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丝弦艺术团现状考察

2019-10-18 09:18戴玲艳
艺术评鉴 2019年17期
关键词:曲艺

戴玲艳

摘要:本文通过对武冈丝弦艺术团进行问卷与访谈式地实地考察,描述和分析艺术团的发展过程、组成结构、表演的曲目类型以及生存状况等信息,肯定该团对传承武冈丝弦艺术的功能与价值,同时在基于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对武冈丝弦艺术团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以期对武冈丝弦艺术团的发展及武冈丝弦传承机制的整体化探究产生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武冈丝弦  武冈丝弦艺术团  曲艺

中图分类号:J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7-0018-04

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学家郭乃安先生曾在他的《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中提到:“音乐,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创造它的是人,享有它的也是人。音乐的意义、价值皆取决于人。因此,音乐学的研究,总离不开人的因素①”。可见“人”在音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武冈丝弦艺术团作为当代承载武冈丝弦发展状况的传承主体之一,致使笔者将其生存状态、成员结构等信息作为研究这一民间曲艺的“焦点”。笔者为了更直接更准确地了解武冈丝弦艺术团的整体概貌,于2019年7月上旬到武冈市文化馆,通过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钟叶青老师的介绍,在武冈丝弦传承基地对艺术团成员和负责演出活动的刘坪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与专访,进一步地了解到武冈丝弦艺术团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组成结构、表演的曲目类型以及生存状况等信息,本文正是此次艺术团活动场地的实地考察及专访的记录与初步认知。

一、武冈丝弦表演团体概述

曲艺表演团体或班社是曲艺艺术最重要的生存载体之一,是这一艺术形式的组织者和传承者。武冈丝弦表演团体无疑是传承武冈丝弦艺术的关键角色,关于武冈丝弦表演团体的相关信息,笔者通过历史资料与实地调查了解到:

(一)武冈丝弦班社沿革

清末时期,张坦宜成立的丝弦班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武冈丝弦班社,培养了李国珍等一批丝弦艺人,并对传统丝弦《四平调》《银纽丝》等曲牌进行创编,另外他们还将流行于武冈地区的一些祁剧与花鼓戏唱腔融入到丝弦中,无疑对武冈丝弦曲目的创新与音乐风格的形成产生重要的作用。

20世纪初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丝弦音乐成为权贵们贪图享乐与百姓们靠此谋生方式的两个极端。茶楼酒肆、曲艺场馆的建立,街头艺人的增加,致使丝弦班社的形成与发展。民国20年②,武冈县国民政府教育科长张坦宜与当时的一些丝弦爱好者联合发起成立“都梁丝弦委员会”,是一个由政府倡导成立的民间学术研究组织,以研究和创作武冈丝弦音乐曲牌曲目为主要工作,同时还进行一些演出交流活动。“武冈丝弦演唱组”正是其下属的一个组织,成立于民国30年,当时的成员还有杨瑞祥、李国珍、游云龙等人,他们主要在武冈县城内活动,演唱的曲牌主要有《四季相思》《银纽丝》《对口淮调》等,引起当时很多人的关注。特别是在抗战期间,他们利用武冈丝弦在群众中的影响,宣传抗日,鼓舞士气,使武冈丝弦獲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后来于1948年被国民党武冈政府所解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0年2月建立武冈县文化馆,负责组织和辅导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用戏剧、曲艺、歌咏等形式开展文化宣传活动。1953年,武冈县文化馆组建了“武冈丝弦演出队”,组织文化馆干部和曲艺老艺人一起,对传统的丝弦曲目和书目进行加工改造③。

历经几十年的沉寂,武冈丝弦在文艺工作的抢救和复兴中渐入人们的视野。“都梁风歌舞团”是武冈丝弦成功申报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于2007年成立以保护、传承武冈优秀的民间文化为主要任务的团体,他们还新排了《牧鹅姑娘》和《盗墓》两个丝弦小戏。2011年武冈丝弦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次年,武冈市政府又成立了专门演唱武冈丝弦的“都梁风艺术团”,但后来也因人员流动性太大而解散。

(二)武冈丝弦艺术团述略

武冈丝弦艺术团的前身是武冈丝弦剧团。剧团成立于2016年9月,大部分成员是2013年武冈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在武冈市中学选取一批有音乐基础并立志为发扬家乡优秀文化的学生,委托邵阳市艺术学校专门成立一个武冈丝弦班,设置专门的课程与教学计划,通过三年公共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的培养,使之具备演、弹、唱、跳的能力,从而毕业后直接成立丝弦剧团。2019年,武冈丝弦剧团重新改制,该团体自认剧团设施及人员配置尚未完善,正式更名为武冈丝弦艺术团。固定办公地点为武冈丝弦办公楼,占地面积约一千二百平方米,其中包括五个排练厅、一个综合类展示厅、办公室、道具服装室等,艺术团现有成员15人,以演奏武冈丝弦音乐为主,是目前唯一的武冈丝弦专业团体。

