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者

2019-10-18 12:38
中国火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宪章关工委

他们冲破阻碍 走过艰难岁月 是祖国最美的建设者

新中国崛起 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

我为祖国献石油,

我为祖国造坦克,

我为祖国修火车,

我为祖国建边疆,

我为祖国打出抗旱井,

……

我是新中国的建设者

70年艰苦奋斗,

关工人讲述建设者永远的骄傲。

70年光辉历程,

关工人高唱建设者永远的光荣。

五老先进代表

胜利油田路宪章:我为祖国献石油

33年 在石油行业摸爬滚打 一心为国献原油

10年 不间断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 信念如钢

21年 退休不退岗 宣讲党史 宣讲石油精神

他就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80 岁的五老路宪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石油产量很低。20 世纪60年代后,我国石油工业开始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大会战。当时的会战都是在荒原、盐碱滩、戈壁沙漠上进行的,在缺吃少住、没有道路、设备缺乏的情况下,石油工人天当房、地当床,奋力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路宪章就是胜利油田的一名石油工人。

“我是党培养长大的,我要尽自己所能,报答党的恩情。”1958年,路宪章作为山东禹城一名农村长大的孩子,考取了北京石油地质学校。两年后,经层层选拔,被推荐到北京石油学院,开启了5年的深造。“每月发19 块5 毛的生活费,这不都是党拿钱培养的我吗?”路宪章说。在北京学习7年间,每每看到破旧的公共汽车背着个小锅炉(煤气发生器)从天安门前驶过,他就感觉脸上发烧,像偷了东西似的抬不起头。他暗暗告诉自己:“你是学石油开采的,一定要为国家的原油生产大把出力!”

1965年9月,路宪章毕业后,成了胜利油田的一名工人。那时国家经济基础薄弱,要在荒原上建设一个大油田,没有打虎上山的劲头可不成。路宪章来油田102 站实习期间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动手盖草棚子、筑干打垒。到1978年底,13年里,他住了8年干打垒、3年草棚子,还有两年是在值班室过的。

路宪章在华八井纪念碑前为人们讲述石油大会战的故事

油田会战初期,生产任务繁重。那时,油田实行10 天工作制,没节假日。即便休息,路宪章也总有忙不完的突发任务。一线工人三班倒,除每天8 小时睡眠时间,其他时间都在会战。作为全站唯一的大学生,路宪章经常利用空余时间,为同事讲技术课,教大家识字算数,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时间久了,同志们都说“有难题,找小路”,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路宪章说,石油会战初期,第一代石油人是拿自己的幸福、用担当的肩膀“为祖国献石油”。一些同志为不影响工作,就把小孩寄养在亲戚朋友家,有的甚至好几年见不上一面,以至于孩子不认识爸妈。路宪章4年没回家探望过母亲。条件艰苦,大家却总能以岗为家、以苦为乐,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凡有职工集会的地方,都能听到嘹亮的歌声。

2002年,从处级岗位退下来的第4 个年头,路宪章又找到了为党工作的“大舞台”。他被选为老年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一干就是17年。他与党总支的老党员们一起探索成立了“党建顾问团”“离退休职工思想动态研究分会”等,研究新形势下五老党建工作,为采油厂发挥五老优势建言献策、铺路搭桥。

组织红色教育,是路宪章的绝活。每年六七月份,是路宪章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油田很多单位部门开展“庆七一”活动,都会邀请他参加。听路宪章讲过课的人都说,“路老说得实在,我们很受教育”。一位负责老年管理的工作人员说:“请路老参加一个活动,他保准干得漂漂亮亮,让你一百个放心。”在路宪章眼里,凡单位组织邀请参与的活动,“都是党交办的任务,必须干好”。

时间变了、环境变了,路宪章的红色传承教育,也变得越来越有味、越来越有吸引力。作为青年传统教育特约辅导员,路宪章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对青少年开展红色传统教育,要先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做大家的知心朋友。为讲好每堂课,路宪章总是一次活动作一场报告,根据受众实际,确定宣讲内容。他说,抓思想教育,要与时俱进,常讲常新,不能“陈词老调”重复唱。

