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梅英 赵士海 万凯明 金 航
胆石性肠梗阻是胆结石病变不常见的并发症,约占机械性肠梗阻患者总量的1%~4%,由于患者年龄往往较大,常合并有其他疾病,比如心血管、呼吸系统以及内分泌疾病,加上初发症状不典型,诊断易延误等原因,胆石性肠梗阻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1],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回顾性总结分析胆石性肠梗阻病例的腹部X线平片、CT、MR、超声检查及临床资料,探讨影像学检查在胆石性肠梗阻诊疗中的价值,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和诊断正确率。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7年6月,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13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影像与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39~92岁,平均 78.5±15.6 岁。
所有患者均进行腹盆部CT扫描,3例同时完成增强CT检查,2例患者曾于本次就诊1~4年前扫描过腹部CT平扫。CT扫描机为GE Lightspeed VCT,探测器列阵64×0.625,螺距1.375,常规重建层厚5~7.5mm,扫描前无特殊胃肠道准备,扫描范围自膈顶到盆腔底部。4例进行了MRI检查,其中1例同时完成增强扫描,使用GE SIGNA 1.5T超导MR扫描仪,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稳态自由进动采集成像(FIESTA)、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快速梯度回波LAVAT1WI成像序列,联合使用体表腹部线圈和背部脊柱线圈,扫描区域覆盖中上腹部。8例于术前完成了腹部B超检查,6例于CT扫描前完成腹部立卧位X线平片检查。
查询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手术发现及最终结果。影像资料分析:胆囊及胆管情况,包括胆囊壁、胆囊腔积气、胆囊内残余结石,胆管有无扩张与积气;分析肠道内结石情况,包括形态、密度/信号、位置、数量,测量结石的长短径;分析肠道梗阻情况,测量肠管最大径;观察伴随情况,包括胸腔积液、腹水、肺部炎症等。
10例患者有明确胆囊结石病史2~20年,4例糖尿病史,5例高血压病史,2例冠心病史,1例乳腺癌病史,1例消化性溃疡出血史。本次就诊主要症状为腹胀、腹痛、恶心及呕吐4小时~14天,5例出现停止排气、排便2~8天,2例出现腹泻,1例有呕血、黑便。
2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后,胆石经肛门自行排出;10例患者行单纯小肠切开取石术,其中7例右上腹胆囊十二指肠区域粘连严重,无法探查,2例手术探查证实胆囊十二指肠瘘(其中一例39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于9月后二次手术,行胆囊切除及胆肠内瘘修补),1例未见胆肠瘘,推测结石通过显著扩张的胆总管进入肠道;1例患者行外科手术,剖腹探查,发现空回肠交界区结石,患者高龄(89岁),肺功能欠佳,通过手法轻柔将结石挤过回盲部至结肠脾曲,术后5天,结石排出。
本组13例CT图像中,胆囊壁增厚、胆囊腔扩大10例,胆囊萎缩3例,胆囊内积气11例,胆囊内残余结石6例,显示胆囊十二指肠瘘6例,胆管扩张伴积气10例,胆总管结石7例,胆总管最宽达1.7cm×2.7cm,2例患者既往腹部CT提示胆囊结石,本次CT可见胆囊内结石消失。
13例患者CT图像均可见肠道内结石1枚,位于十二指肠降段1例,左上腹空肠3例,中腹部空回肠交界区2例,盆腔内回肠2例,右下腹回肠5例。结石呈近似椭圆形或圆形,短径2.46±0.37cm,长径3.19±0.47cm,12例结石含钙化高密度,主要呈环状分布,1例结石密度与小肠液相近。小肠管呈梗阻改变,结石以近肠管扩张、积气积液,管径约3.88±0.44cm。
3例CT增强检查的病例,肠系膜动静脉显示良好,未见血栓征象。2例结石自行排出的病例,在随后5~7天CT复查中,发现小肠内结石移位至结肠中。5例患者伴有腹水,3例伴有两侧胸腔积液、两下肺炎症。
