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脉反应性充血指数对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内皮功能的评价价值

2019-10-17 07:12毛樱王芳许伟源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0期
关键词:内皮细胞内皮心血管

毛樱 王芳 许伟源

(绍兴市人民医院特检科,浙江 绍兴 312000)

冠心病(CHD)是目前严重威胁我国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经成为目前CHD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患者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也不容忽视,甚至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而导致患者死亡〔2,3〕。研究显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及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及CHD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4〕。因此对于行PCI的CHD患者内皮功能的准确评价对于评估患者治疗预后有着重要价值。反应性充血外周张力法(PAT)测定机体外周动脉反应性充血指数(RHI)是近年来发展而来的血管内皮功能评估的新方法,可自动、无创、数字化定量反映患者内皮细胞介导的舒张效应,从而有效弥补肱动脉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等评价手段的不足〔5,6〕。本研究探讨外周动脉RHI对老年CHD行PCI术后患者内皮功能的评价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老年CHD患者126例,男75例,女51例,年龄60~83〔平均(69.21±8.94)〕岁。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心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确诊;②年龄≥60岁;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患者至少存在1支主要动脉70%以上狭窄;④可耐受手术;⑤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⑥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或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②合并心肌炎、心肌病及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者;③合并智力障碍、精神异常等患者。

1.3方法

1.3.1PCI治疗 均行标准PCI手术治疗,支架将病变血管段完全覆盖,若进行支架重叠术患者,要求相邻支架重叠长度在3 mm。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2~5 d,术后12个月服用75 mg/d氯吡格雷、100 mg/d阿司匹林;若无相关禁忌证,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受体阻滞剂治疗。

1.3.2研究方法 收集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CHD相关危险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吸烟史、CHD家族史等。

1.3.3外周动脉RHI检测 患者PCI术后检测血管内皮功能,采用EndoPAT-2000无创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仪进行检测,晨起停止静脉血管活性药物12 h 以上,嘱咐患者平卧休息30 min,双臂放松并与心脏平齐,将袖带佩戴在患者左侧上臂,然后将生物传感器分别放置于患者双手食指,开启Endo-PAT软件并记录RHI值,RHI≥1.67为正常,而RHI值越小则表示患者血管内皮损伤越严重。

1.3.4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检测 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 7型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探头频率10 MHz。由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所有患者在血管舒张末期(心电图显示R波时)测量肱动脉前后内膜的距离,分别测量基础值(D0)、反应性充血(D1)血管内径值。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率:FMD=(D1-D0)/D0×100.00%。

1.4随访 患者介入治疗12个月内给予定期的门诊和(或)电话随访,记录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及靶血管血运重建(再次PCI或冠脉旁路搭桥术)等。按照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心血管事件组及非心血管事件组。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行t、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单变量及多变量COX回归风险分析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HI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26例患者随访发生心血管事件31例作为心血管事件组,未发生心血管事件95例作为非心血管事件组。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在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病变血管数、外周动脉RHI及FMD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2.2RHI与FMD的相关性 RHI与FMD呈显著正相关(r=0.621,P=0.000)。

2.3COX风险回归分析心血管事件发生因素 对上述单因素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因素进行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FMD、RHI为影响老年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见表2。

表2 COX风险回归分析心血管事件发生因素

2.4ROC曲线分析RHI对心血管事件预测价值 ROC曲线分析RHI对心血管事件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35,见图1。

图1 ROC曲线分析RHI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3 讨 论

血管内皮细胞是被覆于血管腔面的单层扁平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影响血管通透性、血流稳定、血液凝固和纤溶动态平衡等多种生理功能〔7〕。在CHD发生之前,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危人群中,已经出现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而内皮功能的损伤又进一步促进了CHD的发生发展〔8,9〕。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主要表现包括组织血流灌注异常、血栓形成、血管舒张能力下降及通透性改变等〔10〕。相关研究报道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患者,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能力均出现明显降低,提示血管内皮功能的受损与心血管事件发生有着密切联系〔11,12〕。因此,了解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对于预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具有着重要价值。PCI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传统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13〕。PCI术中运用经皮穿刺技术将球囊导管及其他支架器械送入病变血管,从而使狭窄的冠状动脉得到有效扩张,帮助机体快速回复冠状动脉血运功能,有效改善心肌供血〔14,15〕。

乙酰胆碱诱发试验是临床诊断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的“金标准”,但该试验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测手段,不适合广泛应用,同时乙酰胆碱诱发试验不能用为微小血管内皮功能评估当中〔16〕。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目前早期评估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重要指标,但该检测技术高度依赖操作者的专业技术,且缺乏内皮功能障碍诊断“金标准”,因此在临床中同样难以推广〔17〕。Endo-PAT2000无创血管内皮功能诊断系统是目前唯一获得美国FDA认证的无创血管内皮功能诊断系统,是一种准确可靠的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方法〔18〕。研究显示,RHI可作为评估冠心病高危人群内皮细胞功能的有效的无创检测手段〔19〕。

本研究与临床报道相关结果相似〔20〕,表明RHI可有效预测老年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从而为临床预防干预手段的拟定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内皮细胞内皮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增加自噬保护缺氧诱导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