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陶瑾
来到望亭,你能感受到在深厚积淀的文化中勃发出来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京杭大运河的第一铲土是在望亭开挖的。”望亭文化志愿者许志祥研究当地历史多年。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为与楚国抗衡,下令开凿自苏州望亭经无锡到常州奔牛的一段运河,比开凿邗沟还要早九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是京杭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历经千年积淀,望亭段留下了诸如月城、皇亭碑等丰厚的文化遗产,望亭人至今如数家珍。
如果你还没有来过望亭,这里就是你的诗和远方,是你可以寄托理想、停留思考的地方。站在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运河吴门第一镇”,望着奔流不息的运河水,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会涌上心头。但如果你真的来到望亭,你便能感受到在深厚积淀的文化中勃发出来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如果说,以前的望亭,是江南堂名静水深流的一份淡雅,经过近些年创意迭出的古镇“蝶变”,现在的望亭如同是运河与太湖的一支协奏曲。在音符的错落与交响之间,浑厚、雄壮、华美着。
“太湖碧波明似镜,运河玉带如彩锦,青山秀水孕沃土,明珠一颗数望亭……”望亭人自编自演的《印象·望亭》,给予人们一次近距离接触望亭、认识望亭的视听盛宴。古往今来,太湖水与运河水给予望亭的情意显而易见,灯火、笙歌、湖光、古迹、村庄,是望亭留给世人的模样。
历史悠久的望亭,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群在此繁衍生息。在望亭镇文体教育服务中心,有一个地志博物馆,馆内藏有大量境内出土的各时期文物。在这里可以看到,从良渚文化时期起,望亭就留下了大量文物、遗迹。望亭考古出土的文物有炭化稻谷、石犁、玉璧、青铜削刀等。境内遗址有肖家浜、长洲苑、越干王城等,遗迹有望亭驿、吴驿道、螺蛳墩等。境内历史上的古亭古桥有御亭、纪恩亭、南津桥、牡丹桥、问渡桥、伍象桥等。境内寺庙庵堂有诸葛庙、岳王庙、猛将堂等。
望亭之所以叫御亭,则要追溯到汉末,吴先主孙坚在乌角溪(今沙墩港)和鹤溪(今大运河望亭段)交汇处筑起御亭,以后形成集镇,故名。隋开皇九年(589),建御亭驿,大业十年(614)置砚闸,并派兵驻守。唐代改御亭为望亭,沿用至今。
运河公园复原历史遗存
自从隋唐设驿,望亭就占尽了交通便利,成为一座天然的“水陆码头”。在当代望亭乡贤代表许志祥的记忆里,儿时住在运河畔,看着大运河上往来船只,一派繁忙。那时望亭是农副产品、手工业品、草席、刺绣和蚕茧等物资的集散地。据了解,清末明初,望亭老街“上塘街”两侧,遍布了鱼行、米行、席行、茧行、茶馆、书场等近百家店铺。民国初期,镇上的米行有十余家,都是当地富户出资经营。据说当时经验丰富的米行老板随手抓起一把米,略看一看,闻一闻,就能识别何地的米、什么品种与等级,在心里盘估出一个价格。望亭的稻米产量动一动,上海的米市价格就要震一震。
而今天的望亭,重塑了古镇肌理,推进了运河开发,焕然一新的老镇,道路平整宽敞,出行便捷安全。不变的是运河的繁忙,行走在京杭大运河(望亭段)的岸边,但见大运河里船只往来如织。吸引人眼球的则是岸上呈T字形的运河公园,一望而去绿意连绵,以农业体验区、休闲生活区、古建景观区、工业体验区、改造艺术区和府前休闲滨水区6大部分,分别展示望亭的历史文化、工业文化、现代农业文化以及市民休闲文化。望亭镇还在运河公园的核心位置,打造了历史文化街区,恢复了御亭、皇亭碑、驿站、石码头牌楼等历史遗存,并新建望运阁、文化展示馆,充分发掘了望亭人心中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镇的蜕变,日益影响着每一个望亭人。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些年望亭的变化太大了。”是的,这里环境变美,道路畅通。太湖畔稻田连绵,河两岸绿树成行,一派江南水乡的原生态风貌。如今,这里高品质的社区也越来越多,星巴克和肯德基这些对于落地区域有着精确商业考量的品牌也纷纷落户望亭。
全部来自当地百姓的《印象·望亭》共有民间演员62位。演员代表陈娴和吴丽琴告诉记者,他们没有舞台经验,从来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能走出苏州,登上江苏大剧院。“付出只为向世人展示自己家乡的美好感受。”
