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与习惯性创业者的创业动机比较研究

2019-10-16 08:14吕贵兴
新财经 2019年15期

[摘 要]文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调查问卷并开展在线调查,利用因子分析法从动机量表提取了两个因子并命名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T检验显示,连续创业者受内在动机影响的程度显著低于组合创业者,其他类型间没有显著差异;组合创业者的创业动机是创业成瘾的表现,其另一个重要的驱动力是继续学习。连续创业者比其他两种类型创业者更容易受到外在动机的驱动。

[关键词]新手创业者;习惯性创业者;创业动机;创业成瘾

[中图分类号]F279.29

1 引 言

从创业研究的焦点看,研究者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错误类型的企业家身上。 Mac Millan认为企业家有三种类型,其中第三种类型的企业家被称为“企业引擎”(Business Generator)。如果想真正了解创业精神,就应该研究习惯性创业者。这可能是最早出现习惯性创业者这个概念,尽管许多企业家在成功创业之前,已经被证实要先创办几家企业(Lamont,1972)。

习惯性创业者可以被分为连续创业者和组合创业者,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经济绩效差异(Robson,et al.,2012;Ucbasaran, et al., 2010)。因而要注意到企业家的异质性,并将企业家作为适当的分析单位,而不仅仅是企业( Westhead,Wright,1998)。

习惯性创业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Mac Millan,1986;Ucbasaran Westhead Wright, 2008)。有多个企业的个人在创业公司中所占的比例和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不成比例。保守估计,习惯性创业者对创造就业的贡献占所有新就业岗位的一半(Sarasvathy, Menon Kuechle, 2013)。

在一个经济体中,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习惯性(连续和组合)创业者拥有相当大比例的新企业。通过新企业的数量来判断创业规模,而忽略连续创业者和组合创业者活动的规模的研究,可能会高估创业者总数,低估特定类型创业者的贡献。对创业者异质性的分析可能有助于制定针对不同类型创业者的政策,而不是为所有类型的创业者提供宽泛的政策(Westhead,et al.,2005)。同样的,教育工作者和商业支持机构也希望传递创业毅力和成功的秘诀。如果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能够区分连续创业者、一次性创业者和新手创业者(即一次性创业者)的行为和贡献,他们会得到更好的信息(Parker, 2014)。

然而,在将创业者视为政策分析的一个单位时,有必要认识到,就其特征、资源、动机、行为和表现而言,创业者并非一个同质的实体(Woo,et al.,1991)。本研究关注不同类型创业者的创业动机。

2 文献研究

Maclelland(1961)关于成就和创业需要的开创性研究激发起了人们对企业家创业动机的浓厚兴趣。更好地理解创业过程和吸引人们进入创业并促进创业成功的变量是一项重要的事业。

传统上,创业的原因(创业目标)被认为主要是经济方面的,然而, 一个人创建企业还有其他动机。 创业动机的主要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驱动理论和激励理论(Carsrud Brannback, 2011)。驱动理论认为,有一种内在的需要(例如成就或自主权)能够激励个人开始新的冒险,以减少由此产生的紧张情绪。另外,激励理论认为人们做事情的动机是外部奖励(例如灵活性、收入或声望等激励因素的组合)。

换个说法,动机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对创业任务的兴趣,外在动机是指遵循一定行为的外在奖励。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并不相互排斥。共同的内在动机包括个人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与之相反,基于财务考虑的动机,对认可的需要和他人的福利是外在动机。经常被引用的创业动机是发现和追求机会(Shane & Venkataraman,2000)。这种行动的动机是建立在企业家精神的吸引力之上的。另一种观点是建立在对企业家精神的激励推动之上的,这种推动源于这样做的必要性。在这种情况下,激励人的不是对机会的追求,而是缺乏或轻视其他选择(Schjoedt & Shaver,2007)。

虽然对于创业的主要动机存在一些共识,但对于新手和习惯性创业者的动机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早期的研究(Donckels et al.,1987)发现财富和物质动机在习惯性企业家所拥有的后续企业中占主导地位。自主是新手创业者和习惯性创业者的主要动机,财富和物质动机等外在动机对于习惯性企业家并不那么重要(Wright,et al.,1997)。有过创业经历的习惯性创业者,必须有强烈的动机继续他们的创业生涯。虽然财富等外部动机可能对他们很重要,但他们很可能从创业中获得个人满足感,并以此来证明自己参与后续创业的合理性。享受和个人满足(和发展)是内在动机,可能比外在动机更稳定,外在动机依赖于外部驱动,而外部驱动可能会改变。进一步细分的研究认为,组合企业家比新手或连续创业者更倾向于强调与财富相关的创业动机。

