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永凤 by Sun Yongfeng
顾氏,从汉代开始,在苏州就是个大族。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坚守忠良”“遵守礼法”“博闻强识”“好文多艺”的顾氏家风。
顾建华与此顾氏的关系虽不可考,但是沐浴在这文化积淀深厚的苏州,还是使他形成了敦厚、儒雅、质朴、严谨、富有使命感的性格。上海市观赏石协会会长杜海鸥评价顾建华是“对朋友就像太湖水一样胸襟广大,做事情就像太湖水石一样坚韧屹立”。
这也为他与太湖水石的结缘埋下了伏笔。
13 年前,也就是2007 年,苏州明月湾村的小胡子在报纸上发了一条寻找好心人的启事。这条启事极为特殊,小胡子在其中写道:他收藏了一批产自太湖的石头,但是因为多种原因,已无力继续收藏,希望可以找到一位好心人来将这批石头保护起来。豆腐块大小的启事,如石牛入海一般,未起波澜。小胡子感到很沮丧。
几日后,在偶然的契机下,顾建华看到了这条启示,他感觉很好奇。这日,在友人的陪伴下,顾建华第一次见到了这些后来被称为“太湖水石”的石头。他感觉有些莫名,这些普通的石头有什么收藏意义。为了解开这个谜团,9 个月内,他27 次考察太湖水石产地——西山。他,被这些“普通的”石头所吸引,决定将它们保护起来。
顾建华在回忆这段时间的心理转变时说:“7 年时间,走坏6 双鞋,小胡子一方方将这批太湖水石收集起来,这深深打动了我,也值得我钦佩。而我是一个苏州人,一个花农的儿子,我天生就与自然感到亲近。同时,太湖水石作为苏州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苏州特有的文化符号,将苏州的文化的根留在苏州是我的责任。”
苏州太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奇川曾这样评价顾建华,他说:“顾建华是个有眼光的人,有性情的人,有底蕴的人。”短短的20 个字,却道出了我们眼中的顾建华。
2007 年底,顾建华购藏了第一批太湖水石后,有个难题便摆在了他的面前。原来,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这批石头当时都只是堆放在地上,小胡子并没有为石头配座。这让顾建华很痛心。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石头,成为了摆在他面前的重要课题。这时,他想到了皮市街的李金生。
李金生,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他所做的配座在石界是公认的可以单独作为艺术品传世的。顾建华来到李金生的工作室,委托他为这批太湖水石配座。李金生在听了顾建华的来意和购藏这批太湖水石的初衷后,也欣然同意了为这200 余方太湖水石配座。
300 多个日夜的雕琢,这批太湖水石终于都有了相得益彰的红木底座。顾建华也在2007 年建立了他的第一个藏馆。2014 年,展馆升级,他建立了苏州顾建华太湖石艺术馆。这期间,他的藏石也不断地丰富,已收藏了2000 余方太湖水石。2019 年,他又与苏州园博园合作,在太湖之畔建立了苏州太湖水石艺术馆。
顾建华在《波涛万古痕-中国太湖水石艺术》一书的后记中这样写道:“多年来,从一块块太湖水石走进我的生活,到艺术馆一步步发展和积累,经历旧馆的升级改造、新馆的设计施工,从过去的默默无闻的私人收藏到今天太湖之畔的文化地标,这背后是我的坚持不懈和无数师友的关心帮助。”
顾建华是个“单调”的人。他每天的工作的闲暇,都用在了石头上。他经常说:“我每天都会在这个馆里面兜个圈,面对心爱的石头,会去摸摸它,擦擦它,就会像一个孩子一样得到安慰。喜欢石头的人,都会用心与石头对话。整个一圈走下来,我特别特别地开心,感觉心里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