如果不是望亭的熟客,第一次走进这个小镇,展现在你面前的望亭,一定会让你以为走进了一座有着深厚人文教养和超前发展眼光的现代城市。
望亭文化馆馆长朱忠良(左)与当代望亭乡贤代表许志祥(右),对望亭历史人文如数家珍
地志博物馆内藏有大量境内出土的各时期文物
奔流千年的大运河,孕育了一个个水乡古镇的历史与繁华,也成为无数运河儿女的精神家园。漫长的岁月里,大运河见证了望亭古镇的变迁,守望着两岸百姓的安宁。
来到望亭,你可以听到太湖边水鸟的鸣叫声,能听到船老大的吆喝声,你还能听到悠扬雅致的江南堂名。堂名是以独特的剧目、曲目在民间演奏的文艺班子,望亭当地的中万和堂名班,成立于清末民初,在当时尤为出名。据介绍,堂名班由八位民间艺人组成,一般在庙堂、大户人家客堂、广场上表演。每个艺人承担生旦净末丑等演唱角色。艺人们会多种乐器,且擅长演唱剧目。中万和堂名班表演昆曲中的剧目有《长生殿》、《三国志》、《赏荷三醉》等,吹奏名曲有《梅花三弄》、《将军令》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十八怕》。堂名班在农村操办喜事、祝寿、庙会等活动中增加了热闹氛围。堂名难学,且下乡演出须走村走户,有的年长的艺人,至今还坚持着这份热爱。
《印象·望亭》情景剧,展示了一个千年小镇的文化胆识与智慧
堂名,是望亭声音里最典雅人文的一脉。曾经,这里还有一种火车的鸣笛声。
坐落于北太湖畔的望亭镇,在近代深受无锡与苏州两大城市的影响。从20世纪初修建的一段沪宁铁路到50年代供应华东地区的望亭发电厂,再到21世纪的望虞河望亭水利枢纽,近代一百余年里,每一次变革与进步都给望亭留下了足够深的印记。20世纪初,望亭镇开始建火车站,成为苏州第一批铺设铁轨,并有站台的乡镇。曾经的望亭站,沉淀着历史的那份厚重,也见证着这座古镇的发展与繁荣。在铁轨的不远处,国道、高速公路、高铁、机场,已经将这个千年小镇带向了动静皆宜的新时代。
如今,望亭的声音里还凝聚了传统文脉与现代产业的互相融合之音。智慧产业园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应用,让园区绽放科技之音;高品质的物流园里,进进出出的重型车辆在园内井然有序地穿行,每一次落地装卸,都承载着一声声承诺;一望无际的现代稻田里,无人插秧机、无人机精准高效作业着,粒粒稻谷碎裂的声音是那么清晰;稻香季的欢乐人群里,大家骑行欢呼,谱写一曲暖暖的乡音……生活在望亭,总有一种“超负荷”的幸福感。无论是油菜花季还是稻香季,无论是田园还是现代产业园中,望亭人心中都有着一首首欢乐的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穿越时代的歌声,加上运河上传来的汽笛,有让人心安的力量。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红橙黄绿青蓝紫,每一种色彩都存在望亭
夏天还未来得及用花环打个句号,秋天便用黄澄澄的稻穗另起一行了。每一阵风过,望亭镇便在起伏的麦浪里若隐若现,美得不可方物,在望亭,人和色彩竟然可以这么近。
色彩的历史,得从最基本的农耕文化说起。小华山出土的苔花稻谷将望亭的金色历史定格到5500年前。如今的望亭更是稻香阵阵,自然村落和江南水乡原生态“点缀”着连片农田。7000多亩水稻田,全部以太湖水灌溉,产出优质大米。现代化的机械加工,让脱壳和碾米更高效。由此打造了让当地人引以为傲的“金色”农业品牌。
抬脚走在稻田边,就仿佛触摸到了望亭最柔软的心底。最近的地方有田地,后头是人居住的地方,再后边就是村落的边缘、茶厂,远点是寺庙,再后面就是大自然。“我们不可能在一个小的居住的地方同时感受到色彩和空间的交替,但在望亭,可以。”
黑白是江南不变的主题。在望亭,有广袤无垠中的墙白瓦黛,房屋大都依河而建,保留江南小镇的特色,河边绿树掩映,河上船队列列。而漫步太湖北岸,一年四季有着五颜六色的景致。春天满眼金黄的油菜花;夏天风吹稻浪一片翠绿;到了深秋,全世界的色彩都被枯黄覆盖之时,北太湖这边却有着赏心悦目的色彩。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红橙黄绿青蓝紫,每一种色彩都存在。即便是一丛丛矮灌木,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只是很好看,生长在望亭,就已经有足够的理由让人们驻足拍照了。
有人说望亭是紫色的,因为她拥有成片的马鞭草花海。有人说望亭是橙黄的,因为她拥有金色的稻香。有人说望亭是嫩绿的,因为她拥有一望无际的田野。但其实她是彩色的,雨后的彩虹、田间的晨光、运河的落日、太湖的晚霞、村落的星河,都给望亭绘上了独有的美。