二、武冈丝弦艺术团调查

2019年7月5日上午,笔者通过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钟叶青老师的介绍,来到武冈师范学校(现武冈市实验中学)武冈丝弦传承基地,通过问卷调查与专访的形式,对武冈丝弦艺术团成团及负责艺术团演出活动的刘坪老师进行实地调查,从而对武冈丝弦艺术团成员的学习背景及艺术团的发展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现有成员及乐队编制

武冈丝弦艺术团现有在职人员15人,其中包括1名琵琶演奏者,1名中阮演奏者,3名二胡演奏者等,他们之中最大年龄48岁,最小年龄19岁。所有成员基本信息及演奏或表演情况,见下表:

上表中,大部分成员毕业于邵阳艺校。邵阳艺校全称邵阳市艺术学校,是一所中专学校,2017年与武冈师范、邵阳师范、邵阳教育学院合并为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员中除了刘城、陈铭、张静、张广、唐志刚之外,其余成员都是邵阳艺校于2013年受武冈市文体广新局之委托,培养的一批传承武冈丝弦艺术的专业人才。邵阳艺校对此还专门成立一个丝弦班,参加培训人数总计24人,回来从事丝弦工作的有22人,后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留下的仅剩10人。他们在邵阳艺校学习的3年期间,跟随国家一级演员屈越斌老师、花鼓艺术团宁醉萍老师、武冈丝弦传承人邓子鹤老师以及李想和阳颖等艺校授课老师进行了声乐、器乐、表演、剧目以及基本音乐理论知识、形体课等课程的学习,艺术学校系统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老师针对性的授课,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演奏、演唱等技能,为武冈丝弦的传承工作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他们中有些人还能演奏两种乐器,如:银凤英兼奏竹笛和小三弦,曾婕弹奏扬琴和小三弦。据刘坪老师说道,为适应传承发展武冈丝弦的需要,目前正准备扩招成员至30余人。

(二)表演剧目及演出类型

武冈丝弦艺术团表演的曲目以刘虎云、邓星艾主编、武冈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于2012年出版发行的《武冈丝弦音乐集成》曲谱集为参考,主要演奏牌子丝弦和新腔丝弦,同时还兼演戏曲丝弦和一些其他传统音乐曲目。新腔丝弦是这本曲谱集对武冈丝弦曲目分类的一种,是在牌子和小调丝弦的基础上,加入些许现代音乐成分的曲调,它总数42首,其中《武冈是个好地方》是属新腔丝弦的代表性曲目,它由淮调——银纽丝——浪淘沙——淮调四个曲牌组成,以淮调作为开始和结尾,每个曲牌既独立又相互统一,使得音乐优美生动,婉转动听。此外,《穿城河游春》《云山美》《湘绣天下美》等曲目,以它传统曲牌及传统曲牌的改编与贴近生活的唱词内容完美的结合,深受专业人士与听众们的喜欢,同时也成为武冈丝弦艺术团表演的“家常”曲目。

武冈丝弦艺术团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听众的需求,现阶段主要的表演类型相比传统曲艺形式的表演类型:站唱、走唱、拆唱和彩唱④形式更加多样化,如:表演唱、歌舞群唱甚至武冈丝弦戏等形式,其常见的乐器组合与排列如图所示:

武冈丝弦艺术团还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政府大型文艺活动以及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每年演出高达100余场,特别是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之下,武冈丝弦艺术团为完善非遗的传承保护、推动武冈市的文化繁荣发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运营机制与社会影响

2019年,武冈丝弦艺术团正式更名改制,艺术团现隶属武冈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由武冈市财政拨款。艺术团改制之前的主要活动,由武冈市文化馆管理,一些必要的活动开支由文化馆负责,文化馆的党支部书记钟叶青负责此项工作。剧团活动的实施需业务副团长刘坪向钟叶青呈示,批准后即可开展。表演性质多为政府性公益演出,属于不收取任何报酬的非营利性表演。改制后,艺术团将活动形式分为公演与商演两种,商演活动可以增加团队成员的部分收入,无疑对艺术团的长远生存与发展谋得一条新的出路。

调查中,还得知艺术团所获的一些成绩与为更好地传播与传承武冈丝弦所做出的一些努力与贡献。如:2016年5月,该团以曲目《双下山》参加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业博览交易非遗传承人展演活动,并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同年冬天,还参加了“湖南冬季乡村旅游节暨第二届崀山脐橙节”,此活动让武冈丝弦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并将艺术与市场结合起来。2018年还参加了湖南衡阳传统曲艺赛、第六届湖南艺术节、天津曲艺周以及首届贺绿汀音乐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并获得了可观的成绩。此外,他们还将丝弦艺术在社会中广泛传播,特别是学校,学校是文化传播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场所之一,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目前丝弦艺术团在武冈市红星小学、洞庭小学、红光小学以及富田中学等学校开设的讲座、课程以及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们更加了解家乡的艺术文化,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与责任感。此外,武冈市老年大学开设的武冈丝弦课程,给老人们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社会功能。

