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元素引发对中早39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2019-10-18 03:21周红海王秋英汪少敏应小军陆军良
中国稻米 2019年5期
关键词:余姚市去离子水营养元素

周红海 王秋英 汪少敏 应小军 陆军良

(1浙江省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浙江余姚315400;2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驿亭镇政府,浙江绍兴312353;#共同第一作者:Zhouhonghai123@aliyun.com)

种子引发指控制种子缓慢吸收水分使其停留在吸涨的第二阶段,促使种子进行预发芽的生理生化代谢和修复作用,促进细胞膜、细胞器DNA的修复酶活化,使种子处于准备发芽的代谢状态,但防止胚根伸出的一项技术。种子引发的效果通常非常明显,引发后农作物发芽整齐,成苗率高,缩短了种子吸涨时间,较没有引发的种子发芽更迅速,抗逆能力增强。种子引发包括水引发、营养元素引发、生物引发等。目前种子引发技术在粮油、蔬菜、果树、观赏植物、药用植物、林木等作物上都得到了大量的研究[1],并在蔬菜作物上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应用。

研究表明,通过种子浸种或包衣的方式对种子进行营养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处理,除了能弥补由于土壤供应不足造成的营养元素缺乏,还能提高逆境胁迫下作物抗逆能力,进而提高作物产量。目前已经发现硼、锌、铜、钼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作物种子引发及后续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钴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参与氮代谢[2],钴引发可能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利用钴作为引发剂在水稻上的相关研究报道甚少,为此,笔者研究了用钴元素作引发剂对籼稻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为常规早籼稻中早39,种子由浙江省余姚市种子种苗站提供。

1.2 试验过程

各取50g种子在25℃避光条件下分别浸于钴(CoSO4·7H2O,上海展云化工有限公司)含量为0 mg/L(去离子水)、1 mg/L、10 mg/L、100 mg/L、500 mg/L 的溶液中24 h,溶液由去离子水配制,溶液和种子比为5∶1(v/m),以未经处理的干种子作为对照。引发结束后,用去离子水洗3遍,再放入带鼓风设备的培养箱内25℃条件下干燥种子至初始水分含量。

6个处理的种子分别置于衬有4层发芽纸的12 cm×12 cm发芽盒中,每个发芽盒内用15 mL去离子水充分湿润,每个处理100粒种子,4次重复。将所有处理随机置于25℃的智能光照培养箱内,光照强度2 000 lux。根据北美的官方种子分析家协会标准每日记录发芽情况(AOSA,1990),直到种子发芽数达到恒定为止。

1.3 试验参数

平均发芽天数(MGT)=∑Dn/∑n[3]。

D为种子发芽的天数(种子置床后24 h为第1天,以此类推);n为第n天种子的发芽数。

发芽指数(GI)=发芽种子数量/第1次计数的天数+…+…+发芽种子数量/最终计数天数。

发芽势在置床后第3天记录,也就是置床3 d后的种子的发芽百分比。

1.4 统计分析

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所有处理的MGT均比对照干种子显著下降,说明经过钴引发和水引发处理后,中早39种子的发芽速度明显加快,并且钴处理的MGT显著小于清水处理,表明钴引发的效果要优于水引发。所有处理中,MGT最低值出现在钴浓度为100 mg/L时,为2.00±0.04 d,比对照干种子(2.96±0.02 d)减少 48.0%。

从GI来看,除1 mg/L处理外,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干种子,尤其是100 mg/L处理,达到了49.13±1.37,比对照干种子高了53.1%,表明钴元素处理可以提高中早39种子的出苗一致性。

表1 不同处理的萌发特性

发芽势的表现和MGT类似,所有引发处理均比对照干种子显著提高,并且100 mg/L钴处理的发芽势显著高于清水处理。所有处理中,发芽势最高值也是出现在钴浓度为100 mg/L时,比对照增加12.88倍。

各处理在最终发芽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3 小结

用微量元素钴处理中早39种子,可以提高其萌发能力。其中,MGT显著降低,GI、发芽势显著提升,但对最终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适宜浓度钴处理的MGT和发芽势显著优于水引发处理。

中早39在余姚市被广泛用于早稻机插和直播,更好的MGT、GI、发芽势可以提高秧苗的出苗整齐度和发芽速度,有利于秧苗素质的提高和实现“一播全苗”。但是其在氮肥利用率提升、抗逆境表现等方面的情况还有赖于后续在大田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余姚市去离子水营养元素
不同水质和培养基对紫金久红草莓组培快繁的影响
营养元素
去离子水中的钙镁指标
营养元素与螯合剂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变频器冷却水系统严密性检查及维护诊断
AGM隔板氯离子的处理与研究
纳米胶片处理对生菜生长及元素吸收的影响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余姚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