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咏梅 王亚男
“十九大”上,习总书记对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做出了全新的判断:现今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在教育领域就具象化为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最近几年课外教育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据瑞银集团UBS报告指出,2013-2017年中国课外教育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近20%,2018年已突破了6000亿元的市场规模,而且未来5年有望保持17%的高增速继续扩张。(1)中国课外教育行业崛起:五大趋势解读.http://mini.eastday.com/bdmip/180419145702459.html.2018-04-19-2019-05-14。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家庭收入的提高以及新一代父母观念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于子女的课外教育投入意愿及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他们不仅乐意为子女的学业发展投入资金,而且也重视为培养子女的兴趣爱好而投资。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实施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9487名初中生中,参加课外学业类补习的比例为52.5%。其中,七年级有49.5%的学生参加了课外学业类补习,九年级有55.8%的学生参加了课外学业类补习。(2)宋海生:《初中生课外补习支出:现状、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当代教育论坛》 2018年第4期,第83-92页。2016年12月,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指出,我国教育培训机构总数约为20万家,接受课外辅导教育的学生达1.37亿人次,参与课外教育机构工作的教师有700-850万。(3)胡浩:《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吸金”超八千亿》,《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28日。由此可见,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外教育的规模巨大。
与此同时,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也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尤其近年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18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监测结果显示:学生家庭作业时间过长,参加校外学业类辅导班比例较高,学习压力较大。(1)四年级学生数学、语文单科平均每天作业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3.6%、40.4%,在60分钟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4.7%、21.5%,在2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4%、8.7%;(2)八年级学生数学、语文单科平均每天作业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0.2%、45.5%,在60分钟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9.2%、15.1%,在2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6%、3.4%。(3)四年级学生参加数学和语文校外辅导班的比例分别为43.8%、37.4%,八年级学生参加数学和语文校外辅导班的比例分别为23.4%、17.1%。(4)三成以上学生感到学习很有压力。以数学学习为例,四年级学生表示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很有压力的人数比例为30.7%,八年级学生表示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很有压力的人数比例为49.4%。
为此,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减负的相关政策。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2013年教育部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明确规定:“公办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或参与举办‘占坑班’及校外文化课补习。”201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厅共同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展开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从6个方面提出治理任务和整改要求,力度堪称“史上最严”,其中包括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超纲教学”等措施。同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
然而,减负令的不断出台压抑不了课外补习教育的热情,课外教育还在继续扩张并愈发多样化。(4)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普及,网络课外教育开始盛行,比如VIP KID外教英文补习,就是基于网络视频由外教一对一辅导中国学生学习英文。为什么家长热衷于为子女选择课外学业类补习教育和兴趣特长类教育?为什么家长愿意支付高昂的课外教育费用?本文从家庭对子女课外教育的投资及效果的视角进行分析,以解释减负令难以真正落实的原因,从而为规范课外补习市场,保障课外教育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优质教育的需求提供切实有效的政策建议。
(1)课外教育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课外教育的研究问题大多集中在其概念、规模、支出、内容与形式、需求和供给、影响和政策启示等方面。宋海生、薛海平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采用共词分析显示了我国近十年来影子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他们的研究发现,我国影子教育研究的核心与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影子教育与学生成绩、教育公平、家庭资本、城乡差异、社会再生产等实证调查研究方面,且研究成果十分丰富。(5)宋海生、薛海平:《我国影子教育研究的现状、热点与问题分析》,《现代教育科学》2018年第12期,第144-150页。此外,还有基于不同视角下的课外补习分析,比如社会学视角、哲学视角以及经济学视角。(6)丁亚东、薛海平:《我国课外补习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现代教育科学》 2016年第4期,第151-155页。近年来也有不少研究关注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方晨晨等利用2016年中国区域基础教育质量健康体检与改进提升项目的大规模调查与测评数据分析发现,小学生的校内外学业负担较重,而且校内作业负担要重于校外作业负担,校外补习时间要长于校内补习时间。(7)方晨晨、胡咏梅、张平平:《小学生能从课后学习时间中受益吗?》,《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年第1期,第69-77页。王绯烨等基于华东师范大学学业负担指数课题组开展的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初中学生课外的学业时间和业余时间分配比例失调,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业负担感。(8)王绯烨、刘方:《从课外时间分配看学生学业负担——我国初中学生学业负担的实证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18年第10期,第32-38页。