图1 女性,84岁,腹痛、腹泻2周。A.4年前腹部CT显示胆囊内结石。B.本次腹部CT显示胆囊内结石消失,胆囊内积气,胆囊十二指肠瘘(白箭)。C.本次腹部CT显示,原胆囊内结石位于十二指肠降段(箭头)。D.5天后MRI扫描复查,T2WI结石呈低信号(箭头),位于十二指肠靠近屈氏韧带处。E.MRI T1WI增强扫描,显示胆囊十二指肠瘘(白箭),十二指肠扩张(双箭头)。图2 女性,82岁,腹痛9天,呕吐、停止排气排便8天。A.腹部X线立位片,小肠管扩张,伴气液平(箭头),可见胆管及胆囊区异常气体影(白箭)。B.腹部CT示胆囊壁增厚、胆囊积气(向右箭),胆管积气(向上箭)。C.腹部CT示扩张-正常小肠移行处团状影(白箭),密度类似小肠液,手术证实为异位胆石。
8例行超声检查的病例,显示胆囊壁增厚、胆囊炎改变,可见胆囊内残余结石5例,胆囊积气4例,胆管积气6例,8例患者均行上腹部检查,未探测到肠道内异位结石。
6例腹部X线立卧位检查的病例,均显示肠梗阻改变,肠管扩张,积气积液,可见气液平,其中4例可见胆道积气,均未能显示异位结石。
4例行腹部MRI检查的患者,4例均显示肠梗阻改变,3例显示胆囊十二指肠瘘,1例结石位于十二指肠近屈氏韧带处,呈低信号影,3例结石位置较低,超出扫描范围(CT证实位于回肠),不能显示,对于胆囊内残留结石与积气不易区分,胆管内积气较难判断。部分病例图像参见图1、2。
胆石性肠梗阻临床上比较少见,但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可能与老年人增多,对此病变的认识和诊断提高有关,胆石性肠梗阻大约占各种原因引起机械性肠梗阻患者总量的1%~4%,在大于65岁的肠梗阻患者中可达25%[1],平均发病年龄约74岁,本组资料中患者平均年龄78.5岁,文献报道胆石性肠梗阻女性多于男性(3:1~7:1)[2],本组资料的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3],临床症状与胆石所在位置相关,通常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肠梗阻症状相似,本研究对象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由于症状可以间断性出现,患者从初发症状到就诊的时间间隔长短不一,文献报道患者就诊到外科手术治疗的间隔差异很大(2~37天)[3],本组资料中,最短为4小时,最长为两周。
胆石性肠梗阻为小肠或结肠的机械性肠梗阻,肠内胆石可以单个或多个,结石通常较大,直径大于2~2.5cm[1],本组资料中,异位胆石的平均长、短径为3.19和2.46cm。文献报道60%胆石滞留于回肠、回盲瓣区域,空肠约占16%,胃腔内约15%,结肠约2~8%[2],本组资料中,回肠内胆石占了半数以上(7/13),分析与回肠管径相对较小有关。大多数情况下,异位胆石通过胆肠内瘘进入肠道,最常见的是胆囊-十二指肠瘘,约占85%的病例,其余类型的胆肠瘘相对少见,包括肝内胆管十二指肠、胆总管十二指肠、胆囊胃、胆囊空肠和胆囊结肠瘘[1],分析原因为结石长期慢性压迫、胆囊壁反复发作的炎症所致,少数情况下,胆肠瘘可以继发于胆囊恶性肿瘤[4]。个别情况下,胆总管石可通过十二指肠壶腹部进入肠道,也可以是医源性操作导致胆石进入肠道。如果胆石滞留于十二指肠,导致胃出口梗阻,称为Bouveret综合征,约占胆石性肠梗阻病例的1%~3.5%[2]。然而,患者就诊时,并非所有患者都能通过问诊,得到明确的胆结石病史,文献报道25%~75%的患者可有明确的既往胆囊病史[1,3],本研究资料中,10/13例患者有胆囊结石病史,因此,无胆结石病史,并不能除外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
腹部X线立卧位平片常用于诊断肠梗阻、胃肠道穿孔,胆石性肠梗阻腹部X线平片典型表现为Rigler三联征,即胆道积气,小肠梗阻,不透X线的异位胆石[5],但在多数情况下,仅能观察到其中两个征象,碘水造影可显示肠道瘘口位置及大小[6]。本组资料中,6例X线平片均显示小肠梗阻改变,4例显示胆道积气,但未能显示异位胆石,文献报道仅10%~20%的胆石能在X线平片上显示[4]。胆道积气征象高度提示胆石性肠梗阻,但还可见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ERCP术后等情况,胆道积气在X线平片上容易漏诊。因此,X线平片能较好显示胆石性肠梗阻的肠道改变,需特别留意观察胆道情况,对于进一步分析肠梗阻的原因,具有一定价值。CT扫描常用于肠道病变的诊断[7],胆石性肠梗阻的CT征象可表现为肠道梗阻、异位胆石、胆囊异常等,增强CT对于胆石性肠梗阻诊断的正确率很高[3],口服阳性对比剂之后CT扫描,有利于显示胆肠瘘口,但有可能掩盖肠道内的异位胆石。本组资料中,所有病例通过CT平扫,都明确或高度提示胆石性肠梗阻诊断,CT平扫已能满足要求,但增强CT对于判断肠道的血运状态、肠道壁有无水肿等情况,具有优势。本研究中,胆石性肠梗阻的CT征象可总结为:①胆囊异常,包括胆囊壁增厚、胆囊内积气,胆囊内可有残余结石;②胆肠内瘘,当瘘口较大时,肠液充填于瘘口区域,CT能直接显示胆肠瘘;③胆管异常,包括胆管扩张、积气,胆管内可伴有结石;④小肠梗阻改变,包括肠腔扩张、积气、积液,肠腔内气液平,肠壁可增厚;⑤肠腔内异位结石,绝大多数患者肠道内结石能得到很好的显示,非钙化胆石有可能类似软组织肿块;⑥并发症,长时间肠梗阻、胆石压迫肠壁,可以出现腹水等。