二十多年来,路宪章究竟作了多少场报告、上了多少次党课,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可受到他的教育启发,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启了“追梦”历程,更加懂得用心感恩组织、回报社会。

路宪章,这位老党员、老石油,用行动实现了“胜利五老”为党奉献一辈子的誓言。多年来,他先后多次荣获胜利油田“十大老有所为模范”、山东省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宣传文化中心 顾伟清)

大国工匠

内蒙古一机集团卢仁峰:我为祖国造坦克

对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成为他的信仰

是改革开放的春风 让他人生得意

是企业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的活力 让他技术精湛

他是共和国阅兵装甲战车方阵中国之重器的力量之源

他就是内蒙古一机集团关心下一代青年导师卢仁峰

铁甲雄风,让共和国铿锵前进。在内蒙古一机集团,“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的战车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军工人“不忘初心、肩负使命”,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砥砺前行。

“中华技能大师”“大国工匠”卢仁峰,就是一机集团的一名出色的军工人。1979年,16 岁的卢仁峰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进内蒙古一机集团。从进厂那天起,他就在心中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当工人就要当最好的。”走进高大宽敞的厂房,弧光闪耀,机车轰鸣,真有一种战场的气氛。卢仁峰回忆说:“看到一台台战车驶出工厂,我感到当一名军工人很自豪。我喜欢电焊闪烁的弧光,更欣赏那一道道鱼鳞般的花纹焊缝,我选择了当电焊工。”意识到自己文化水平有限,他就不断充实自己,《焊接材料》《焊工手册》《焊接原理》……就这样,一本本书被他翻烂了,“啃”透了。师父的操作被他总结成20 多万字的个人心得。师父休息了,他就插空上手操作,拼命练习。他给自己规定:除了正常工作,还要每天多焊50 根焊条,不焊完不能回家。回家吃饭时他还在回忆操作的要领,把筷子当成焊条,桌子当成试板。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装着笔记本,遇到焊接难点和别人的焊接经验,他都要记下来。

当卢仁峰在岗位上大显身手的时候,一次意外让他失去了左手的三个指头。“我还能当电焊工吗?”他反复地问自己。如果要继续干,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代价。如果放弃,自己的理想全部付之东流。“我要继续干电焊工。”他选择了坚持。为了克服左手残疾带来的不便,他给自己设计了一个铁环,套在残疾的手腕上,起固定支撑作用,并做了一个用牙咬的焊帽。双眼经常被弧光灼伤,双膝在焊接姿势的练习中疼痛难忍,然而他没有后退。终于,他掌握了独手电弧焊、埋弧焊等十几种焊接方法,对不同材料的焊接关键技术也心中有数。

1994年,卢仁峰和一机集团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共同成长。溶化极氩弧焊、富氩混合气体保护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一道道焊接难题被卢仁峰攻破,他成了一位公认的焊接技师。《金属材料与焊接材料的选用匹配法》《电极焊与电极板异种钢焊接初探》《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国家级成果和专利,实现了他“要干就干得最好”的誓言。

卢仁峰在认真检查战车的每一个焊接工序

卢仁峰出名后,金钱、地位各种诱惑也接踵而来。“我是一机培养出来的,就要为一机服务,报效军工事业是我不变的意志。”卢仁峰没有离开岗位。他知道,军工事业需要后来人,军工企业需要年轻人。“我要多带徒弟,带出好徒弟,做响当当的军工接力人。” 卢仁峰被公司聘为“关心下一代青年导师”,他带了50 多名徒弟。