(2)课外教育投资
在我国,课外补习的花费已成为家庭教育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薛海平、丁小浩的研究表明,在有教育补习支出的家庭样本中,我国城镇家庭平均教育补习支出为1187.68元,接近总教育支出的1/3。(9)薛海平、丁小浩:《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研究》,《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第39-46页。楚红丽研究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主课补习加上艺术类补习花费每年共为1781.4元。(10)楚红丽:《我国中小学生课外补习家庭之背景特征及个人因素》,《教育学术月刊》 2009年第12期,第22-27页。曲颖研究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外补习私人成本,发现学生课外补习私人成本为每年2227.24元,几乎占教育总支出的一半。(11)曲颖、薛海平:《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课外补习私人成本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第4期,第21-26页。薛海平等人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表明我国初中生有影子教育支出的学生一个学期影子教育支出4037.31元,若按照两个学期影子教育支出大致相等估算,再加上寒暑假影子教育支出,我国有影子教育支出的学生家庭一年影子教育花费至少在 8000 元以上。(12)薛海平、李静:《家庭资本、影子教育与社会再生产》,《教育经济评论》2016年第4期,第60-81页。林晓珊研究了我国城镇家庭中儿童教育消费,发现平均每个家庭用于儿童校外教育消费支出为1883元。(13)林晓珊:《“购买希望”:城镇家庭中的儿童教育消费》,《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4期,第163-190页。
诸多研究发现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影响着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机会。例如,马克·贝磊(Mark Bray)等人的研究发现,香港私人课外补习市场再现了主流教育系统中的社会不平等。家庭收入是影响9~12年级学生参与私人课外补习的重要因素,而且来自薄弱学校和免费学校的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机会低于精英学校、国际学校和直资学校的学生。(14)Bray,M. ,Zhan, S. ,Lykins, C.,Wang,D. &Kwo,O. Differentiated demand for private supplementary tutoring: Patterns and implications in Hong Kong secondary education.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14,(38):24-37.针对爱尔兰的课外补习研究也发现,与中产和社会底层家庭相比,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支付得起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课外辅导。(15)Smyth, E.. Buying Your Way into College? Private Tuition and The Transition to Higher Education in Ireland.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09, 35(1):1-22.土耳其的研究也指出父母受教育水平高、家庭收入高的学生更有机会获得影子教育。(16)Tansel, A., & Bircan, F.. Demand for Education in Turkey: a Tobit Analysis of Private Tutoring Expenditures.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06, 25(3):303-13.马来西亚的研究也发现学生家庭收入对家庭课外补习机会获得有显著影响。(17)Tan,J..Private Tutoring in Singapore: Bursting out of the Shadows. Journal of Youth Studies,2009,12(1):93-103.国内相关研究也证明这一事实。胡咏梅等人的研究发现,来自不同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的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机会存在较大差异,且高家庭社经地位(以下简称SES)学生参加数学课外补习的比例显著高于低SES学生,两者相差约10个百分点。(18)胡咏梅、范文凤、丁维莉:《影子教育是否扩大教育结果的不均等——基于 PISA 2012 上海数据的经验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年第3期,第29-46页。李佳丽、胡咏梅的研究指出家庭经济水平、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是否独生子女和前期学业成绩能显著预测学生是否参加一对一家教补习。(19)李佳丽、胡咏梅:《谁从影子教育中获益?——兼论影子教育对教育结果均等化的影响》,《教育与经济》2017第2期,第51-61页。此外,林晓珊从家庭内部的视角考察了儿童校外教育消费情况,其研究表明,家庭结构的差异导致不同家庭儿童教育消费出现差异,进而扩大不同阶层教育资源获得的不平等。城镇独生子女家庭的支出比多子女家庭的支出要高很多,其中,独生女孩的费用支出最高,是独生男孩的1.41倍,多子女家庭中女孩的支出也大大超过男孩,是男孩的1.29倍。与双亲共同居住的儿童,校外教育消费支出比单亲或双亲缺位的儿童略高一些。儿童参加什么类型的兴趣班或辅导班,也会因家庭背景而异。家庭经济状况富裕的儿童比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在参加课外学业辅导班上的概率要高出75%,而且在参加艺体兴趣班上的概率要高出87%。(20)林晓珊:《“购买希望”:城镇家庭中的儿童教育消费》,《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4期,第163-190页。
研究课外教育的成本还应考虑到补习的目的,是“培优型”还是“补差型”,即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谁更可能去补习?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学业成绩好的学生更积极地参加课外补习(21)Liu, J.. Does Cram Schooling Matter? Who goes to CramSchools? Evidence from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2012, 32 (1): 46-52.;而在香港地区,自我评估学业成绩差的学生则更有可能参加课外补习。(22)Bray, M., Zhan, S., Lykins, C., Wang, D.,& Kwo, O.. Differentiated Demand for Private Supplementary Tutoring: Patterns and Implications in Hong Kong Secondary Education.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14, (38): 24-37.薛海平的研究显示,班级排名越靠前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可能性也越高。他认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课外补习呈现“培优”和“补差”两种类型并存的状态,但占主导地位的可能还是“培优”类型的课外补习。(23)薛海平:《从学校教育到影子教育:教育竞争与社会再生产》,《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年第3期,第47-69页。胡咏梅等人利用PISA 2012数据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课外补习教育,发现上海学生的补习多属于“培优”,而日本、韩国学生补习多数属于“补差”。(24)胡咏梅、范文凤、丁维莉:《影子教育是否扩大教育结果的不均等——基于 PISA 2012 上海数据的经验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年第3期,第29-46页。