今天,一帮帮望亭的年轻人挎着相机,穿梭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咔嚓一下记录着望亭的四季。“在望亭,人们自觉地变小、变慢、变弱,主动退却。望亭人希望回到内心、回到乡村、回到生活,回到一切的原点。”咔嚓小队的成员们说。而这个原点,就是人们心中的“理想国”与“乌托邦”,这个原点,也就是望亭。
这些江南的色彩,正在这里催生出一幅集农业、休闲、生态、文化、旅游等为一体,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田园新蓝图”。
的确,在工业未曾蓬勃时,望亭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区。
农民们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用心打理着农田和稻米。今天,望亭镇依旧拥有近万亩农田,机械化与智能农耕早已代替传统耕作,传播“生态农旅”的概念,成为太湖北岸瞩目的“稻香小镇”、“运河古镇”,就在不久之前,望亭还入选“苏州第二批市级特色小镇”。
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外加产业化的运作,这近万亩的稻田成为“江南水稻文化第一至高地和太湖水稻文明第一参观地”。如潮的人流带火了附近商户的生意。“我的咖啡馆正对着一望无垠的田野,二楼小阳台视野尤其好。”返乡创业青年陆凤英连连感叹,“忙不过来!”“林莓莓”草莓园里,采摘草莓的游客一波接一波,“硕士农民”林亚萍说,节假日一天要接待千余人。南河港的“一品名灶”农家乐,土鸡汤等农家菜供不应求,戈老板说:“不预定肯定没位置。”“村民的自建房租给农家乐,一年租金就有10万元!”望亭镇迎湖村党委书记王骅透露。
一面是静谧与休闲,一面是穿梭与动感。
这两年,望亭产业强镇焕发古镇新活力。2017年、2018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连续两年增速超过20%,让人刮目相看。
对农业重镇望亭来说,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工业发展空间有限,如何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对高耗低产项目的“舍弃”成了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2016年,望亭镇提出推进“退二优二”,为发展腾出绿色空间,同时发展智能装备、机器人、精密加工等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当年,望亭智能制造产业园启动建设。短短三年,这里已初显成效,一个个项目正陆续投产。今年6月,望亭贡湖高端制造和创新研发社区开工建设,通过加速推进创新集聚,望亭正快速提升产业能级,全力打造新兴产业新高地。当地已累计引进优质项目30余个,总投资80亿元,从前的传统制造产业正在全面向智能制造小镇转变。
望亭,从未让人失望过,未来也值得更多人期待
在望亭,必须敬畏水、敬畏桥。
这些水和桥,一直滋养着望亭和它的子民。回到望亭,便是回归生活。“望亭的性格如同水的性格,水性的流淌中,滋润了多少人的心灵。望亭人的性格像水一样能伸能屈,吃苦耐劳,顺势而为,后发先至。”望亭镇文化馆馆长朱忠良感慨道。
纵贯两千年,横跨二百里,运河是望亭不可或缺的元素。作为运河吴门第一镇,望亭镇由水而生,依水而建,世代望亭人伴着古老的运河水繁衍生息,生活劳作,为望亭创造了繁华景象,也养成了望亭人勤劳、淳朴、安逸的性格特征。
如今,运河儿女百舸争流立潮头,一个个项目在望亭落地生根,一个古镇展露了时代的新颜。背后是望亭人发扬“宁吃先进的苦,不吃后进的苦”的精神,创造出了一个优秀的区域体验品质,营造出了“贴身贴心”的营商环境。
古往今来,望亭有太多过客,可以说这是一个移民造就的小镇。而现在,望亭是一个可以让人留下乡愁、并落地扎根的地方。越来越多年轻人对于望亭稻作文化产生了兴趣,几所高校联合走进望亭,大学生们设计了丰富的文创产品,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和高素质人才落户在了望亭。望亭,似乎从未让人失望过,未来也值得更多人期待。
以前,望亭人的性格是江南堂名,低调而内敛,现在望亭的性格是博大的交响乐,传承创新开拓。而人生的大智慧,莫过于: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望亭人学会了像水一样包容万物,运用水的智慧,创新求变为望亭助力。
在历史文脉与新时代智慧的沉潜磨洗之下,望亭正在太湖和大运河的天光地气中,画就一幅精妙的盛世稻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