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 要:现阶段,我国倡导立德树人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是工作主导者,因此班主任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基于此,主要阐述了将激励方式融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之中的策略,以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班主任德育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激励方式;班主任;德育工作
从很大程度上看,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与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有较强关联,为了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班主任要重视其自身的德育工作质量。要在德育工作中充分融合多种科学的激励方式,从而为学生往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一、激励对策之实现学生德育自律
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若想做好德育工作,提升德育质量,就要确保学生具有自律性,自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为往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培养学生自律品质时,班主任若依旧使用《学生守则》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当学生做错事情后,通过体罚或其他惩罚方式使其意识到错误并改正,易出现反效果。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完善,此种传统德育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不但无法纠正其错误行为,而且学生会变本加厉,做出更过分的行为。因此,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自律意识,班主任应当在德育工作中融入激励机制,使学生在班主任的夸赞中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益处,从而主动约束自身行为,潜移默化地养成正确习惯。具体而言,在依照《学生守则》进行德育时,班主任要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将其评选为最佳德育学生,以此发挥榜样效应,激励更多学生养成良好的行為习惯,提升德育工作质量。而且在此激励下,最佳德育学生会在今后生活中更加严格对待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品质。值得注意的是,在将激励方式融入德育工作中时,并不代表不需要对学生进行惩罚。若是学生出现过度的不良行为,那么此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惩罚,可以让其打扫班级卫生、擦黑板等,实现奖罚并施,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激励对策之符合学生心理所需
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育活动提出了更多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育。因而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为有效发挥激励方式的作用,教师要依照学生的具体发展需要,特别是学生的心理发展所需,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学生适当的激励。只有学生认同班主任的德育内容及行为规定,并发自内心的接受后,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工作之中,并且在参与过程中获取更多知识。为此,班主任在进行小学德育工作时,要仔细观察每名学生的行为举止,并与其进行亲切的交谈,以此了解每名学生的心理发展所需,然后使用激励的方式来填补其心理需要。另外,大多数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得到班主任的肯定,所以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时,要以欣赏的态度来看待每名学生的进步,并通过班会、家长会等活动来表扬学生的进步,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触动其心灵,在往后的学生生活中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比如:某位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其从未有迟到早退,或是不认真听讲等状况。为此班主任要在家长会上表扬这名学生的优秀表现,同时鼓励他人要学习其品质。在此种激励方式下,其他学生会规范自身行为,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讲,而此名学生也会在班主任的鼓励下继续保持良好习惯,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活动之中,进而提升德育工作质量。
三、激励对策之联系生活实际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念,其原理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因此,不论是教育活动,还是班级管理活动,班主任都要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活动的展开。在进行德育工作时,班主任要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从日常小事着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从而使其在生活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比如:在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德育工作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见到长辈、领导、老师时要问好;在未经他人允许时不可随意翻动他人物品;在轮到自己值日时,要积极主动等。与此同时,还要将学生的日常表现情况及发展状况记录在册,将其与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并以物质或是口头表扬等方式激励学生养成更加优秀的行为,从而促进其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在班主任进行小学德育工作时,传统的德育方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的成长需要,因而班主任要在德育工作中融入多种激励方式。通过奖惩结合、满足学生心理所需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改善学生现有的不良行为,使其养成正确的言行举止,以此提升其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邓焕清.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4):37.
[2]赵贺.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论,2019(8):156-157.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