(3)课外教育的效果
目前关于课外教育的效果多数研究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变化幅度来衡量。学业成绩的变化受到是否参与课外补习、参与课外补习的时长以及补习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关于课外补习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效应的研究日益增多,但课外补习能否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仍未达成共识。比如有些研究结果表明,参加课外补习会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25)薛海平:《课外补习、学生成绩与社会再生产》,《教育与经济》2016年第2期,第32-43页。部分研究表明课外补习对学生学业成绩没有显著影响,(26)Smyth,E..Buying Your Way into College? Private Tuition and the Transition to Higher Education in Ireland. Oxford ReRview of Education, 2009, 35( 1):1-22.甚至有的研究认为课外补习会降低学生的学业成绩。(27)Lee,J.T.,Y.B.Kim and C.H.Yoon..The Effects of Pre-class Tutoring on Student Achievement: Challenges and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Education in Korea. KEDI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olicy, 2004, 1( 1) :25-42.曾晓东等利用北京市中小学生数学素养测试的数据,发现四年级学生是否进行数学补习和数学素养得分之间没有显著相关,但八年级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分与是否补习间呈现显著相关。(28)曾晓东:《北京市四、八年级学生课后补习的代价与收益》,《教育学报》2012年第12期,第103-109页。薛海平采用PSM方法发现初中生参加学术类课外补习有助于提高语文、数学、英语各单科成绩,但对各单科成绩提升幅度有较大差异;未参加学术类课外补习初中生语数外各科潜在补习收益均高于参加课外补习组的补习收益。(29)薛海平:《课外补习、学生成绩与社会再生产》,《教育与经济》2016年第2期,第32-43页。胡咏梅等利用PISA 2012数据发现,数学补习给上海低SES学生会带来更大的成绩收益,而且会缩小高SES学生与低SES学生成绩差距。(30)胡咏梅、范文凤、丁维莉:《“影子教育”会扩大教育结果不均等吗?——基于PISA2012数据的中国、日本、韩国比较研究》,《教育经济评论》2017年第5期,第43-71页。方晨晨将小学生的校内补习时间、校外补习时间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下进行研究发现,校内补习时间对小学生学业成绩有显著的负影响,校外补习时间对小学生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影响。(31)方晨晨、胡咏梅、张平平:《小学生能从课后学习时间中受益吗?》,《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年第1期,第69-77页。
李佳丽、胡咏梅将课外补习分为一对一补习和辅导班两种形式进行分析,一对一家教补习对学生学业成绩有显著的负影响,课外辅导班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2)李佳丽、胡咏梅:《谁从影子教育中获益?——兼论影子教育对教育结果均等化的影响》,《教育与经济》2017年第2期,第51-61页。该结论与Zhang 和 Liu、Byun 等人的研究结论相似,Zhang 和 Liu的研究发现,参加大班辅导对学生高考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而参加一对一家教补习对英语成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33)Zhang, Y., Liu, J.. The effectiveness of privatetutoring in China with a focus on class-siz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Educational Development, 2016, (46): 35-42.Byun基于没有匹配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指出,只有参加补习学校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函授课程和网络补习形式的影子教育对学生学业成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4)Byun, S.. Shadow education and academic success in Republic of Korea. Springer Singapore, 2014:39-58.
课外补习对成绩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的群体之间也存在着异质性。在中国特定背景下,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两个特殊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和福利问题成为研究者和政府决策者探讨教育公平问题时关注的重点。(35)杨菊华、段成荣:《农村地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教育机会比较研究》,《人口研究》2008年第1期,第11-21页。薛海平等利用2013年全国六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活动基线调查数据研究课外补习对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积极地参加课外补习,学校质量较高、成绩较好的留守儿童参加课外补习有助于缩小其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差距。学校质量较差、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参加课外补习对缩小其与非留守儿童学业成绩差距帮助不大。(36)薛海平、王东、巫锡炜:《课外补习对义务教育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第3期,第50-62页。李佳丽、胡咏梅的研究发现,家庭经济水平低的学生、留守儿童相对于来自家庭经济水平高的学生、非留守儿童从辅导班补习中获益更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参加辅导班不仅会增加学生的人力资本,而且会缩小教育结果的不平等。(37)李佳丽、胡咏梅:《谁从影子教育中获益?——兼论影子教育对教育结果均等化的影响》,《教育与经济》2017年第2期,第51-61页。
总之,在已有相关研究中,关于课外补习支出的统计口径并不一致,而且大部分学者只关注到学业类课外补习支出,关于兴趣特长类课外补习支出研究较为欠缺。同时,已有研究还缺乏对学生不同科目补习的具体支出的统计比较,因而,难以洞察中小学生家庭课外补习支出的全貌。此外,现有课外教育研究对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关注相对较少。
本研究将在描述中小学生课外教育(学业类课外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现状基础上,比较分析不同特征的中小学生参与课外教育的差异,以反映不同特征家庭对子女课外教育投资行为的偏好,同时,本文将重点分析家庭课外教育投资的支出、负担情况与课外教育的效果。
