有职能,担当产业发展大任。市场建成后,要充分发挥协会的职能作用,转变观念,主动担当,为政府分忧解愁。一是副会长以上人员可通过出资入股等形式,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彻底改变仅凭兴趣与爱好“人浮于事”的现象;二是形成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切实将协会工作、个人业绩与经济效益相挂钩,担负起协会工作和市场管理的双重职能,为海内外石友营造一流的环境,提供一流的服务,确保市场健康有序地运营和发展。
(三)优化政策环境,为赏石产业品牌建设注入强大活力。
任何一项事业,都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政府的政策支持。观赏石作为一项新兴的文化产业,更加需要各级政府的“偏爱”,甚至“扶上马送一程”。阿拉善新一轮的发展,更离不开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鼎力支持。我们相信,经过规划、新建、整合后的阿拉善赏石文化产业必然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发展经济、辐射全国、享誉世界的领军品牌。
21世纪是文化经济时代。近年来,我们的赏石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柳州、阿拉善等产地的资源品牌;石家庄、太原等地的展会品牌,还有很多博物馆品牌等等。这些品牌经过打造和提升,都可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总之,传承赏石文化、弘扬赏石艺术,我们都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打造赏石产业品牌,必须理清思路,强化“顶层设计”,坚持创新与融合,充分保护和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而推动赏石产业与相关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