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回顾
《风筝》是贾平凹先生写的一篇极富儿童气息、充满情趣的文章,围绕风筝,叙述了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文章详细地描写了孩子们的动作、神态、心情,做风筝时满怀憧憬和希望,即便做出的风筝并不精美,仍满心欢喜;做好了风筝,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放飞风筝,快乐地喊叫,可是忽然来了一阵风,无情地将风筝吹断了,这可急坏了孩子们,他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想唤回断线的风筝。孩子们自然不会这么轻易就放弃自己心爱的风筝,于是开始苦苦追寻,他们愿意找遍每个角落……多么可爱的一群孩子,多么自由、快乐的生活。
师生讨论
老师:同学们,这篇课文以“风筝”为题,作者围绕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情景?
灏灏:课文介绍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老师:随着事件的发展,透过文中的“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描述,大家能感受到“我们”的心情变化吗?
萱萱:我通过文中对做风筝的动作、心理的描写,感受到“我們”的快乐心情。
乐乐:我通过描写“我们”放风筝时的动作“托”“牵 ”“一紧一松”“跑”“喊叫”看出“我们”动作娴熟,同时表现“我们”放风筝时的快乐与幸福,充满童真童趣。
昊昊:我从“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感受到“我们”失去风筝时惊慌、焦急的心情。
琪琪:文中的“我们哭了”体现“我们”失去风筝后非常伤心,因为风筝对“我们”来说不只是一个玩具,还是幸福快乐的象征。
老师:同学们说得真好。
方法归纳
本文以“风筝”为线索,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清清楚楚地展现了出来,使文章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中“我们”的心情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变化的,这些心情变化又是通过对一些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出来的。这种以事物为线索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