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保卫战初战告捷
——专访原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巡视员李新民

2019-10-17 11:49王宁
中国设备工程 2019年19期
关键词:新民燃煤污染

王宁

在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共识。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成为产业升级的大趋势。

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产业布局开展规划环评,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针对能源行业的绿色创新和体制改革,效果明显,其中火力发电厂是重点改革和创新的对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日前,《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就此专访了原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巡视员李新民。

上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绿色发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与能源产业;加快将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环境保护相关产业作为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与技术保障等重要内容。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对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

新形势下,作为环保主力军的燃煤电厂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环保工作初见成效 碧水蓝天映入眼帘

镜头聚焦

随着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不断加大,污水、废料、雾霾等损害人类生存环境的不利因素,渐渐消弭了往日的嚣张气焰,碧水蓝天再度映入眼帘,并朝着越来越美好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扩大产业有效需求(水污染防治法重新修订、环境保护税法、条例等),强化各级政府责任,推动企业从被动治理向主动防范转变,取得一系列成效。李新民介绍了部分成效:

全国338 个地级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占比为79.3% 同比上升1.3 个百分点;PM2.5 浓度平均39 微克/ 立方米,同比下降9.3%。PM10年平均浓度为71微克/ 立方米,同比下降5.3%。2018年全国首批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 个城市PM2.5 平均浓度下降41.7%。珠三角PM2.5 浓度连续4年达标。

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0.5%,同比上升1.2 个百分点;北京市优良天数比例为62.2%,同比上升0.3 个百分点,PM2.5 浓度为51微克/ 立方米,同比下降12.1%;二氧化硫降到6 微克/ 立方米,下降25% 二氧化氮降到42 微克/ 立方米,PM10 降到78 微克/ 立方米。

汾渭平原11 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4.3%,同比上升2.2 个百分点;PM2.5 浓度为58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8%。

长三角地区41 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1%,同比上升2.5 个百分点;PM2.5 浓度为44 微克/ 立方米,同比下降10.2%。

2018年,全国电力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约为21 万吨、99 万吨、96 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约为19.2%、17.5%、15.8%;

每千瓦时火电发电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约为0.04 克、0.20 克、0.19 克,分别比上年下降0.02 克、0.06 克、0.06 克。火电单位发电量废水排放量为0.06 千克/千瓦时,与上年持平。2018年,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为841 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19.4%。

对于过去重污染的成因,李新民指出:远超环境承载力的污染排放强度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形成的主因;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快速累积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形成的诱因;大气氧化驱动的二次转化是大气污染积累过程中爆发式增长的动力;重污染是污染物本地积累、区域传输和二次转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面对大气污染变化,李新民提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需适时完善,要下大力气调整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

环境问题依然存在 绿色发展是根本之策

镜头聚焦

虽然我国在治理污染方面成效显著,但依然存在着诸多环境问题,想要实行全面的绿色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结构持续改善、节能降耗成效明显、绿色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显著,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遏制,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局良好。但问题依然存在,个别地区和部分行业还存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全面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依然任重道远。

目前我国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仍居世界前列;城市空气达标率低、区域污染严重;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多发频发;结构性污染(产业、能源、运输)问题仍然突出;治理技术差、装备水平不高、管理能力低、监管力度弱等。这些问题依然需要我们继续努力解决。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加大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对策性研究。

李新民指出,环境问题依然是阻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我们需要坚持保护优先、问题导向、改革创新、依法监管、全民共治的基本原则。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位战。”

制度法规日益完善 保障绿色协调发展

镜头聚焦

制度法规的有效完善,是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合理有效的制度法规,可以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强化人民的环保意识,实现万众一心构建美丽中国的愿景。

“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稳中向好,但成效并不稳固。”李新民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李新民说,环境执法与督察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制保护生态环境。近些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16 部法律、17 部法规、25 部部门规章、400 余项标准规范来助力绿色环保发展。