本文使用数据来自 2018 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与中部地区某市教育局合作实施的“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与改进提升项目”。项目测试对象为该市城区小学四年级、初中八年级学生(普测),测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科测试和问卷调查。学科测试以国家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四年级涉及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学科,八年级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人文五门学科,测试内容包括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剔除关于课外补习回答有缺失的样本以及学生与家长无法匹配的样本后,最终纳入分析的样本为四年级21229个学生,八年级20027个学生。本研究所涉及的变量定义如表 1 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下文将首先从课外教育时长、参与比例、参与方式等几个方面描述该市中小学生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辅导的基本情况,并比较不同特征中小学生参与两类课外教育的基本情况。然后,统计分析中小学生参与课外教育的原因。
1.课外教育现状描述
(1)学业类课外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时长
图1 中小学生参与学业类补习的时长分布(每周)
图2 中小学生参与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时长分布(每周)
由图1可以看出,该市分别有33.1%、42.8%的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其中,分别有16.9%、16.6%的四年级、八年级学生每周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在3小时以内,分别有9.3%、16.2%的四年级、八年级学生每周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在3-6小时,分别有3.6%、6.3%的四年级、八年级学生每周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在6-8小时,每周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时长达8小时及以上的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占比分别为3.3%、3.7%。可见,该市八年级学生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的比例明显高于四年级学生,尤其是每周补习时长在3小时以上的八年级学生比例远高于四年级学生,值得关注。
由图2可以看出,该市分别有42.2%、32.8%的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参与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其中,分别有9.7%、9.5%的四年级、八年级学生每周参与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在1小时以内,分别有12.8%、9.1%的四年级、八年级学生每周参与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在1-2小时,分别有9.4%、7.1%的四年级、八年级学生每周参与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在2-3小时,分别有5.8%、4.0%的四年级、八年级学生每周参与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在3-5小时,每周参加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时长达5小时及以上的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占比分别为4.5%、3.0%。可见,该市四年级学生参与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明显高于八年级学生,尤其是每周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时长在2小时以上的四年级学生比例远高于八年级学生。
(2)参与学业类补习与兴趣特长类辅导的比例情况
图3 中小学生参与学业类补习的比例
图4 中小学生参与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
由图3、图4可以看出,该市四年级学生学业类课外补习中参与语文/作文补习的学生比例最高,占比17.5%;参与数学(不包括奥数)补习的学生比例最低,占比9.9%;八年级学生学业类课外补习中参与数学(不包括奥数)补习的学生比例较高,占比27.4%;参与政治补习的学生比例最低,占比1.6%。在兴趣特长类辅导中,该市四年级学生参与舞蹈、绘画和游泳/跆拳道等非中考类体育项目辅导的学生比例较高,分别占比11.1%、9.5%和9.4%;参与机器人/乐高课程辅导的学生比例最低,占比0.8%;该市八年级学生参与绘画和音乐(乐器)辅导的学生比例最高,分别占比5.7%和5.0%;参与机器人/乐高课程、棋类以及演讲/主持人辅导的学生比例最低,占比均不足1%。
(3)参与课外教育的补习方式
图5 中小学生参与补习的方式的比例情况
由图5可以看出,该市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选择过非一对一的校外辅导班,四年级学生选择一对一辅导的占比比八年级学生高出6个百分点,八年级学生选择学校统一组织的补习的占比比四年级学生高出11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中小学生课外补习方式以非一对一的校外辅导为主,其次,四年级学生更偏向于一对一的辅导,八年级学生更偏向于学校统一组织的补习。
(4)不同特征的中小学生群体课外教育参与现状
将该市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按不同特征,如性别、城乡、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流动儿童、是否留守儿童、父母教育期望、学生自我教育期望、家庭收入等分为不同组别。表2呈现了该市不同组别的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
表2 不同特征的中小学生群体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
就四年级学生而言,经过卡方检验发现,不同性别、户口性质、是否独生子女学生、是否流动儿童、是否留守儿童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alpha=0.05)。男生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的比例(34.7%)显著高于女生的比例(31.4%),男生参加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38.4%)则显著低于女生的比例(46.1%)。农村学生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27.0%)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36.9%)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城镇学生。独生子女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38.9%)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46.4%)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流动儿童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45.8%)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46.9%)的比例显著高于非流动儿童。(38)我们推测出现此结果,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此项调查发现,小学流动儿童家庭的人均年收入略高于非流动儿童,人均年收入为8万元及以上的流动儿童家庭占比为15.4%,比非流动儿童家庭占比仅低1%;二是流动儿童的家长期望子女读到本科及以上的比例为91.8%,高于非流动儿童的家长(90.5%)。留守儿童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20.4%)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31.7%)的比例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