动机还可以分为机会(拉动)或需要(推动)( Acs, 2006)。因此,创业动机可分为推因素和拉因素。《全球创业观察 2001年报告》认为,持有机会型创业动机的个体是被“拉”进或吸引进创业活动当中的,而持有生存型创业动机的个体是被“推”进或被逼进创业的。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驱动力是实现自治的希望,或者说对独立的渴望,这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拉力因素。寻求自主、创作和宣告(Making Declarations)是自主创业的核心要素(Rindova,et al.,2009)。

对最不发达国家初创企业的拉动因素和推动因素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人民创业的动机各不相同。对南非欠发达地区企業家动机的研究中发现,对独立的渴望、金钱和成就的需要是最重要的(Mitchell,2004)。Akande(1994)研究了尼日利亚企业家的动机,认为对更多金钱的渴望是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对加纳和肯尼亚企业家研究发现,为了生存、增加收入、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等是推动张力(Chu et al.,2007)。这些动机与西方环境一样,也可分为拉动因素和推动因素。但一项对乌干达的研究中,几种应用分析技术均未得到结果来表明最不发达国家企业家的推动因素比拉动因素更为重要。创业动机是一个组合而微妙的结构,拉动型因素主导了推动型因素,因此,作者反对西方文献中的创业动机原型。研究认为,从推动因素和拉动因素来看,一个非常年轻的企业家的动机至少是混合的。研究支持了推式动机和拉式动机可能共存的观点(Aidis,et al.,2006)。

丰富的国外文献为本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支撑。文献关于创业动机的实证研究为设计创业动机量表提供了借鉴。创业者类型划分为本文奠定了研究重点,即不同类型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差异。尽管文献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但综合文献研究方法看,采用因子分析可以提取一定数量的因子并命名作为动机类型,可以与有关研究的动机类型进行比较分析。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调查问卷,利用潍坊创业大学创业培训平台,面向潍坊市中小微企业家开展问卷调查。利用IBM SPSS 24.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并进行因子分析。

3.2 量表设计

鉴于缺乏国内有关不同类型的创业者的创业动机的实证研究,因此动机测量量表参考了国外的实证研究中使用的量表。有研究采用了一个23个题项的五级李克特量表,比较了英国、新西兰和挪威等新企业创业的原因(Shane,et al.,1991)。Sue Birley,Paul Westhead(1994)从文献中找出被描述为创业原因的38个陈述,并进行了试点调查。使用因子分析,将38个题项减少到22个。 研究另外引入了与税收相关的语句,最后的量表题项为23个。最后的模型利用主成分确定的七个组成部分中,有五个与前述11个国家的研究中确定的组成部分相对应,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便于进行比较,本研究在以上文献的基础上使用了一个22个题项的5级李克特量表,删除了“渴望高收入”这个题项,因为它与“创造个人财富”含义很近。

4 数据分析及主要结论

4.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共有1164人回答了问卷。对数据初步整理后保留了答题时间在600秒以上的样本,共有423份。其中,当前拥有1家企业全部所有权的359人,2家以上企业的64人。 按照不严格的界定,连续创业者依次创业,至少有一次创业失败或退出的经历,当前经营1家企业。组合创业者则当前拥有至少2家企业。据此标准,有效样本中连续创业者有104人,占24.59%;组合创业者64人,占15.13%;其余的255人属为新手创业者,占60.28%。

4.2 创业动机量表分析

对创业动机量表的因子分析进行了多轮,量表的22个题项最终只保留了11项。

最流行的判断可靠性的方法是使用Cronbachs alpha系数。11个题项构成的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是0.887,达到一般性研究普遍接受的不低于0.80的标准。另外,在进行因子分析前应寻求样本充分性在0.60以上的Kaiser-Meyer-Olkin(KMO)测度(kaiser,1970)。按照通常标准,KMO值达到0.80~0.90,就认为是“好”(good)的。本研究KMO值为0.881。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小于0.001,也说明该量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除此之外,学者们还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方针,以确保研究所需的样本量是足够的。最受欢迎的最小样本量推荐是200~500名参与者,本研究为423名。反映相关矩阵显示样本充分性的值最低为0.786(提高家庭的地位和威望),表明所有题项适合进行因素分析。从公因子方差看,量表项目萃取后的共同性均大于0.2,项目均应被保留。

