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宪臣
摘要:鸡腹泻是养鸡过程中的常发疾病,也是当前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一个问题。病鸡大致有两种临床表现:一种是排出比较稀薄的粪便,另一种是排出水样稀粪。鸡群发病后,既会导致饲料转化率、利用率降低,生长发育缓慢,还会污染饲养环境,引起其他疾病。有时笼养蛋鸡从上笼开始就发生腹泻,且经过长时间治疗未康复,开产后尽管产蛋量能够维持在中等偏下水平,但产蛋重明显变小,给养鸡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鸡;腹泻;发病机理;初步诊断;治疗;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10-0115-02
1 发病机理
1.1 生理结构决定
鸡具有较短的消化道,总长度通常是体长的3~5倍左右。消化道较短,则小肠和大肠吸收食物营养所占的比例较小,导致营养利用率低下。
一般来说,鸡食入的饲料只可在消化道内存留大约2~4 h,而饲料停留在消化道内的时间会决定其中所含营养的消化程度以及吸收率。饲料停留在消化道内的时间越短,就越无法充分消化,导致吸收利用率下降。
另外,鸡没有专用的泌尿道,肾脏形成的尿液会与粪便混合排至体外,因此容易发生腹泻。
1.2 肠内渗透压升高,滞留水盐
鸡感染病原微生物后,往往会在肠上皮附着,造成肠绒毛发生断裂,无法充分吸收营养物质,特别是矿物质,导致肠内渗透压明显升高,无法吸收水分,组织液渗透至肠内,食糜变得更加稀薄,从而发生腹泻。
鸡群突然更换饲料,肠道内正常微生态菌群无法及时适应这种变化,无法完全消化饲料,肠道内滞留矿物质,促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导致食糜变得稀薄,从而发生腹泻。
1.3 肠道平滑肌出现痉挛,肠蠕动加快
鸡感染病原微生物后,由于其在肠黏膜细胞内大量繁殖,造成细胞死亡并脱落,细胞蛋白发生腐败,生成有害的中间代谢产物,加之肠黏膜会完全吸收病原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代谢产物,导致内毒素中毒,促使肠道平滑肌出现痉挛,加速食糜的排出,在临床上表现为腹泻。
个别小型饲料厂会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加入杂粕,如大量的菜籽粕和棉籽粕,而其中含有大量抑制营养吸收的成分,对肠黏膜和胃肠平滑肌造成刺激,促使食糜加快排泄,从而出现腹泻。
2 初步诊断
鸡粪便是由进入泄殖腔内的通过消化吸收后的饲料剩余物与肾脏形成的尿液混合而成。鸡体内没有膀胱,泄殖腔呈圆锥形,是由膨大的直肠末端形成。鸡健康状态下,会排出浅灰绿色的柱状螺旋圆锥形粪便,且其表面存在带状的白色尿酸盐,质地蓬松、柔软。对刚孵化出来的雏鸡,在没有采食饲料前会排出深绿色或者白色的稀薄液体,即所谓的胎粪。因此,在养鸡生产中,可通过观察鸡排出粪便的颜色和质地来初步诊断疾病。
鸡群排出白色稀粪主要是由于患有疾病导致的。例如:患有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病鸡,前期会排出淡黄色的稀粪,之后快速变成白色水样下痢;患有鸡白痢的病鸡,会排出糊状的白色稀粪,且往往在肛门周围的羽毛上附着;患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会排出沉着有大量白色尿酸盐的粪便;发生痛风的病鸡,会排出石膏样的粪便。
当鸡出现出血性肠炎时,往往会排出带有红色的粪便,但红色程度会由于病因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患有球虫病的病鸡,通常会排出鲜红色的粪便。
大部分疫病的后期,如鸡新城疫、禽流感、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病鸡都会排出绿色粪便,这是由于疫病导致机体采食量减少,发生胆囊炎或者胆汁无法用于消化脂肪,多余胆汁就会通过肠道排出而形成绿色粪便。
鸡发生盲肠肝炎、肠炎、大肠杆菌病、禽霍乱等疾病时,往往会排出黄色粪便。
有时病鸡发生较为严重的消化不良或者肠炎,也容易导致排出黑色粪便,如患有球虫病的病鸡,也可排出巧克力样的黑色粪便。
3 防治措施
3.1 西药治疗
3.1.1 新城疫
当鸡群发病率为15%左右时,可紧急免疫接种3~4倍量的鸡新城疫四系疫苗,经过24 h,使用清瘟败毒散(主要成分为黄连、地黄、栀子、水牛角、石膏等)饮水,连续使用3~5天。如果发病率达到40%以上,饮水中要加入适量的病毒灵、阿司匹林、维生素K3。
3.1.2 传染性法氏囊炎
病鸡可肌肉注射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高免血清,每只用量为0.4 mL,用药1次即可。也可使用中药,取500 g绿豆,板蓝根、茜草、紫草、甘草各50 g,加水煎煮,取药液添加在饲料中混饲;或者第一次加水煎煮的药液添加在饲料中混饲,第二次煎煮的药液直接饮服;如果症状严重,可直接灌服药液,连续使用3天。上述2种方法同时使用,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3.1.3 白痢
在饲料中添加300~400 mg/kg痢特灵(即3~4片),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使用5天,停止用药2天,再连续使用5天。也可按饲料添加15 g/kg磺胺脒或者8 g/kg磺胺二甲基嘧啶,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使用6天;也可在饮水中添加0.2%~0.3%的链霉素混饮,连续使用5天。上述治疗方法交替使用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3.1.4 球虫病
硝苯酰胺(球痢灵),按饲料添加300~350 mg/kg混饲,连续使用3~5天;氨丙啉,在饮水中添加0.006%~0.024%混饮,连续使用1周,再用量减半饲喂2周。
3.2 中药治疗
方1:取100 g黄芪、80 g黄芩、50 g野菊花、100 g党参、90 g车前子、80 g松针,加水煎煮,取药液给病鸡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5天。方中黄芪为主药,用于补气升阳、补气生津;松针、党参为辅药,用于益气健脾,并协助黄芪补气的作用;黄芩用于清热燥湿,车前子用于燥湿健脾,野菊花用于清热解毒,三种均为佐使药。该方剂适合在慢性消化道疾病恢复期和预防腹泻症的发生使用。
方2:取100 g白头翁、70 g苦参、80 g黄柏、80 g黄连、80 g马齿苋、90 g秦皮,加水煎煮,取药液给病鸡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5天。方中白头翁为主药,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黄柏、黄连、秦皮为辅药,能够清热解毒、燥湿;马齿苋、苦参为佐使药,能够清热燥湿、消肿止血。该方剂适合在发病初期使用,主要用于治疗鸡急性腹泻症。
3.3 加强饲养管理
夏季加强防暑降温,避免发生热应激,严格控制饮水量。飼料中要控制可直接吸收利用的营养素的添加量以及比例,增加肠道早期营养。做好育雏工作,加强日常管理,保持鸡舍环境卫生良好,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