父母教育期望不同的四年级学生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育期望为本科以下的学生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31.4%)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40.5%)的比例均显著低于父母教育期望为本科及以上的学生。自我教育期望不同的学生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也均存在显著差异。学生自我教育期望为本科以下的学生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28.4%)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36.2%)的比例同样均显著低于学生自我教育期望为本科及以上的学生。
就八年级学生而言,经过卡方检验发现,不同性别、户口性质、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留守儿童学生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的比例(40.7%)显著低于女生(45.2%),男生参加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31.3%)也显著低于女生(34.3%)。农村学生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34.3%)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29.6%)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城镇学生。独生子女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48.8%)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35.0%)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29.5%)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29.3%)的比例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的比例(49.7%)显著高于非流动儿童(42.1%),但流动儿童(32.8%)与非流动儿童(32.9%)参与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39)我们推测出现此结果,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此项调查发现,初中流动儿童家庭的人均年收入略高于非流动儿童,且人均年收入为8万元及以上的流动儿童家庭占比为14.8%,比非流动儿童家庭占比仅低0.6%;二是流动儿童的家长期望子女读到本科及以上的比例为83.2%,高于非流动儿童的家长(80.5%)。。
父母教育期望不同的八年级学生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育期望为本科以下的学生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25.4%)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31.1%)的比例均显著低于父母教育期望为本科及以上的学生。自我教育期望不同的学生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也均存在显著差异。学生自我教育期望为本科以下的学生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24.2%)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30.1%)的比例同样均显著低于学生自我教育期望为本科及以上的学生。
由上可知,该市不同个体特征和不同家庭特征的中小学生群体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情况有明显不同。小学四年级男生较女生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的比例更高,而参加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较低。而中学八年级男生较女生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均较低。无论中小学生,农村学生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城镇学生。独生子女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小学生中流动儿童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流动儿童。而中学生中,流动儿童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的比例显著高于非流动儿童,但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参与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育期望和学生自我教育期望为本科以下的学生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均显著低于父母教育期望和学生自我教育期望为本科及以上的学生。家庭收入8万元及以上的学生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比例显著高于家庭收入8万以下的学生。
2.参与课外教育的原因
(1)中小学生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的原因
由图6可知,四年级参与学业类补习的学生家长中,60.7%的家长让孩子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学习能力,51.2%的家长让孩子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是因为孩子成绩不够理想,想通过补习提高孩子成绩。而让孩子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的原因为“‘减负政策’提出后,孩子放学早了”、“老师要求参加”的家长占比不足1%(仅分别为0.7%、0.5%)。八年级学生家长中,68.0%的家长让孩子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是因为孩子成绩不够理想,想通过补习提高孩子成绩。而让孩子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的原因为“‘减负政策’提出后,孩子放学早了”的家长占比也不足1%(仅有0.6%)。
图6 中小学生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的原因的选项比例(40)注:原因1: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原因2:孩子成绩不够理想,想通过补习提高孩子成绩;原因3:孩子成绩比较理想,但希望能获得更好的成绩;原因4:提高孩子应对考试的能力;原因5:孩子自己想参加;原因6:孩子的同学都参加了,不想让孩子落后于他的同学;原因7:结识新朋友;原因8:有些知识老师平时上课不教但考试会考;原因9:学校教学质量不好,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原因10:孩子在补习班里更安全;原因11:“减负政策”提出后,孩子放学早了;原因12:老师要求参加。
由上可见,半数以上的该市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让孩子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或者因为孩子成绩不够理想,想通过补习提高孩子成绩。半数以上的该市中学八年级学生家长让孩子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是因为孩子成绩不够理想,想通过补习提高孩子成绩。认为是减负政策出台后,孩子放学早了而不得不让子女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的家长比例很低,不足1%。
