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

2019-10-16 01:32王小玲
新课程·上旬 2019年9期

王小玲

摘 要: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高质量的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学素养,但许多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坚持做到以下几大方面,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做逐一深入阐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解疑答惑。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预习课本的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将预习引导的工作做好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知识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完成自主预习的任务,能够更加高效率地去学习新知识,同时也能体会自身的不足。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语文这一科目的学科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年龄特点,将学生自主预习的效果进行深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将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语文教师在教给学生新课程之前,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预习,每篇课文都有导读和预习的指示,让学生充分、仔细地体会“导读”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要讲述的内容和重难点,循循善诱地逐渐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学生可以把各种教学工具书以及学习的网络途径充分利用起来,进行预习,引起学生加强对预习习惯的重视,对文章预习的深度进行独立思考。语文教师还可以倡导学生小组合作预习,这不仅能够把学生不同的问题相互解决,还能培养学生合作式的预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课程,在这节课中,同学们可以踊跃进行提问和回答,目的就是交流各个同学之间的预习经验,找到适合自己最高效率的预习方法,教师应该告诉学生预习不是机械的,而是有灵活性的,让学生体会到预习方式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自身的预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多阅读文章,通过品味每篇文章的深刻地方,来提高学生自身的思考文章内容的能力,从而提高预习课文的能力。

二、教授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预习,其实也就是课堂教学活动之前的准备,是学生以自己的经验与背景为基础,进行提前的学习工作,取得自己独特的体会以及感受,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预习方式,将预习习惯进行内化,让学生的课前预习变得高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将预习方法渗透给学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要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每篇文章都有本身的“文眼”,其实,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在预习的时候,教师能够抓住文章的主体思想以及中心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课堂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于课文相关背景资料进行预习。语文教材当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很广泛,这其实就给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载体。课文的背景资料是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对于这些资料进行恰当合理的应用,不仅能够起到激发学生的閱读兴趣的作用,还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预习的过程当中,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进行积累,对文章内容当中的佳词、佳句以及佳段,可以采取摘抄、熟读或者背诵的手段进行积累。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预习习惯的形成

高效率的预习不仅能够很好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增强学生的独立学习的意识以及习惯。首先,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了解预习的目的,目的是和兴趣相互作用,互相贯通,并且互相影响的。其次,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在面对学生的预习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进行表扬和赞许,将学生对于语文预习的兴趣在这种欢乐感觉当中激发出来。同时,小学语文教学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美育作用,以人文教育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在对于学生的预习习惯进行培养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的审美,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以及志趣。在对于教学活动进行组织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明确直接地提出任务,让学生在对课堂内容进行预习的时候,将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进行圈画或者记录,对于优美的句子还可以进行仿写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思考和探究,感受语文当中的美。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不断深入发展的当今,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预习能力的培养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加强他们自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在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提升的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翟丹.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能力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小学语文,2016(9).

[2]王双五.小学语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小学教育,2017(1).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