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群 王佐恺
关键词:学分制 选课制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年制到学分制的过渡已经成为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发展的必然。学分制管理制度是以学生选课为基础,以学分来量化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学习、毕业标准的综合性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对于学校开设的课程、任课教师和开设时间具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选择合适的学习量和学习进程。作为笔者学校学分制改革的参与者之一,笔者仅对学分制改革下选课制的实施过程中进行的思考与同行一同研讨。
笔者学院从2015级学生开始研究制定了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并在航海专业群建设中率先试行,为保证学分制的有效执行和管理,制定了《青岛海洋技师学院航海专业群学分制及弹性学制实施暂行办法》等规定。《办法》首先在航海示范专业群的五个专业中正式开始实施,主要涵盖了课程设置、学业选择、学业考核、学分以及绩点计算和毕业等方面的规定。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时间里,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学分制管理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包括《选修课管理办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总学分以及毕业学分》《学籍管理规定》等。然后,根据学生第四学年学生参军需要中途暂停学业等问题,学校结合弹性学制出台了《关于学生提前离校实习的规定》。同时,学校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允许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在课余、实习和工作学校中参加各种技能训练,用以补充学分。学校出台了《关于离校学生参加学业重修(或者学科重考)和申请学分补充的管理规定》,力求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掌握应学能学的技能,最终实现合格毕业。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研究具体的实施细则,不断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修正和完善各项管理细则。
通过实施学分制下的学生选课制,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
通过选课制,实现了航海示范专业群的五个专业在公共基础课以及部分专业基础课的互通和师生双向选择。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开展五个方向的选修课程教学,建立和完善配套教学管理制度,在全校推行学分制和走课制。
2.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
通过学分制下的选课制,引发并促使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航海类专业为例,笔者学校船舶驾驶、轮机管理、邮轮乘务专业实践“走进船员世界—熟悉船员业务—适任船员岗位”三段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的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和其他原因(如参军等)不能继续学习的,通过申请工学交替的方式满足了学生和家长保留学籍的要求,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弹性学制。
3.促进了学校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施
通过实行学分制下的选课制,促进教师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围绕课堂教学中心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自开展选课制以来,完成并准备出版教材5本,两门课程荣获市级优质课。
4.提升了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各专业的中级技能通过率从原来的98.4%上升到99.6%;学生的对口就业率从原来的96.5%上升到97.8%;高级工鉴定通过率从95.2%上升到98.1%, 无限航区技工水手通过率、渔船大证通过率、海船大证通过率等均有较大提升。通过选课制,使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在选课制试行的三年里,笔者学校学生在各项专业竞赛中的成绩有了很大提升。从2016年9月至今的数据来看,制冷专业四名学生获得2017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向杯制冷设备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二等奖;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两名学生获得青岛市英语大赛二等奖。航海专业学生获得青岛市市级文明风采大赛三等奖。
5.加快了校企合作的步伐
学分制下的选课制实施后,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通过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提高学分质量、助推学分转换。如笔者学校与青岛儒海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开展“一带一路儒海班”,与海信集团联合开展“海信钎焊”订单培养班,培养高技能人才。学分制选课制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在校学习、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的冲突,为弹性学制的落实、工学交替办学模式的实践提供了保障,将教育、就业制度与企业生产、用人制度有机地结合,学校学习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相互融合,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
根据开展学分制以来的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以及毕业生的反馈,笔者目前了解到的选课制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尚需进一步验证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生培养选课的指导性文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优化课程体系结构的重要措施。学生需要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自身的学业基础、本人兴趣爱好以及未来职业发展规划选择适合的课程。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方案既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又要切实可行。目前所使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选课自由度过小,与行业发展的契合度有待加强等,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及时性需要加强。
2.选修课课程资源有待进一步扩大
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较小。受传统排课方法、教师资源、教室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学校开设了许多选修课,但是学生必修课压力较大,对于想学的选修课很难挤出时间去安排。部分同学是因为上课时间冲突或者选课人数限制等原因不得已放弃自己想选课的课程。
3.学生选课存在盲目性
笔者学校学生大多数是初中起点学生,受应试教育“大一统”思想的影响,缺乏自主学习的意思和自主决策能力,对自身的认识、对专业的了解都有待提高。有些学生在选课时不是考虑专业能力提升、个人兴趣爱好,而是考虑课程的学分多少、教师的严厉程度、考试通过率等。另有一些学生看人选课,经常出现同一个宿舍的学生选同样的课程或者都会漏选一门课程。盲目选课使一些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对课程不感兴趣或者不合适导致上课积极性不高、中途退课,给教学管理带来了不良影响。由于对专业要求不明确,导致个别学生选的课程所获得的学分没有达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学分,导致需要延期毕业。
4.學生选课指导工作不够到位
学生反映选课前并没有接受过充分的指导和培训,只是被动地按照选课时间安排完成选课任务: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不了解,不清楚毕业后会从事何种领域的工作。这些现象反映出选课指导工作不到位、缺乏相应的监控环节,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导致其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关联性和完整性,无法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1.召开行业专家、用人单位、专业教师论证会
结合毕业生及在校学生的多方意见,更加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课程体系结构向顺应学分制发展、迎合行业需求、兼顾学生兴趣的方向不断优化。同时丰富选修课程种类、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2.优化课程资,重视选修课
在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的同时,对必修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压缩课程规模;在保证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比例合理的基础上,扩大选修课的比例,保证学生一定的选课自由。同时开发一些任选课,提升学生的多种素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1)完善双师型队伍建设,做好对青年教师一体化课程的培训和提升。
(2)通过多种形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开设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数量达到一定要求的课程,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
(3)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的教室、图书馆、实训室等的建设,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使用效率。
4.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避免盲目选课
建立选课指导小组,在新生入学之日后开展入学教育,介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体系框架、主要课程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对专业有全面的了解。实行导师制,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个人情况,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和选课计划。让学生学习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5.提高学生选课主体意识
摈弃过去“填鸭式”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笔者学校将从学习制度、学生管理等多个维度,加强学校的“教风学风”建设,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安排学习计划,主动选课,积极完成学分要求。
参考文献:
[1]别敦荣.论学分制的教育原理及实施的原则要求[J].中国高教研究,2013(3).
[2]郭大勇,邓伟,宣华,陈卫.完善高校选课制的思考和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8(1).
[3]程家福,谢建,范海洲等.学分制下地方院校选课制运行瓶颈与突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1).
[4]许劲松,马培培,洪林.课程师资管理:有效推进学分制的关键要素[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5]帅英,李碧虹,胡雯.学年制和学分制条件下学情基本状况的比较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7(06).
(作者单位:青岛海洋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