采用主成分法进行因子提取,进行最大方差旋转。按照Guttman-Kaiser标准,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有两个因子,累计方差百分比达到60.258%,符合社会科学因子分析中对解释的方差百分比一般认为不低于60%的要求。尽管Guttman-Kaiser 标准可能不能很好地預测数据中的因子数量,其表现良好的唯一情况是当因子的数量远远小于变量的数量且共同性很高时。本研究使用的量表有11项,提取了两个因子,且题项共同性均高于0.5,因此,本研究仍然采用Guttman-Kaiser准则。

旋转后成分矩阵显示,个别项目在两个因子上有较大的交叉载荷。对于主要因素的良好因子载荷必须超过0.50,交叉因子载荷不应超过0.32或0.40 (Costello & Osborne, 2005)。鉴于上面进行因子提取的量表项目已经过多轮筛选,本研究选择主因子载荷大于0.5和交叉载荷不超过0.40的标准,删除低于此标准的数据。

依据上述标准和旋转后成分矩阵,创业动机量表提取了两个主因子,分别包含8个题项和3个题项(见表1)。依据题项内容,可以分别命名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在动机的Cronbachs alpha系数是0.866,外在动机因子的Cronbachs alpha系数是0.871,超过0.80的一般公认标准。

本研究提取两个因子,与有关研究提取多个因子差距明显。有研究中提取了认可需要、独立需要、个人发展需要、福利、财富、减税和间接效益、追随榜样(Birley & Westhead ,1994)7个因子。本研究提取两个因子,一定程度上源于不同国家不同的政策所致,如我国税法没有个人所得用于投资而实行税收减免的规定,因此,为了减税而进行创业的动机就会欠缺。

4.3 不同类型创业者的动机分析

因子提取数量差异并不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文章的重点在于察看新手、连续创业者、组合创业者在创业动机上的差异。为此,计算各样本因子得分并对三种类型创业者的因子得分均值利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4.3.1 正态性检验

T检验要求变量服从正态分布。本研究同时利用图形和偏度峰度系数的Z值进行不同类型创业者的因子得分的正态性检验。Z分数显示,内在动机因子得分服从正态分布(新手、连续创业者、组合创业者因子得分偏度和峰度分别的Z值为0.045、0.827;0.489、0.847;-0.716、1.66;绝对值均小于1.96),外在动机因子不服从正态分布(新手、连续创业者、组合创业者因子得分偏度和峰度分别的Z分数为-6.373、4.717;-3.769、5.117;-3.435、1.489;绝对值大部分均大于1.96.),因此下面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内在动机进行创业者类型的均值比较,而着重分析外在动机的异常表现。

4.3.2 不同类型创业者内在动机分析

数据显示,不同类型创业者的内在因子得分方差相等(方差齐性检验的莱文统计量为1.566,显著性=0.054)。

新手和习惯性创业者的内在动机分析。独立样本T 检验显示,新手和习惯性创业者在内在动机的评价上没有显著差异(均值等同性t检验的t值为0.034,显著性(双侧)为0.973)。

连续创业者和组合创业者的内在动机分析。独立样本T 检验显示,连续创业者和组合创业者在内在动机的评价上有显著差异(均值等同性t检验的t值为-2.344,显著性(双侧)为0.020)。均值差值-0.384,说明连续创业者比组合创业者受内在动机影响的程度更低。

新手和组合创业者的内在动机分析。独立样本T 检验显示,新手和组合创业者在内在动机的评价上没有显著差异(均值等同性T检验的t值为-1.676,显著性(双侧)为0.095)。

新手和连续创业者的内在动机分析。独立样本T 检验显示,新手和连续创业者在内在动机的评价上没有显著差异(均值等同性T检验的t值为1.317,显著性(双侧)为0.189)。

4.3.3 不同类型创业者外在动机分析

利用茎叶图发现,外在动机因子得分呈现明显的左偏形态,主要是18个极小异常值影响了数据分布。这18个样本中,11个属于新手,3个连续创业者,4个是组合创业者。因子得分低代表着受外在动机的影响小,因此,一个未经统计检验的结论是,组合创业者比连续创业者和新手创业者更少地受外在动机的影响(均值依次为-3.07、-2.91、-2.72)。但从样本整体来看,连续创业者更容易受到外在动机的驱动(均值0.069),而组合创业者最少受到外在动机的影响(均值-0.39),新手创业者均值则为-0.19。

