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对策

2019-10-19 03:08苗瑀格
考试周刊 2019年7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中培育

苗瑀格

摘 要:培育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下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的最为热门的话题。本文介绍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构成、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学校、家长、社会互相配合;创新和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完善和健全考核考评模式,以期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对策

2017年底,教育部公布最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未来方向。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与现实成就的体现;是课程育人价值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教育方针在思政学科的细化,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四大方面,旨在培育学生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能力。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相衔接,教师要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审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环节,在具体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渗透核心素养,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及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容

(一) 培育学生具有高度的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要首要遵守的学科核心素养,各级各类学校应利用国家意识形态,丰富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内容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深刻认识,具体表现为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对学生政治认同的培养,是培养高中生为“合格的公民”的必然要求和价值取向。

(二) 培育学生具有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追求,是对高中生教育教学培养而进行的一种较有针对性的目标要求。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是指学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明确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紧跟教育理论的动态或国家规定的教育政策走向,以科学理性的态度为人、做事、处事,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理解,谋划人生走向。因此,将现行的课程标准、书本教学等各个环节有效衔接、落到实处,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达成其他素养的基本条件。

(三) 培育学生具备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人们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社会实践中应具备的法治知识、观念、思想体系等总和,思想政治学科法治意识的培养是将思想到行为、从观念到行动的理性思想上升,树立法律敬畏意识,用“法”来参与法治社会的建设,体现出公民作为法治主体的能动性。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遵法、学法、守法,培养法治的思想、认知和态度,旨在培养学生能够具备“法治意识”素养,做遵纪守法的理智公民。这是其他素养的必要前提或必然要求。

(四) 培育学生具备公共参与的能力

公共参与是指公民通过有序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国家治理,勇于承担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思想政治学科“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着重在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从不同角度洞察、理解、融入和参与社会实践,有益于学生以沟通、协商、对话的方式来表达自身诉求。高中生应将政治学科的知识、技能与社会实际建立联系,善于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认识真理、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在践行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理性的参与意识,这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其他核心素养起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二、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政治认同”是课堂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高中思政课堂教学纳入了我国社会发展规律、时代特征和学生当前认知水平,向学生系统化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沿成果和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片段中结合“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教学模块,设置情景导向教学,将符合课程理念和教材知識中的相关政治理念纳入教学中,从政治认同这个角度培养学生树立引导学生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感悟现实社会。通过生活与教学结合,体现出活动型课程的内在要求,使思想政治课堂充盈着思维跳动的气氛,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想认识。

(二) “科学精神”是实现课堂教学完整性的条件

高中阶段是高中生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既要面对时代发展的浪潮,又要接受社会层面的多样价值观冲击,在周遭变化的过程中他们必然会对周围的世界很彷徨、无奈。这就要求在进行教育工作时,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寻找生活中案例,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指引,引领学生正确地认知世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结合教育哲学、哲学相关理论及方法论对学生的认知世界构建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框架,引导学生会运用理性、科学的方式来体悟人生,实现人生价值。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独特的育人契机,深入挖掘社会各种教育资源,开阔学生眼界。因此,“科学精神”是实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完整性的调节器。

(三) “法治意识”是课堂教学完整性形成的前提

法治意识的培养要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在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当注重多运用案例教学,议题式教学、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来展示生活中法治的力量,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将思想政治课堂与法律案例深度融合,提升学生在法律意识方面的素养。教师要基于社会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形成自我认知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经济生活”中要遵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在“政治生活”中要依法履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维护社会稳定;在“文化生活”中要将尊重文化多样性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相统一。法治以“戒尺”作为规范着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在教育教学中利用“法治意识”引导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因此“法治意识”规定着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完整性的前提。

(四) “公共参与”是传递课堂教学的必要载体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为一名合格的国家公民。公共参与是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必要路径,在参与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注重对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既延展了课堂教学的影响范围,又加深了学生的担当意识,同时也提升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对策

(一)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面对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在于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思想政治教师应不断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去思考提高课堂教学的新颖性和实效性,精准把握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基础。首先,思想政治教师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渗透政治学科的德育知识使学生在接受德育熏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学科的核心素养,实现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其次,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要本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精神,考虑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思维能力,为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而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最后,理解和落实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不拘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程式,开展实践教学的开放平台,鼓励和引导学生即兴创造,把宏观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转化为短期、中期、长期的层次性培养计划,便于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内心情感变化,完成既定的目标要求,以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 学校、家长、社会的互相配合

要想顺利推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就要有三方面的合力配合。首先,学校的主要领导者和教师群体应提升对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视与支持,积极推动政策在校内实施,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充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加大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此外,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应转变“语数外”是主科的传统思想,思想政治课是“副科”的错误思想,理解新高考中的“3+2+1”的考试模式,重视培育学生成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最后,在转变传统观念的基礎上,教师注意开展不同类型的教育宣传活动,将社会中的假丑恶现象记录并转化成合适的教学资源,让家长和社会大众理解开展学科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工作助力,形成坚实的社会基础和获得大众的广泛支持。

(三) 创新和改进教育方式方法

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中形成、在接受过程中内化、在知识和技能的引领下拓展迁移”,进而形成的学科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思想政治教师在课程大纲的标准下,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加大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力度。

(四) 完善和健全考核考评模式

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制是促使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理念执行的必要手段。我国部分学者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定义为:“在系统地收集、分析、整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进行价值评断的活动。”对于未来的发展,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应构建相应的配套的课程资源与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模式,整合教育力量,运用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把政治课的教学策略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将不同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总体分析、总结学习过程,形成教育模式下新型“电子档案袋”的评价模式,详细准确地展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这样既有利于高中生在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构成的“一体化”的评价模式下,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改正的有效机制,也有利于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与完善教学理念,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创建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05.

[2]何艳.高中政治教师教科研论文撰写现状分析——以北京市高中政治教师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7).

[3]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高中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