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直面“清零”大考

2019-10-18 01:23刘彦华周海燕
小康 2019年28期
关键词:台江台江县长滩

刘彦华 周海燕

强攻贫困 台江县向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发起强劲总攻。

“我二十分钟后还要下乡。”9月14日上午11:10,记者终于拨通了台江县委常委、副县长姚爱华的电话。采访姚爱华有点难,从9月11日下午,改到了9月12日上午,又改到了9月12日下午,后来再改到9月13日中秋节晚上8:30,最终得以在9月14日上午利用會间休息通过电话“聊一聊”。

姚爱华是谁?为何如此“难约”?

姚爱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80后,2018年4月根据组织安排来到余杭区对口帮扶的贵州省台江县挂职。

采访难约,在台江,其实不只是姚爱华一人。9月中旬,《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前往台江采访,从村里到镇上,再到县里,皆是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目前全县上下整个工作节奏都在不断加快,为的就是全力打好贫困退出‘百日会战,确保实现今年脱贫任务‘清零目标”。

2019年7月,学习贯彻中共贵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台江县自我加压,明确提出将今年脱贫攻坚工作目标由原定的“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调整为“整县脱贫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台江县向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发起强劲总攻。

抓党建,聚人心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台江县的写照。台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中部,被誉为“天下苗族第一县”,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按照2014年识别认定标准,全县共有93个贫困村,其中63个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达37.71%,属于国家级贫困县。

不过,面对“2019年整县脱贫摘帽和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有压力,但是也有信心。”

压力源自时间紧、任务重。据2019年初台江县《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台江县仍有52个贫困村,贫困人口1.17万人,贫困发生率8.19%。

信心则源自过往的成功经验和全县上下干群一心全力攻坚。“过去4年,台江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台江县委副书记、县长杜贤伟向记者介绍,过去4年时间,台江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7.71%下降至2018年底的8.19%,降低了29.52个百分点;贫困乡镇全部减贫摘帽,贫困村由93个下降至52个,减少了41个,贫困人口从2014年初识别的5.39万下降至1.17万人,4.22万人实现脱贫。

脱贫攻坚、精准扶贫,首先要解决“谁来扶”的问题。谁来扶,台江的答案是党员干部扶。脱贫快不快,全靠党建带。从2016年起,台江县委提出了抓党建促脱贫攻略,科学谋划构建了脱贫攻坚指挥体系。

在县级层面,台江县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任领导小组“双组长”,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负责全县脱贫攻坚日常工作安排、调度、落实、考核、管理,由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坐镇指挥,向全县发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指令。指挥部下设教育、医疗等18个专项工作指挥部,人员从县委县政府各部门调配,统一分配。

乡镇街道层面,台江全县共7个乡镇2个街道,分为“九大战区”,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作战单元。除了由县人大主任和政协主席任指挥长负责其中两个战区外,其余七大战区分别由县委常委担任指挥长。街道、乡镇一把手作为战区副指挥长与其余县领导一起担任副指挥长,共同组成战区指挥部,负责战区内所有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对应县级18个专项工作指挥部,战区指挥部下设若干工作专班。

在村级层面,台江全县156个村,每个村设有一个村指挥所,由街道副职或者县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下派担任指挥长,负责全村脱贫攻坚工作。同时,村里划分若干片区,设立网格单元,有网格员担任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

“最终谁来干,就是全县1008个网格员来干,这些网格员都是县里正式干部担任,每人负责30—50户贫困户具体工作。”作为第一战区指挥长,台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潘道荣接受了记者采访,直言得益于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指挥体系构建运作,台江县干部面貌普遍焕然一新,干劲十足。

方召镇党委书记黄东琳对此同样深有感触,“所有工作都是人干的。顶层设计完善,基层就是一个字‘干,明确职责,保证政令畅通,指挥体系高效运转。”

创造就业定人心

谁来扶的问题解决后,“如何扶”的问题紧随其后。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也是易地扶贫搬迁主战场,据2018年4月贵州省委省政府专题会议消息,该省要用3年时间搬迁近200万人。聚焦台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同样艰巨。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伟大创举,是最难啃的骨头,也是最辉煌的篇章。”据潘道荣介绍,台江县过去4年5.39万贫困人口中共有1.1万人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为此特别设立了4个新社区,对进城的贫困户进行管理。

方黎湾社区是台江县一个已搬迁入住650户、3531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今年4月,为更好服务搬迁群众,成立了社区。

“易地扶贫搬迁,关键是让搬迁户既能‘搬得进来,更能‘住得下来。”在方黎湾社区党委书记周海燕看来,要让这些来自台江县4镇3乡2街道9个不同支系100多个村寨的搬迁群众融入城市,就要让他们找到“家”的归属感。

为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方黎湾社区提出了围绕基层党建、社区治理、文化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和培训就业服务“五个体系”,创建“五心”家园。