坚持保护优先。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

强化问题导向。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针对流域、区域、行业特点,聚焦问题、分类施策、精准发力,不断取得新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产业布局开展规划环评,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加快城市建成区、重点流域的重污染企业和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改造;继续化解过剩产能,严禁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新增产能,对确有必要新建的必须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加快推进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程。

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加大钢铁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鼓励各地制定范围更广、标准更严的落后产能淘汰政策。

全面整治“散乱污 取缔、整合搬迁、整改提升等措施,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018年年底前完成,其他重点区域2019年年底前完成。坚决关停用地、工商手续不全并难以通过改造达标的企业,限期治理可以达标改造的企业,逾期依法一律关停。

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理,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整治,开展大气氨排放控制试点。到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10% 以上。

李新民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全民自觉行动。

下篇: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绿色发展是探索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随着美丽中国目标的提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绿色发展的任务更加重要和紧迫。

产业结构落后 燃煤企业是重中之重

镜头聚焦

我国污染严重的根源在于产业结构落后。落后产业结构在追求高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改变旧有的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是当务之急。在众多企业中,燃煤企业造成的污染尤其严重,对燃煤企业的改造是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

燃煤排放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很大。结构不合理是长期发展的结果,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调整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影响面较广,涉及就业等民生问题,目前经济激励政策不足,实施难度较大。

能源替代成本较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消耗了全国33% 的煤炭,清洁燃煤集中供暖比例较低,散烧煤取暖使用量仍较大。

公路运输依赖度高。公路货运量占货运总量的70% 左右,研究表明,一辆重型柴油车的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750 辆轻型汽油车。

“这些都是燃煤企业存在的问题。”要克服这些问题,李新民给出了清晰的规划:确保“超低排放”机组连续稳定运行及进一步加大超低排放改造力度;深化脱硫废水治理,确保达标排放;防止二次扬尘发生,有效除去烟气中的PM2.5、SO3、汞及烟气中携带的脱硫石膏雾滴等污染物;控制脱销系统“氨逃逸”现象;加大粉煤灰综合利用,防止扬尘污染;消除白烟或将成为燃煤电厂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

环保深入人心 推动产业创新

镜头聚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这直接影响到了生产设备的市场走向。广大消费者开始有意识的选择节能减排的产品,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推动绿色产业创新既是政府的要求,也是人民的需求。

燃煤电厂实施“超低排放”对提升环境质量效果明显,“超低排放”起源于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到浙江大学主持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荣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写入国务院文件,成为国家能源绿色发展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政策。

2014年9月和2015年12月,《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发改能源[2014]2093号)及《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与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环发2015[164]号)相继颁布,要求烟尘排放限值10mg/m3,超低排放政策在中国全面实施。燃煤电厂开始快速推进环保改造。

实施超低排放后,文件要求到2020年,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g/(kW·h)(600MW 级及以上机组,除空冷机组外,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g/(k W·h))。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必须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三个三大定位 明确发展方向

镜头聚焦

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完善的计划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这就需要一条明确的发展道路。原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巡视员 李新民指出:“防治污染,推动美丽中国建设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全面考虑和规划。”

李新民从3 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从污染防治入手,助力绿色技术创新,分别是三大体系、三大产业、三大领域。

三大体系: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三大产业:发展绿色金融,壮大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三大领域: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防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李新民指出,环境保护管理思路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1)从追求工程结果到关注环境效果的转变;(2)从点源控制到面源控制转变;(3)主控污染物类型的变化;(4)污染控制由城市污水控制为主导转向农村面源污染控制;(5)从被动防治向主动修复的转变。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要实现目标,就要打好标志性的重大战役:蓝天保卫战、柴油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我们应依据环境质量的要求,在经济技术可行的条件下,逐步提高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减少排放的总量,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实现生活、生产、生态‘三生’共赢。为未来的绿色、高效、可持续铺平广阔道路。”李新民认为,打好这些战役是目标更是动力。

猜你喜欢
新民燃煤污染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比较
多点网格采样在燃煤机组总排口的应用
燃煤电厂主要污染物及其处理研究进展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燃煤联姻生物质困局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