卢仁峰要求徒弟们不仅技术精湛,更要品格端正。有一位徒弟曾经不思进取,一度扔掉焊枪不想干了。卢仁峰从生活上关心他,技术上辅导他,打开了他的心结。这个年轻人后来参加包头市的焊接比赛取得好名次,在某军工工程中还立了功,如今已是“工人先锋号”班组的班长。二十几年过去,卢仁峰带出的50 多名徒弟,个个都成了身怀绝技的“技术咖”。有的成了全国劳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有的被聘为高级技师,还有的成了新产品研发的领军人物。卢仁峰的徒弟团队,在全国技术大赛中屡屡夺冠,被誉为“一机集团卢家军”。

2010年,集团研制新产品,在进行某型号轮式战车首批生产中,由于采用了新型装甲钢材,焊接出现严重变形开裂。卢仁峰带领他的徒弟团队,冲在最前面,用“正反面焊接,以变治变”并设计弓形夹具,突破了这一难关。该型号战车光荣地参加了国庆大阅兵。2012年,集团乘着铁路大发展“军民融合”东风,开展研发铁路客车动车组铝质枕梁的试制任务。对于一直从事装甲钢结构焊接的一机人来说,这是一次大挑战。卢仁峰带领他的徒弟团队用3 个月,进行了千万次试验,胜利完成任务。铝质枕梁安装在动车上,风驰电掣地奔驰在祖国万里铁道线。

正如央视《大国工匠》栏目为他配的解说词那样,“对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成为他的信仰,是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他人生得意,是企业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的活力,让他技术精湛。他是共和国阅兵装甲战车方阵中国之重器的力量之源。”卢仁峰没有停步,又开始了新时代“数字一机”电焊机器人的开发研究工作。

(内蒙古一机集团关工委 芮蒙霞)

全国最美五老提名奖获得者

中国铁路长春车辆段关工委副主任孙维余:我为祖国修火车

刻苦攻关 他成为全段科研成果最多的人

精心谋划 他成为提高修车生产新水平带头人

退休不褪色 他被青工誉为技术传帮带的好老师

他就是中国铁路长春车辆段关工委副主任孙维余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长春车辆段关工委副主任孙维余,从小受《詹天佑》一书影响,立志报考铁路专业。1970年,他从北京铁道学院毕业后一直在长春车辆段工作,在职36年,从实习生、助工、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从共青团员到共产党员,连续九年获得长春铁路分局科技先进生产者,曾获得长春车辆段十大标兵的称号。

针对车辆设备存在的难点,孙维余敢于创新制作客车机具试验台,为车电部件的检修增加了“眼睛”;研制的程序自动控制的轴承除锈机,提高了轴承检修质量;研究的轴温报警器试验台方案,被中国铁路沈阳局车辆部门采纳、推广;特别是双向倍速链条传输线等科研成果,通过了沈阳局科研部门技术鉴定。按照环保要求,孙维余完成包括锅炉消烟除尘、酸雾净化、电镀污水处理等12 处污染点的整治工作,达到国家标准,使车辆段也成为环保工作的排头兵。

改革开放之初,孙维余反复调研制定了客车运用库加长、改造方案,得到上级批准并实施,满足了扩编后的旅客列车入库进行技术整备的需要。20 世纪90年代,他在担任检修工艺专职期间,精心设计了客车制动室检修工艺布局及制动阀流水线,被采纳实施,使制动阀检修纳入了规范化管理,制动室达到标准化的要求。孙维余制定了四个作业场电动脱轨器新装备的布局、作业程序方案,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施工完成后,投产使用,率先在沈阳局采用刷卡自动控制脱轨器的插与撤,提高了货列检作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1994年9月,段配属带有空调机组的新型客车投入运营后,孙维余制定的空调机组检修工艺流程方案,得到铁路设计院的全盘采纳。2004年4月,首开长春至北京的Z61/62 次直达特快旅客列车之时,孙维余着手研究从国外引进的客车现代化卫生新装备真空集便器检修技术,与集便器结缘,也为日后对青工“传帮带”打下基础。

