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宁
摘要:从2008年开始,在锦Q块(锦S块的次级断块)于I组开展了蒸汽驱先导试验,取得一定的开发效果,但仍然存在井网调整复杂,采注比和油汽比相对较低等问题,综合比较决定选择在锦Q块于I组进行回形井网蒸汽驱扩大试验研究。
关键词:稠油;蒸汽驱;开发井网;研究
1.锦S块概况
锦S块在辽宁省凌海市,隶属欢西油田西南端的大有地区。从构造上看,位处下辽河拗陷西部凹陷西斜坡欢喜岭油田的第二断阶带。区块东西长7.8km,南北宽2.7km,构造面积15.5km2,构造幅度290m,油藏类型为中-小互层状边底水稠油油藏,含油面积8.5 km2,地质储量5609×104t。开发的目的层是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一中段~沙二段,即于楼油层和兴隆台油层。油藏的埋藏深度是-850~-1175m,油藏的油水界面是-1010~-1150m,油层的有效厚度介于25.8~35.1m之间,油藏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是68.3%,50℃脱气原油粘度为490~7688 mPa·S,原始油藏压力9.8MPa。
锦S块主要地质特征有:
1)区块的构造比较复杂。在区块内部共发育了49条不同大小的断层,其中西北部的断层密度相对较大,也较为破碎,共划分成锦Q、锦W、锦E、锦R 等8个主要四级断块。
2)油层较为发育,但在平面上的分布不均。在纵向上油层呈层状的分布,以介于3m~5m之间的中层为主,其次为厚层和薄层。
3)净总厚度比较低,油水关系相对复杂。油藏有两套含油层系和两套油水组合,由于油水分布受到了构造的控制,各个次级断块的油水界面不统一。
4)原油的物性差异较大。总的来看,在平面上,中部油层的原油物性较好,逐渐向周边变差。纵向上的油品是上稠下稀。
2.蒸汽扩大试验驱开发历程及现状
锦Q断块从1984年起开始进行试油、试采,在历经了常规的干抽和稠油蒸汽吞吐试采后、进行了大规模吞吐开发和转换开发方式试验,现将其开发历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常规干抽,吞吐试验开发阶段
断块投入开发初期,采用了常规干抽的采油方式,干抽的采油井主要集中在于I和兴I油层,共计19口,累产油12.5×104t,采出程度0.62%。
第二阶段:全面蒸汽吞吐开发阶段
锦Q块从1987年开始进入了全面蒸汽吞吐的开发阶段,截至1988年12月,区块共有油井50口,日产油725t/d,综合含水30.5%,平均单井日产油19.2t/d,油汽比2.6,当年年产油22.4×104t,采油速度0.98%。1989年区块产油达第一次高峰,区块油井105口,日产油1025t/d,年产油42.3×104t,油汽比1.78,采油速度1.78%;截至1992年12月,投产油井119口,日产油820t/d,年产油35.1×104t,油汽比1.34,采油速度1.41%,阶段采出程度9.2%。
第三阶段:综合治理、加密调整,提高储量动用程度阶段
1994年开始,区块产量的递减幅度逐渐加大。针对区块的地质特佂和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在吞吐阶段的合理井网密度的研究、以及油层的水淹特点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经过研究得出结论:锦Q块采用120m×120m的井网模式进行蒸汽吞吐开发,既能有效地控制产量的递减,同时也能很好地提高平面上的动用程度。为此,分期、分批次地对于楼油层、兴隆台油层实施了井网加密调整和增储、增产的综合调整;同时实施井间调补层、大修、侧钻、找堵水和压裂防砂等措施。
到了2000年以后,通过计算于I组油层的加热半径和计算合理的井距,认识到83m井距为锦Q块于I组的经济极限井距。为了提高锦Q块在吞吐阶段的采油速度和采收率,决定对于I油层组进一步加密,实施吞吐试验。
从2001年5月开始对于I组井网进行了二次加密,同时也对原井网进行了综合调整和综合治理。研究和应用了相应的配套技术,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储量的动用程度、并实现了增储增效的目的。
截至2003年12月,区块共有油井401口,日产油1145.1t/d,年产油44.2×104t,油汽比0.52,采油速度2.1%,阶段采出程度24.5%。
第四阶段:递减阶段。在这个阶段新井数量大幅度减少,措施井的井次和措施增油的效果也在逐年变差,不能弥补老井的自然递减,区块的产量呈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截至到2007年12月底,区块共有油井445口,日产油597.3t/d,年产油22.5×104t,油汽比0.33,采油速度0.92%,阶段采出程度5.6%。
第五阶段:本阶段是以转换开发方式为主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锦Q块于I组在西部进行了9个井组的蒸汽驱先导开发试验,取得了一定的开发效果,对区块产量的递减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截止到2018年12月底,在锦Q块共有465 口油井,开井297口,平均单井的吞吐轮次为17.6,平均单井日产油1.5t/d,综合含水91.4%,采油速度0.67%,采出程度39.6%,累产油890.1×104t,累积油汽比0.45,累积回采水率176.2%。目前平均地层压力2.1MPa,仅相当于原始地层压力的20.5%。
3.在锦S 块次级断块锦Q块部署回字型蒸汽驱井网研究
2008年6月在锦S断块的次级断块锦Q块于I组在西部进行了9个井组的蒸汽驱先导开发试验,采用反九点开发井网,井距是83m,蒸汽驱试验开发取得了一定的开发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井的产液量低、井组的采注比较低、井网中的边井在被蒸汽突破后很难调整等问题,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蒸汽驱的油汽比,进行了“回字形”井网的蒸汽驱开发研究。
通过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符合油藏特点的试验区地质模型,并成功进行了高精度的历史拟合,同时在此基础上,对锦Q块扩大试验区的井网部署开发进行了油藏工程设计。
1)以目前锦Q块的井网设计为基础,分析对比了反九点抽稀井网、大回字形井网、小回字形井网以及三种井网的分布形式,优选出了最佳的井网形式:小回字形井网。
2)在优选的小回字形井网进行了注采操作参数的设计,根据计算结果:最优的注汽速率为1.4t/d.ha.m;井底干度0.65以上;采注比1.25。
3)根据“以采为先,以液定汽,以液牵汽”的开发理念,对蒸汽驱的开发过程进行动态调控和设计。通过分析对比,认为在开发初期,应用较低的注汽速率,等到内线油井汽窜后,再提高到最佳的注汽速率,分析认为该方案为最佳的汽驱方案,通过该方案可以在保持较高的采油速度和汽驱采出程度下,达到油汽比最高值。
4)通过油藏工程研究的结果,本次的锦Q块扩大试验部署小回形井网蒸汽驱井组有7个,共动用含油面积0.35平方千米,地质储量185万吨,预测扩大试验区在汽驱阶段的累积采油量为35×104t,累积油汽比0.15,阶段采出程度17.2%,最终采收率为54.1%,和蒸汽吞吐开发方式标定的采收率38.0%相比增加了16.1%。
參考文献:
[1]吕广忠等.蒸汽驱驱油机理研究[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4,16(4):37~40
[2]袁自学等.油气储量资产评估方法和资产化管理探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3]叶仲斌,蒲万芬等.提高采收率原理 [M].第二版.石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