5 讨 论

5.1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动机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内在动机是指个體对创业任务的兴趣,外在动机是指遵循一定行为的外在奖励。本研究发现的创业动机被命名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外部动机的三个题项,即“提升家庭的地位和威望”“被我的朋友尊重”“为自己在社会上获得更高的地位”符合关于动机研究中大部分研究的假设,即企业家的动机是外部奖励,如金钱、权力、地位、社会接受度等(Carsrud et al. 2009)。但这部分关于财富的外部动机却体现在本研究的内部动机中,即“创造个人财富”题项。因此,本研究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划分并不像其他研究一样。但换一个角度看,也许不去划分动机类型而直接进行具体的动机项目分析是可取的,因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并不相互排斥,两者都可以激励一个人去从事创业活动。另外一个解释是,不同的人有各种各样的创业动机,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创业的认知也不相同,有的研究甚至在利用因子分析进行推和拉动机分析时没有产生任何因子。因此,相同的动机项目因为认知水平和角度的差异而被归为不同的动机类型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5.2 不同类型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差异

分析显示,新手与连续创业者、组合创业者的内在动机两两组合分析中,只有连续创业者比组合创业者受内在动机影响的程度更高,其他均没有显著差异。因此重点讨论这个显著差异。

从各题项原始分数看,连续创业者依次在“有一个产品的创意,把它开发出来 ”(-0.31)、“挑战拥有一家公司的问题和机会”(-0.27)、“继续学习”(-0.26)、“实现目标并得到认可”(-0.22) 、“创造个人财富(-0.14)”五个项目上的得分均明显少于组合创业者(括号内为分值差)。组合创业者得分最高的前三项为“继续学习”(4.31)、“实现目标并得到认可”(4.23)、“创造个人财富(4.16)。由于外在动机只解释因子总方差的12.56%,因此,这三个题项成为组合创业者与连续创业者的创业动机的重要解释项目。其中,继续学习是与众不同的一个驱动力。

前述不同类型创业者的外在动机的分析结论未经统计检验。而从三个题项的原始得分来看,差异很小,新手、连续和组合创业者之间的均值差最大为0.01、0.08和0.06,因此,忽略不同类型创业者在本研究中外在动机间的差异。

关于组合创业者的创业动机的一个解释维度是所谓的“创业成瘾”。他们有机会为自己通过解决问题的机会或创造一连串成功企业的机会而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对组合创业者来说,一个关键的驱动力是实现别人所说的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的机会。一般来说,与企业创造过程相关的活动、行为和结果与其他被证明具有潜在成瘾倾向的行为体验有很多共同之处。新的事业代表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即从一个无形的想法创建一个有形的商业实体,而掌握这种挑战可以导致欣快感或其他与成就相关的情绪(Pekrun, 2006)。创业所带来的一种解放和刺激基于创业者的概念——他/她是自己的命运的主人。另外,其他上瘾体验一样,创业精神赋予了强烈的社会认同感,更重要的是身份独特性(Shepherd & Haynie, 2009)。总之,创业和创业创造作为一种经验,与研究表明的其他经验有许多共同之处,非常适合发展行为成瘾。组合创业者的创业动机较好体现了创业成瘾行为。

按照上述分析和本研究的分析结论,可以认为连续创业者同样具有创业成瘾的动机特征,但在程度上要低于组合创业者。

6 结 语

不同类型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主要体现为认可需要、时间自由、工作方式自由、挑战性、学习、财富、赢得尊重以及个人与家庭的社会地位提升等。组合创业者的内在创业动机显著高于连续创业者,可以用创业成瘾来解释;其他类型的创业者之间的动机差异不显著或差异很小。上述主要分析结论建立在问答调查的基础上,需要注意可能产生的自我报告偏见及幸存者偏见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创业者特征与创业动机的关系,以及不同的创业动机是否会导致不同水平的创业企业成长性。

參考文献:

[1]MILLAN M.To really learn about entrepreneurship. let's study habitual entrepreneur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86, 1(3): 241-243.

[2]LAMONT L.What entrepreneurs learn from experience[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1972,10(3):36-41.

[3]PROBSON J A,AKUETTEH C K, WESTHEAD P ,et al. Innovative opportunity pursuit, human capital and business ownership experience in an emerging region: evidence from ghana[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12,39(3):603-625.

[4]UCBASARAN D, WESTHEAD P ,WRIGHT M,et al.The nature of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business bailure and comparative optimism[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0,25(6): 541-555.

[5]WESTHEAD P,WRIGHT M. Novice, portfolio and serial founders: are they different?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8,13(3): 173–204.

[6]UCBASARAN D, WESTHEAD P, WRIGHT M.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pursuit: does an entrepreneur's human capital matter?[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8,30(2):153-173 .

[7]SARASVATHY S D,MENON A R, KUECHLE G. Failing firms and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 serial entrepreneurship as a temporal portfolio[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3, 40(2): 417-434.