2006 退休后,段领导安排孙维余到关工委工作。为应对真空集便器在铁路客车上的普及,他在全段范围内开展集便器技术培训,提高各级人员的技术素质。十几年来,举办培训班30 余次,培训人员2000 多人次。他编著10 万字的《铁路客车真空集便器》一书,2008年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全路车辆部门的培训教材,也为大专院校采用。

孙维余(左一)对检车乘务员进行集便器技术培训

随着铁路客车新技术新装备的使用,有时会出现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如长春至北京Z61/62 次列车开行一年后,运行中曾出现振动故障、严重影响旅客休息。他主动向领导请缨,和青工一起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消除了振动故障。2009年,段接到新转属的4 组64 辆客车集便器,由于失修严重,查找故障的难度相当大。孙维余带领青工骨干,把修车现场当考场,专门啃 “硬骨头”。在50 天的时间里,将759 件故障全部予以处理,不仅提前完成整修任务,而且培养一批技术骨干。

按照长春区域关工委意见,他成立了“孙维余QC 推广小组”,利用新媒体手段帮助青工进行技术攻关,以QC 小组的名义发表质量管理成果13 项,取得了1 项国优、2 项省优、4 项部优、6项局优的好成绩。QC 小组曾三次作为沈阳局代表队成员,参加全国铁道行业质量管理成果打擂赛,开创了关工委发表质量管理成果的先河。沈阳局主管领导曾评价说:“长春车辆段关工委QC 小组发表的成果,代表了我们沈阳局的技术水平。”他深入车间,帮助修车车间青工骨干李冬阳,将他的攻关成果进行总结,获得2018年“部优”成果。帮助设备车间技术人员马健进行攻关成果总结,获得2019年“部优”成果。在关工委影响带动下,全段青工掀起了弘扬“工匠精神”的热潮。

“多年来,孙维余承担众多技术攻坚任务,始终无怨无悔,无论自己的职位升与降,始终一股劲,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始终办事认真,让人放心。”这是段领导对孙维余铁路职业生涯的客观而中肯的评价。2016年,孙维余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提名奖,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唯一获此殊荣的五老。在荣誉面前,他丝毫没有放慢前行的步伐,决心为培养一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铁路青工队伍而继续努力奋斗!

(中国铁路长春车辆段关工委提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周恩良:我为祖国建边疆

听从党的召唤 向组织呈交血书要求支援边疆

当过知青 干过县广播站的机线员

为生产队抢修引水输水工程 为回族社员转移羊只

为老百姓解决灌溉渠道路和供电线路维修问题

他就是新疆开发建设的参与者及其沧桑巨变的亲历者、见证者之一周恩良

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67 届,毕业分配时听从党的召唤,向组织呈交血书要求支援边疆,得到批准后于1968年10月来到新疆,迄今已在乌鲁木齐生活了51年。我当过3年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青,当过3年县广播站的机线员,当过30年县、市党政机关干部并担任过市级党政领导职务,2011年起成为关心下一代五老队伍中的一员,是新疆开发建设的参与者及其沧桑巨变的亲历者、见证者之一。

插队的难忘经历

1969年6月,我和同队接受再教育的老王(我大学时代的同窗和班长)随生产大队抽调的青壮年社员们去大西沟渠首,抢修被洪水冲毁的引水输水工程。施工中需要在齐胸口深的河水中打桩,我俩都主动请战下水作业。时虽已夏,但源自高山融雪的河水寒冷彻骨。只穿一条短裤在水中抡着大锤打桩,仅两三分钟就冻得直打哆嗦,我们上岸后裹着棉大衣在火堆边取暖,并喝上几口白酒暖暖身子,接着又下水替换别人。有几次,我感觉自己快被冻僵,手脚有点不听使唤了。好在打桩的活儿在大伙的忘我坚持下较快地完成了。还是这一年,七八月间,我清楚记得是洋芋开花的时节,有一天午后突降暴雨,但时间不长就停了。我们拿着工具正准备下地,突然有人大喊:“看,鹰沟的洪水下来了!”我们举目南望,不好!那水头差不多有一米高,眼看就要冲进生产队坡下几户社员的宅院了!我和老王立即投入抗洪抢险行列,蹚着淹到大腿根的洪水,帮助社员转移人员和财产。那时候的农民家里很穷,最值钱的“家当”就是一块百元左右的国产手表,加上喂养的几只羊,人畜很快就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我在帮助一家回族社员转移羊只时,不慎连人带羊掉进他家的露天菜窖,呛了几口水,所幸窖口大,我又会踩水游泳,这才有惊无险。人安全了,可一只羊捞不上来,淹死了,我和那家社员难过了好一阵子。