(2)中小学生参与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原因
由图7可知,分别有65%的四年级学生家长和60.3%的八年级学生家长让孩子参加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而在四年级学生家长中,让孩子参加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原因为“可以认识名师”、“‘减负政策’提出后,孩子放学早了”、“孩子在兴趣班里更安全”的家长占比均不足1%(分别为0.8%、0.6%、0.4%)。八年级学生家长中,让孩子参加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原因为“‘减负政策’提出后,孩子放学早了”的家长占比不足1%(仅有0.5%)。
图7 中小学生参与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原因的选项比例(41)注:原因1:培养孩子的兴趣;原因2:培养孩子创造、审美与欣赏的能力;原因3:增强孩子的体质和运动技能;原因4: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原因5:孩子自己想参加;原因6: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原因7:结识新朋友;原因8:孩子的同学都参加了,不想让孩子落后于他的同学;原因9:可以认识名师;原因10:孩子在兴趣班里更安全;原因11:“减负政策”提出后,孩子放学早了。
由上可见,半数以上的该市中小学家长让孩子参加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认为是减负政策出台后,孩子放学早了而不得不让子女参加课外兴趣特长类辅导的家长比例很低,不足1%。
(3)不同成绩段的中小学生参与学业类补习的情况
为了解不同学习基础的中小学生参与学业类补习的实际情况,即考察多少比例的中小学生参与学业类补习是在“培优”,多少比例的中小学生是在“补差”。本研究选取了成绩排名前30%的学生和成绩排名后30%的学生,比较这两类群体参与学业类补习的情况。
表3 不同成绩段的中小学生参与学业类补习的情况(%)
由表3可以看出,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约60%的成绩排名前30%的学生参与了学业类补习,且各补习时长的人数占比都高于成绩排名后30%的学生。成绩排名前30%的学生参与学业类补习的门数分布比例也都高于成绩排名后30%的学生。可以看出,该市大部分四年级的学生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的目的是“培优”。
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约65%的成绩排名前30%的学生参与了学业类补习,且各补习时长的人数占比都长于成绩排名后30%的学生。成绩排名前30%的学生参与学业类补习的门数都高于成绩排名后30%的学生。可以看出,与四年级情况类似,该市大部分八年级的学生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的目的也是“培优”。
(4)不同特征家庭“培优”和“补差”的比例
表4 不同特征家庭“培优”和“补差”的比例(%)
就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城镇家庭的培优比例高于农村家庭、补差比例低于农村家庭;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培优和补差比例都高于独生子女家庭;非流动家庭的培优和补差比例都高于流动家庭;非留守家庭的培优比例高达37.3%,而留守儿童更多的是补差,比例为10.1%;父母期望为本科及以上的家庭的培优和补差比例都明显高于父母期望为本科以下的家庭(分别高出36.7%、16.4%);家庭人均年收入为8万元以下的学生培优和补差比例都明显高于家庭人均年收入为8万元及以上的学生群体。我们推测这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家长可能更希望子女通过考上好大学来改变命运,因而,重视对子女课外补习的教育投资。
就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城镇家庭的培优比例高于农村家庭、补差比例低于农村家庭;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培优和补差比例都高于独生子女家庭,不过两类家庭的培优比例相差较小;非流动家庭的培优和补差比例都明显高于流动家庭;非留守家庭的培优比例和补差比例也远高于留守家庭,分别高出近43.7%、14.4%;父母期望为本科及以上的家庭的培优和补差比例都明显高于父母期望为本科以下的家庭;与小学情形类似,家庭人均年收入为8万元以下的八年级学生培优和补差比例都明显高于家庭人均年收入为8万元及以上的学生群体。
3.课外教育投资及经济负担情况
(1)课外教育总支出
图8 中小学生学业类补习科目总支出情况(元/每学期)
由图8、9可得,四年级学生参加的学业类补习中,家长每学期支付孩子参加数学(不包括奥数)补习的总费用最高,平均为0.467万元;每学期支付孩子参加英语补习的总费用相对最低,平均为0.349万元。在兴趣特长类辅导中,家长每学期支付孩子参加游泳/跆拳道等非中考类体育项目辅导的总费用最高,平均为0.457万元;每学期支付孩子参加演讲/主持人辅导的总费用相对较低,平均为0.275万元。
八年级学生参加的学业类补习中,家长每学期支付孩子参加体育(中考必考项目)和奥数补习的总费用较高,分别平均为0.449万元和0.403万元;每学期支付孩子参加政治和物理补习的总费用相对较低,分别平均为0.227万元和0.285万元。在兴趣特长类辅导中,家长每学期支付孩子参加演讲/主持人辅导的总费用最高,平均为0.450万元;每学期支付孩子参加棋类和书法辅导的总费用相对较低,分别平均为0.266万元和0.278万元。
由上可见,该市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的学业类补习中,家长每学期支付孩子参加数学(不包括奥数)补习的总费用最高,英语补习的总费用相对最低。在兴趣特长类辅导中,家长每学期支付孩子参加游泳/跆拳道等非中考类体育项目辅导的总费用最高,演讲/主持人辅导的总费用相对较低。而中学八年级学生参加的学业类补习中,家长每学期支付孩子参加体育(中考必考项目)和奥数补习的总费用较高,参加政治和物理补习的总费用相对较低。在兴趣特长类辅导中,家长每学期支付孩子参加演讲/主持人辅导的总费用最高,参加棋类和书法辅导的总费用相对较低。
(2)不同特征家庭课外补习支出的情况
以下比较不同特征(户口性质、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为流动儿童、是否为留守儿童、家庭总收入)的家庭在学生课外教育(分学业类和兴趣特长类)的总支出情况(参见表5)。
由表5可知,就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城镇家庭的课外教育支出要高于农村家庭,城镇家庭课外教育支出大约是农村家庭的两倍,且学业类支出要明显高于兴趣特长类辅导支出;独生子女家庭的课外教育支出要高于非独生子女,两者相差不大;流动家庭的课外教育支出要高于非流动家庭;非留守家庭的课外教育支出要远远高于留守家庭,大约相差700元左右;家庭人均年收入在8万元及以上的家庭的课外教育支出要比家庭人均年收入为8万元以下的家庭多支出近1000元。
就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城镇家庭的课外教育支出要高于农村家庭,且在学业类补习方面的差距较大,相差近1200元,但在兴趣特长类辅导方面相差不大;独生子女家庭的学术类课外教育支出要远远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但在兴趣特长类辅导方面却略低于非独生子女家庭;流动家庭的课外教育支出要高于非流动家庭;非留守家庭的课外教育支出要远远高于留守家庭;家庭人均年收入在8万元及以上的家庭在学业类课外补习支出要比家庭人均年收入为8万元以下的家庭多支出近800元,但在兴趣特长类辅导方面差距较小。
总的来说,无论是学业类课外补习还是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相比于农村家庭、非独生子女家庭、非流动家庭、留守家庭、家庭人均年收入在8万元以下的家庭,城镇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流动儿童家庭、非留守家庭、家庭人均年收入在8万元及以上的家庭的课外教育支出均更高。
(3)学生参与课外教育的家庭经济负担状况
图11 八年级学生参与课外教育的家庭经济负担状况