[8]UCBASARAN D, WESTHEAD P,WRIGHT M. Habitual entrepreneurs[M].Published by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Glensanda House, Cheltenham, UK,2006:10.

[9]WESTHEAD P,UCBASARAN D, WRIGHT M. Decisions, actions, and performance: novice, serial and portfolio entrepreneurs differ?[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5,43(4): 393-417.

[10]PARKER,SIMON C.Who become serial and portfolio entrepreneur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14,43(1)(special):887-898.

[11]WOO C Y.,COOPER A C, DUNKELBERG W C.The develop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typologi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1,6(2): 93-114.

[12]ZHAO H, SEIBERT S E, LUMPKIN G T.The relationship of personality to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nd performance: a meta-analytic review[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0,36(2):381-404.

[13]CARSRUD A L,BRNNBACK M.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s:what do we still need to know? [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11,49(1):9-26.

[14]GIMENO, J,FOLTA T, COOPER A ,et al.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entrepreneurial human capital and the persistence of underperforming firm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 42(4): 750-783.

[15]SHANE S A, VENKATARAMAN S. The promise of e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0,25(1): 217-226.

[16]Schjoedt L, Shaver G K. Deciding on an entrepreneurial career: a test of the pull and push hypotheses using the panel study of entrepreneurial dynamics data1[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 2007,31(5): 733-752.

[17]DONCKELS, R, DUPONT B, MICHEL P.Multiple business starters. who? why? what?[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repreneurship,1987,5(1): 48-63.

[18]WRIGHT M,ROBBIE K,ENNEW C. Venture capitalists and serial entrepreneurs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7,12(3): 227-249.

[19]ZOLTAN A .How is entrepreneurship good for economic growth?[J].Innovations: technology, governance, globalization ,2006,1(1):97-107 .

[20]郭达,张瑞.国际视野中的女性创业与展望——《2012全球创业观察女性报告》述评[J].职教通讯,2018(11):11-19.

[21]RINDOVA V, BARRY D,KETCHEN D.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topic forum:entrepreneuring as emancip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9,34(3):477-491.

[22]MITCHELL B C.Motives for entrepreneurs: a case study of south africa[J].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2004, 13(2):167-183.

[23]AKANDE A. Coping with entrepreneurial stress: evidence from nigeria[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1994,32(2):83-87.

[24]CHU H M, BENZING C, MCGEE C. Ghanian and Kenyian Entrepreneur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ir Motivations, Suc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J].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p,2007,12(3): 295-322.

[25]EEMIEL L. EIJDENBERG AND ENNO MASUREL.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in a least developed country: push factors and pull factors among mses in uganda[J].Journal of enterprising culture,2013,21(1): 19-43.

[26]AIDIS R , WELTER F, SMALLBONE D,et al. Female entrepreneurship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the case of lithuania and ukraine[J].Feminist economics ,2007,13(2): 157-183.

[27]SHANE S, KOLVEREID L, WESTHEAD P. An exploratory examination of the reasons leading to new firm formation across country and gender[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1,6(6): 431-446.

[28]BIRLEY S,WESTHEAD P .A taxonomy of business start-up reasons and their impact on firm growth and size[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4,9(1):7-31.

[29]KAISER H F.A second generation little jiffy[J].Psychometrika,1970,35(4): 401-415.

[30]MACCALLUM R C, WIDAMAN K F, ZHANG S,et al. Sample size in factor analysis[J].Psychological methods, 1999,4(1): 84-99.

[31]吳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20.

[32]TIMOTHY R. HINKIN.A brief tutorial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asures for use in survey questionnaires[J].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1998,(1)1:104-121.

[33]KEITH A. YEOMANS,PAUL A. Golder. The guttman-kaiser criterion as a predictor of the number of common factor[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1982,31(3): 221-229.

[34]MATT C. Howard. A review of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decisions and overview of current practices: what we are doing and how can we impro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2016,32(1), 51-62.

[35]COSTELLO A B,OSBORNE J.Best practices in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four recommendations for getting the most from your analysis[J].Practical assessment, research & evaluation, 2005,10(7): 1-9.

[36]Spivacka A J. McKelvieb A,Haynieb J M.Habitual entrepreneurs: possible cases of entrepreneurship addic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4,29 (5) :651-667.

[37]PEKRUN, R. The control-value theory of achievement emotions: assumptions, corollar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ractice[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6,18(4):315-341.

[38]SHEPHERD D, HAYNIE J M. Birds of a feather don't always flock together: identity management in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9,24(4): 316-337.

[作者簡介]吕贵兴(1968—),男,山东昌乐人, 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潍坊创业大学创业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市场研究与创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