村长午夜来敲门

周恩良(左一)慰问乌鲁木齐达坂城区贫困家庭

1998年3月,任乌鲁木齐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的我,在市人代会上当选为副市长。几天后的一个午夜,我和妻子被一阵又急又响的敲门声惊醒,原来是我曾接受再教育的中梁村村主任(老百姓叫“村长”)老田,带领几位当年和我最要好的村民来访。他们一行进门后先向我当选副市长表示祝贺,接着直奔主题:“你这个副市长也是我们中梁的农民培养出来的,希望你能为俺村老百姓办点实事,俺们那儿的灌溉渠和供电线路失修多年,请市长帮助解决一下。”我记着乡亲们的嘱托,抓紧协调和走程序,半月后,政府从农用资金中补助该村30 万元,很快解决了问题。老田他们很高兴,可我的心情却轻松不起来:乌鲁木齐虽说是“大城市小郊区”,可类似老田他们这样的困难问题并不是一两个村,都得抓紧解决啊!

西部大开发中一事

党中央擂响了西部大开发的战鼓,首府的开发建设随之驶入快车道。乌鲁木齐的网络建设是西部城市中起步较早的。我和主管科技工作的副市长同抓此事,提出“共建共享、安全第一”和“快起步、大手笔、稳推进”的思路,请来了清华大学技术团队具体承担规划设计和实施建网,并请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前来指导。很快,首府城域网和市政府网站同时建成开通,运行中的一个亮点便是“网上政务”,正副市长们在网上开通了信箱,直接与市民沟通,受理市民的诉求,解决市民反映的问题。开通仅半年,与市民往返的电邮就近万件。有一位应届毕业的女大学生反映,她好不容易被深圳某公司录用,要求她一周内携带全部证明手续前去报到,逾期将另聘他人,但她申办证明手续中障碍重重,眼看到期限了,已买好机票心急万分的她从网上向市长求助。我深夜收到她邮件后,次日一早就派秘书专人专车帮办此事,用了大半天时间,终于保证了这孩子按时飞往深圳报到。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网络成为架设在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周恩良)

全国劳模

吉林省白城市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纪英林:我在高山岩石上打出第一口抗旱井

1958年 为响应“水利是农业的命眿”的号召 原吉林省白城地区行政公署洮安县岭下人民公社党委成立一支青年骨干组成的“高山打井老虎队”

在零下30 度的严寒环境里 “老虎队”经过100 多个日夜奋战

终于成功地在高山岩石上打出了第一口抗旱井

打井队长就是当时27 岁的纪英林

国庆节前,吉林省白城市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关工委原主任、全国劳动模范纪英林,获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特授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一枚。

1931年,纪英林出生于辽宁省盘山县农村。8 岁那年,他随父母逃荒投奔叔叔,来到了吉林省洮安县(现洮南市)岭下公社岭河村。艰难的岁月,让他对新中国心怀感恩,成长为勤劳能干的青年。1955年1月,纪英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冬天,原吉林省白城地区行政公署洮安县岭下人民公社党委响应毛主席提出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为了战胜白城地区“八百里瀚海”“十年九旱”的农业生产困难局面,公社党委决定成立一支有200 多名青年骨干组成的“高山打井老虎队”,队长由27 岁的纪英林担任。