由图10、11可知,该市18.5%的四年级学生参与课外教育带来的家庭经济负担比较大,2.6%的四年级学生参与课外教育带来的家庭经济负担很大。该市22.8%的八年级学生参与课外教育带来的家庭经济负担比较大,3%的八年级学生参与课外教育带来的家庭经济负担很大。由上可见,约1/5的该市中小学生参与课外教育带来的家庭经济负担比较大。
(4)不同特征中小学生参与课外教育带来的家庭经济负担情况
将家庭经济负担“比较大”和“很大”的人数占比进行了统计,分析不同特征中小学生参与课外教育带来的家庭经济负担状况(参见图12、13)。
图12 四年级不同特征学生参与课外教育带来较重的家庭经济负担的占比(%)
图13 八年级不同特征学生参与课外教育带来较重的家庭经济负担占比(%)
由图12可知,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分别有34.1%、20.8%的城镇、农村家庭所感知的家庭经济负担较大,分别有20.9%、34%的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家庭所感知的家庭经济负担较大,分别有12.9%、42%的流动儿童、非流动儿童家庭所感知的家庭经济负担较大,分别有3.9%、51%的留守、非留守儿童家庭所感知的家庭经济负担较大,分别有10.3%、44.7%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为8万及以上、8万以下的家庭所感知的家庭经济负担较重。由图13可知,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分别有39.2%、30.8%的城镇、农村家庭所感知的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分别有32.1%、38%的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家庭所感知的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分别有11.4%、58.9%的流动、非流动儿童家庭所感知的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分别有6.8%、63.7%的留守、非留守儿童家庭所感知的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分别有9.9%、60.4%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为8万及以上、8万以下的家庭所感知的家庭经济负担较重。
总之,相比农村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流动家庭、留守家庭,以及家庭人均年收人在8万元及以上的家庭,更多的城镇家庭、非独生子女家庭、非流动家庭、非留守家庭以及家庭人均收入在8万元以下的家庭所感知的课外补习带来的家庭经济负担较重。
4.课外教育的效果
以下从家长对课外教育的满意度和学业类补习效果两个方面来分析课外教育的效果。
(1)学业类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满意度
图14 中小学生学业类补习科目效果满意占比情况
由图14可知,在学生参加的学业类补习中,四年级家长对孩子英语补习的满意度水平最高,对数学(不包括奥数)的满意度水平相对较低。八年级家长对孩子体育(中考必考项目)补习的满意度水平最高,对政治的满意度水平相对较低。
由图15可知,在学生参加的兴趣特长类辅导中,四年级家长对孩子参加机器人/乐高课程辅导的满意度水平最高,对书法辅导的满意度水平相对较低。八年级家长对孩子参加绘画辅导的满意度水平最高,对棋类辅导的满意度水平相对较低。
(2)补习方式和补习效果的关系
参考李佳丽等人的研究,本研究也估计学业类不同补习方式的补习效应。(42)李佳丽、胡咏梅:《谁从影子教育中获益?——兼论影子教育对教育结果均等化的影响》,《教育与经济》2017年第2期,第51-61页。被解释变量为中小学生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补习效果,用成绩变化来衡量,分五个等级,即退步很大、有点退步、没有变化、有些进步、进步很大,属于非连续多元有序变量,故运用多分类有序logit模型做回归分析。解释变量为对应补习科目的补习方式(1=一对一,2=一对多(不超过5个人),3=小班教学(不超过20个人),4=大班教学(20个人以上),大班教学为参照类)。控制变量为家庭及个体层面的特征(性别、家庭人均年收入、父母学历、学生自我教育期望(43)之所以没有将父母教育期望纳入模型中,是因为该变量与父母学历高度相关,且与父母对子女补习效果的评价可能存在逆向因果关系。所以,用学生自我教育期望替代父母的教育期望以避免出现逆向因果关系以及与共线性问题。学生自我期望通常受父母教育期望的影响,因而两者有一定相关性。)以及对应科目的前期学业成绩。根据已有文献研究表明,是否农村户籍、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留守/流动儿童会影响到补习效果。因此,本研究也选择这些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并考察各类补习方式对这些群体的补习效果是否存在异质性。
由表6-1的三个学科成绩的模型1可知,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一对一补习、一对多补习对于数学和语文成绩的正效应显著高于大班教学,小班数学的补习效果也是显著高于大班教学。一对一、一对多、小班教学的英语补习效果与大班教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表6-2的三个学科成绩的模型1可知,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对一、一对多和小班教学对于数学成绩的补习效果要显著高于大班教学;而对于英语学科成绩来说,一对多和小班教学的效果要显著高于大班教学,而一对一的效果与大班教学没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中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特点有关,中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强调的是语感的形成,在有较多同伴一起学习和练习口语的氛围中,会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以上结果反映家长高付费的一对一补习、一对多补习和小班教学的收益还是通常好于课时费相对较低的大班教学。这一结果与李佳丽等人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我们猜测主要由于这两项研究的调查年份不同,调查对象也不同。据我们调查了解,本研究中的调查对象所在城市的课外补习市场对于一对一补习、一对多补习的教师筛选更为严格,而且一对一补习、一对多补习以及小班教学方式可以使得教师因材施教,因而补习效果会更好,家长也是理性选择了这种高付费的补习方式,以便使得子女通过补习能够有明显的成绩提升。
此外,由表6-1、6-2中的模型2可知,无论四年级学生还是八年级学生,一对一、一对多和小班教学对于农村和城镇学生的补习效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样,由模型4可知,无论四年级学生还是八年级学生,一对一、一对多和小班教学对于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补习效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表6-1 中的模型3可知,一对一数学补习对于四年级的非流动儿童的补习效果要显著好于流动儿童,而小班语文教学对于流动儿童的补习效果显著好于非流动儿童,并且,由表6-2中的模型3可知,一对一数学补习对于八年级的流动儿童的补习效果要显著好于非流动儿童。由表6-1中的模型5可知,一对多的英语补习对于非独生子女的补习效果显著好于独生子女。
表6-1 四年级学生补习方式对补习效果的影响效应
注:*、**、*** 分别表示在 10%、5%、1%的水平上显著。
表6-2 八年级学生补习方式对补习效果的影响效应
注:*、**、*** 分别表示在 10%、5%、1%的水平上显著。