腹部超声检查常用于检查胆囊病变,是便捷、无创的方法,对于胆石性肠梗阻的患者,超声检查可评估胆囊及胆管情况,检测有无胆道积气,但对于肠梗阻的检查效果欠佳。文献报道,如果临床高度怀疑胆石性肠梗阻,有经验的超声检查人员,可以检测到肠道内的异位结石,通过Rigler三联征,确定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8]。本组资料中,8例超声检查患者中,所有患者都显示胆囊异常,检测到胆管积气6例,由于未行全腹部检查,因此,未检测到异位胆石。磁共振成像显示胆道内小结石,尤其是CT扫描阴性结石,具有独特优势[9],本研究认为,由于结石多表现为低信号,而肠道内常有气体,对于肠道内结石显示会受一定干扰,胆石性肠梗阻患者,常有胆囊及胆管内积气,磁共振对于胆囊或胆管结石和气体也较难区分。本组资料中,磁共振很容易发现肠梗阻改变,可较好地显示胆十二指肠瘘,但由于扫描范围受到线圈的限制,对于异位胆石,4例患者中仅一例位于十二指肠得以显示,加上磁共振成像较为费时,因此,本研究认为,对于胆石性肠梗阻诊断,总体效果不如CT。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患者情况多变,加上胆石性肠梗阻总体少见,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难易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本组研究对象中,有两例患者通过对比先前CT图像,发现胆囊内结石消失,很容易得出诊断。少部分患者胆石密度较低,和小肠液接近,对于诊断也造成一定干扰,本研究中的一例,术前CT不能完全确定异位胆石,但根据胆囊及胆管积气,患者肠管扩张、梗阻改变,高度提示胆石性肠梗阻的可能,得到及时的外科手术治疗。部分患者有胆囊内残余结石,对临床诊疗工作也可能有一定的干扰,本组资料中,患者就诊时上腹部超声检查,胆囊内可见结石,当时没有考虑到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患者随后作了腹部MRI检查,胆囊内可见结石影,同时发现了肠梗阻征象,但扫描范围有限,未能观察到盆腔情况,此后,再行全腹盆CT扫描,发现盆腔回肠内异位胆石,最终明确诊断。也有患者之前曾在本单位体检时,超声诊断有胆囊结石,本次就诊超声发现胆囊、胆管内积气,未见结石,想到胆石性肠梗阻可能,随后行腹部CT检查,最终确定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总体而言,CT为胆石性肠梗阻术前诊断的最佳方法。
胆石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方法包括胃肠减压、对症支持治疗等,文献报道部分病人,通过保守治疗后,异位胆石可自行排出[10],但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外科手术治疗[3],本组资料中,有2例患者通过胃肠减压、补液等对症治疗后,胆石自行排出。由于患者往往高龄,常伴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手术风险较高,因此,外科手术治疗总体上以创伤尽量少的原则处理[11]。本组资料中,大多数患者行单纯小肠切开取石术,未同时对胆肠瘘封闭,一例患者剖腹探查后,未切开小肠,以手法轻柔将胆石推至结肠,所有患者术后顺利恢复、出院。
总之,胆石性肠梗阻是胆结石病变少见的并发症,临床症状不典型、多变,对于高龄、有肠梗阻症状的患者,需要考虑到此病的可能。X线、CT、MRI及超声影像学检查在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以CT扫描为诊断胆石性肠梗阻诊断的最佳检查方法,在临床以及X线、MR或超声检查怀疑胆石性肠梗阻时,需及时完善全腹盆CT扫描,以确定或避免遗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