方黎湾社区的培训就业服务引起了记者注意,据周海燕介绍,为确保搬迁群众在安置点有业可就、有事可做、有钱可赚,实现稳定就业、脱贫发展,今年以来,台江县在安置点开展厨师、挖掘机、家政服务、刺绣、扶智感恩等培训2891人次,并协调余杭、肇庆、台江县经济开发区等地用工企业149家,共6批次为搬迁户提供6500余个就业岗位。同时,结合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际,县人民政府从财政、对口帮扶资金、就业扶贫援助补贴等统筹开发900个扶贫专岗,向未就业的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等困难群众购买服务,实行非全日制服务,按规定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500元服务报酬,帮助移民户增加收入。“仅我们方黎湾社区引进的‘妈妈制造扶贫工坊项目,就为安置点搬迁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及就近就业岗位100多个。”

劳务输出,是台江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张名牌。“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据悉,近年来,台江县结合实际,把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劳务公司,在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建立台江劳务服务站,组织转移全农村劳动力到省内外务工就业6.081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343万人,绝大多数贫困户都有人在外务工。

出门务工有门路、致富可持续、脱贫有盼头。台江县萃文街道番省村桃香村民熊明彪一家五口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培新就业服务政策的受益者,不仅于2017年搬进了方黎湾社区的新房,而且借助县里培训就业服务政策,得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在广东打工,一个月工资四五千,家里彻底没了后顾之忧。”

培育产业安人心

目前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台江县山高路远,人多地少,现阶段由于产业分工的原因无法短时间解决就近就业问题,劳务输出是条可行的途径。不过,大量的劳务输出,带来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农村“空心化”。如何破解,台江县早有考虑部署。

“为了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破解‘空心化问题,台江县借助三级组织部门帮扶台江的发展机遇,将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作为两大杠杆,共同撬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达标。”据杜贤伟介绍,比较成熟的做法是,牢牢把握“八要素”要求,创新推广“十户一体、抱团发展”经验,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升级发展。

9月11日,记者一行沿着巴拉河乘车南下,实地走访台江县“十户一体”模式发源地——长滩村。长滩苗语为“伞滩”,意为天梯散落之地,也为天梯架起之地。长滩村是国家非遗保护项目“苗族独木龙舟节”的冠军之乡,寨内苗家吊脚楼林立,是典型的原生态苗族村寨,寨门边荷花池飘香怡人,寨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老幼欢声。

“爱家园、尚互助,‘十户一体抱成团。”长滩村委会主任刘跃明告诉记者,这是对“十户一体”最确切的解读,“十户一体”就是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村民自治互助“抱团”的组织形式,是大家一起搞产业的一种经验,是大家相互帮助的关系,是大家合作互助的意义。

2015年,长滩村远不如今天这么美丽富饶,环境卫生脏乱差,邻里关系不够和谐,产业发展迟滞,是整个长滩村当时的状况。坐拥丰富资源却贫困的长滩村村民不甘示弱,自身挖掘苗族群众知敬畏、能自治的传统,探索建立了“十户一体”抱团发展的村民自治机制破解脱贫攻坚的难题。

“2015年4月,为解决长期困扰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难题,村两委把全村群众按照居住相邻的原则,划分成19个卫生责任主体,每个责任主体10户左右,并从中推选出1名户长,共同维护村内的环境卫生。”刘跃明介绍称,结果出奇地好,不仅村内环境卫生得到很大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且极大地激发了村民主人翁意识和发展创业的积极性,于是从环境卫生整治到社会治理、产业发展,“十户一体”抱团发展模式的发挥空间不断拓展,不仅成立了几十个“十户一体”抱团发展小组,而且创建了一家村集体经济公司,发展了农家乐、民宿、民俗工艺品特卖店、茭白种植等产业。“长滩村现在是周边远近闻名的旅游村,仅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近3.5万人,收入突破100万元。”

长滩村只是台江县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台江长远发展,一方面要用好自然生态,二要用好民族文化,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据姚爱华介绍,近年来,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这股东风,台江县按照省委、省政府产业革命“八要素”和“一减四增”要求,积极发展精品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等产业,把中药材全产业链作为“一县一业”大力发展,切实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日趋完善,脱贫攻坚再战告捷;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十户一体+贫困户”“合作社+基地+村集体+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所有贫困户;强化“校农合作”,采取保底收购和保障收购等方式,与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理工大学、凯里学院及台江中小学校等精准对接市场,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保障。

“村里头抽旱烟,泡烧酒下肚,白飯拌酸汤,要想吃猪肉,等到苗家过大年。”这曾是台江贫困村凋敝衰败的真实写照。而如今,村里有厂房,产业在门口,田里养稻鱼,黄土种果树,林下放土鸡……这里的百姓正积极地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台江阔步迈进。

猜你喜欢
台江台江县长滩
贵州台江翁你河国家湿地公园
台江县老同志文化助力脱贫攻坚
“上岗”
台江县委离退局传达学习十二届县委常委会第17次(扩大)会议精神
中国·台江 苗族姊妹节
长滩河水利枢纽深层滑动勘察及分析处理
仙灵骨葆对老年妇女Colles骨折血清碱性磷酸酶及钙磷的影响
台江县举办中老年舞蹈健身队成立九周年庆典活动
长滩岛的海
台江县关工委开展乡、村两级关工委成员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