这些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课外补习可能对家庭教育资源匮乏的学生存在“替代效应”。(44)张平平、胡咏梅:《家庭处境不利学生如何实现学业成绩的逆袭:学校在其中的作用》,《教育经济评论》2019年第2期,第3-25页。不少研究发现,学校教育资源对家庭教育资源匮乏的学生群体产生补偿作用,即存在学校教育资源对家庭教育资源匮乏学生教育的替代效应。例如,Heyneman和 Loxley对28个国家的比较研究发现了学校教育资源对小学生成绩影响效应在不同教育系统中表现出不同模式的所谓“Heyneman-Loxley效应”,即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越低,家庭SES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越小,学校和教师质量特征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越大。(45)Heyneman S. P., and W. A. Loxley.. The Effect of Primary School Quality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across Twenty-nine High- and Low-income Countr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3, 88(6): 1162-1194.Agasisti和Longobardi采用多水平logit回归对PISA参与国和地区的比较研究显示,学校教育资源质量、合格教师比例、课外活动及相应资源的丰富性能显著提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学生成为抗逆学生的可能性。(46)Agasisti, T., and S. Longobardi.. Inequality in Education: Can Italian Disadvantaged Students Close the Gap?. Journal of Behavioral & Experimental Economics, 2014, 52(1): 8-20.本研究的如上研究发现,反映课外学业类补习对于处境不利学生群体(如流动儿童、非独生子女)可能存在类似学校教育作用的“替代效应”。
本研究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基础教育质量健康体检与改进提升项目2018年在中部某市针对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的普测数据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第一,该市中小学生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均较为普遍,四年级小学生较多参与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八年级学生较多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且约有10%的八年级学生和四年级学生每周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时长达6小时及以上,这部分学生的课外补习负担较重。该市四年级学生学业类课外补习中参与语文/作文补习的学生比例最高,参与数学(不包括奥数)补习的学生比例最低。八年级学生学业类课外补习中参与数学(不包括奥数)补习的学生比例较高,参与政治补习的学生比例最低。四年级学生兴趣特长类课外教育中参与舞蹈、绘画和游泳/跆拳道等非中考类体育项目的学生比例较高,参与机器人/乐高课程辅导的学生比例最低。八年级学生参与绘画和音乐(乐器)辅导的学生比例最高,参与机器人/乐高课程、棋类以及演讲/主持人辅导的学生比例最低。关于补习方式,四年级学生更偏向于一对一的辅导,八年级学生更偏向于学校统一组织的补习。该市不同个体特征和不同家庭特征的中小学生群体参与学业类课外补习和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的情况有明显不同。
第二,关于学业类课外补习原因,半数以上的该市中小学家长主要是出于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因为孩子成绩不够理想,想通过补习提高孩子成绩”的考虑;关于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原因,半数以上的该市中小学家长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且该市大部分中小学生参与学业类补习的目的是为了“培优”。
第三,中小学生课外教育的成本较高,且不同特征家庭课外教育总支出存在差异。无论是学业类课外补习还是兴趣特长类课外辅导,相比于农村家庭、非独生子女家庭、非流动家庭、留守家庭、家庭人均年收入在8万元以下的家庭,城镇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流动儿童家庭、非留守儿童家庭、家庭人均年收入在8万元及以上的家庭的课外教育总支出均更高。
第四,相比农村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流动家庭、留守家庭,以及家庭人均年收人在8万元及以上的家庭,更多的城镇家庭、非独生子女家庭、非流动家庭、非留守家庭以及家庭人均年收入在8万元以下的家庭所感知的课外补习带来的家庭经济负担较重。
第五,关于课外教育的效果。四年级家长对孩子英语补习的满意度水平最高,对数学(不包括奥数)的满意度水平相对较低。八年级家长对孩子体育(中考必考项目)补习的满意度水平最高,对政治的满意度水平相对较低。四年级和八年级的家长对兴趣特长类辅导的满意度普遍较高。无论四年级还是八年级学生,一对一、一对多以及小班教学方式的数学补习的效果显著好于大班教学,且四年级学生的一对一、一对多的语文补习效果显著好于大班教学,八年级的一对多、小班教学方式的英语补习效果显著好于大班教学。此外,课外学业类补习对部分家庭教育资源匮乏学生的教育存在“替代效应”。
基于如上研究结论,我们提出若干改善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增强家长对子女课外教育投资理性的建议。
1. 多数中小学生家长以提高孩子学业成绩为目的让孩子参加学业类课外补习,为一部分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对此,一方面,政府需要提高正规学校教育质量,给薄弱学校配置更多优秀教师,减少学生和家长对课外学业类补习的竞争需求,弱化校外教育对正规学校教育体系中教育公平政策效果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学校应帮助家长适度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引导孩子自主学习,提高独立学习能力,根据子女个性和爱好,培养科技类、艺术类、体育类等特长,使子女成为有良好综合素养的未来公民。在家庭经济可负担的范围内,可鼓励家长和孩子通过参加校外兴趣辅导班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此外,加强课后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和学校可以通过购买校外教育服务,给收入较低的家庭学生提供“教育券”的方式,让低收入家庭子女也能享有校外教育的机会,缩小与中高收入家庭子女在个体发展方面的差距。
2.以“应试”为导向的校外补习培训造成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破坏了良好的教育生态。因而,政府需要规范校外教育机构的培训行为,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出现的超标提前、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严禁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学招生挂钩的行为。同时,政府也应当限制校外培训机构对于教育服务的过高定价,建立健全教育服务信息公开制度,杜绝校外培训机构对于培训效果的夸大和不实宣传。引导和规范校外教育机构有序健康发展,减少对正规学校教育的冲击,使之成为正规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3.改善学业负担,既要减轻校内课业负担,也要家长配合学校减轻子女课外教育负担。摒除“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等不当观念,认识到适当的学业压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较大的学习压力会引起学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影响心理健康。家长应控制好孩子课外补习时间,在课程学习上要给孩子制定适宜的目标,多陪伴和指导孩子的学习,鼓励孩子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家长也应当让学生拥有一定的闲暇时间,可以陪孩子去动物园、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音乐厅等场所,开阔孩子的眼界,培养其科学兴趣和人文素养,而不是选择让孩子参加过长时间的各类学业补习班。此外,家长还应多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以保证其充足的睡眠,从而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