肩负重大使命,纪英林吃苦在前,带领青年们冒着零下30 度的严寒,天天风餐露宿在工地上。1.5 米长的钢钎被磨得不足40 厘米,25 把尖镐都被磨成不足6 寸,18 镑的大锤在与岩石的碰撞中被打扁,15 把铁锹都被磨成了小铲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经过100 多个日夜奋战,打井队终于成功地在高山岩石上打出吉林省西部地区第一口抗旱井。

抗旱井成功出水,队员们给毛主席寄去井水一瓶和岩石若干块,中央办公厅马上给他们回信了:“二月一日致毛主席的信和井水一瓶、岩石若干块都收到了,你们为了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开垦荒山旱田改水浇田,并做出成绩来,这种精神值得发扬的,希望你们继续鼓足干劲、为完成你们的打井计划,争取生产大跃进而努力,党中央表示祝贺给予鼓励。”就在这一年,纪英林被评为吉林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同年又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在中央表彰大会时受到毛泽东接见。

1990年,纪英林从当了40 多年的村支部书记位置上退下后,毅然挑起了岭下乡党总支书的重任,一干就是十多年。2002年11月,岭下镇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党工委决定请他担任区关工委主任,一些以前和他一起工作的老同志及他家里亲属都劝他说:“当关工委主任只是个孩子头,又不给你工资,年龄大了就在家里看看孙子,享受天伦之乐,别干了。”纪英林说:“组织上信任我,虽然工作只有服务,没有报酬;只有辛苦,没有享受;只有苦劳,没有名利,可我是党员,是党的培养才有我的今天。人虽然老了,岗位职务也没有了,这是自然规律,但是我的共产党员的义务一点没变。”

纪英林同志在展馆里

“老虎”纪英林今年已89 岁了,但他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无限忠诚和挚爱却一如既往,仍为关心下一代,培育祖国的花朵而奔忙。他建立了17 个关工委组织,动员285 位五老组成的关心下一代讲演队伍,自己出钱为孩子们买书,资助54 名贫困生,组织五老助力精准扶贫,带领青年农民走上创业致富路……2014年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岭下镇遭遇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特大洪灾,9 个村屯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4.4 亿元。灾情发生后,纪英林第一个想到的是那里孩子们的生活、读书问题。他除了积极组织老同志捐款捐物,还深入受灾户家中了解情况,主动协助政府安置群众,保证受灾的孩子们有衣穿、有饭吃、有住处。

2007年,省委组织部投资为他建起了纪英林事迹展示馆,同年9月,展示馆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未成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7月,展示馆被吉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省监察局、省精神文明办列为吉林省廉政建设基地,成为全省12 个廉政教育基地之一。

2018年,纪英林在展示馆做起了义务讲解员。为做好讲解工作,他让自己的小儿子专门买了一辆小型电动车。每当展示馆有人参观时,他从不拒绝讲解,宁可带病拄着拐杖让小儿子拉着他到距家6 公里外的展馆为省内外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军人、游客及各大专院校、中小学校的学生讲好每一课。他的执着忘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每位来听课的人。几年来,展示馆接待游客,部队官兵、学生及群众8 万人次,纪英林为青少年和民兵预备役青年开展专场教育900 多场次,教育面遍及周边15 个乡镇的70 多所中小学校,直接受教育人数达19 万多人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纪英林因工作突出先后被国家,省、市、区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这位20世纪50年代高山打井青年老虎队长,如今是虎老雄风在,晚景更芬芳。

(吉林省白城市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关工委 薛东林)

猜你喜欢
宪章关工委
2020年订阅《中国火炬》先进集体
德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政策及其特点
赤水市召开企业关工委2018年总结表彰会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绥阳县关工委召开“评先”评审会
六盘水召开市县关工委座谈会
带着老伴走天下
英国为800岁《大宪章》策展
台江县关工委开展乡、村两级关工委成员业务培训
郑宪章:浪漫地记录上海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