三、基于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生存与发展

武冈丝弦艺术团始终致力于武冈丝弦的传承与发展,无疑是这一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的文化名片。同时,武冈丝弦艺术团作为武冈丝弦艺术最主要的传承载体之一,它的形成发展、生存现状都关乎着武冈丝弦的发展空间和未来“命运”。但是,为适应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武冈丝弦艺术团的生存境遇、发展前景遭受着严峻地考验。身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这个大环境中的我们,更应该肩负起民族音乐学学子为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使命。

(一)生存境遇

第一,编剧与剧目问题。曲艺艺术的本质是以口语说唱故事,但打造一个精品曲艺剧目,往往需要很多人力和物力。艺术团目前缺少编导人才、缺乏剧本创新,以至在面对越来越高的听众需求上,显得有心无力,从而造成演出质量越来越低、观众也越来越少。

第二,观众与市场问题。从曲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见,其内容浅显易懂、演出形式灵活多变,适应大多数观众的审美需求,但随着昔日瓦子勾栏、茶楼酒肆的减少与不复存在,再加上诸多艺术门类的冲击,可选择娱乐方式的增多,造成目前曲艺市场不容乐观。

第三,演员与经费问题。艺术团目前主要靠政府拨款,演员工资收入低。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他们大多表示现在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可是一旦成家有孩子,既要养家又要孝敬老人,微薄的收入就会显得捉襟见肘。再者没有五险一金的后期保障,一旦没有演出,生计都成问题。因此有些成员另谋生计,从而造成严重的人才流失。

(二)发展思考

为了更快更好地解决武冈丝弦艺术团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发挥政府导向作用。一个时代的进步离不开创新,一个好的文化产业正确的发展方向离不开政府的指引。政府如果能在资金和政策上做到鼓励相关曲目创作、学术研究、资料收集等工作,将对保护和传承传统武冈丝弦作品的同时,创作出一批反映生活趣味、顺应时代发展与审美趋向的作品;真正厘清武冈丝弦形成的历史渊源;整理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史材料有重要意义。

第二,走市场化运作道路。近年来,邵阳新宁5A级世界自然遗产——崀山的旅游事业进行的如火如荼,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对此,笔者大胆提出崀山旅游相关部门可以与武冈丝弦艺术团联合,打造一个以地方传统丝弦艺术和地方自然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发展平台,设置适当的演出场所,以门票获得的方式实现旅游部門及丝弦团队的经济收入,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旅游景点的人文特色,而且也使丝弦艺术得到了宣传。

第三,科学推广丝弦音乐。目前武冈丝弦已经在红星小学、红光小学、洞庭小学以及富田中学等学校进行武冈丝弦的普及与推广,做到了让学生从小感受所处家乡特有的文化,但同时不得不说的是:在教唱中一定要选取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文化程度以及生理状况的曲目,否则会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会使他们正在发育变声的嗓子受到一定程度地伤害。此外,如果将其纳为高校的音乐课程或作为业余社团在学校进行教学与实践,需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或以丰富课外生活和增加学习乐趣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因材施教。从而真正达到推广武冈丝弦音乐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四、结语

实地考察法在民族音乐学研究范围内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学者必备的能力之一。本文正是笔者立足于实地调查,针对武冈丝弦艺术团进行的一系列问卷、访谈、记录与分析。通过上述的内容,我们了解到艺术团的基本情况、现状及其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认为要想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武冈丝弦,就必须要解决武冈丝弦唯一的专业艺术团——武冈丝弦艺术团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因为就像郭乃安先生所说的那样:“所有外部条件对于音乐的影响力,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⑤。只有解决这些“人”的问题,才能使武冈丝弦艺术团更好地服务于武冈丝弦的传承与发展;从而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冈丝弦屹立于我国传统丝弦乐之林;进而使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更加丰富与完善。

注释:

①郭乃安:《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中国音乐学》,1991年,第02期,第1页。

②武冈县志编纂委员会:《武冈县志》,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586页。

③武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武冈丝弦·上册》,武冈:武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2年,第14页。

④《辞海》曲艺条。

⑤郭乃安:《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中国音乐学》,1991年,第02期,第1页。

参考文献:

[1]郭乃安.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J].中国音乐学,1991,(02):1.

[2]武冈县志编纂委员会.武冈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7:586.

[3]武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武冈丝弦·上册[M].武冈:武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2:14.

猜你喜欢
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曲艺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对策
齐心聚力 共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发展
第九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新闻发布会在福建南安召开
“互联网+”和高校曲艺专业教育对曲艺传承的影响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不同传播方式对于曲艺发展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曲艺教学实践分析
从健康曲艺生态看曲艺学科建设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