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建萍
摘 要: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幼稚单纯的心理特征,对其进行悉心教导与帮助。为小学班主任能够更好地进行低年级管理工作提出相关有效对策,以此来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培养起良好的思想品质与学习习惯,为下一阶段的学业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低年级管理工作;对策
低年级的小学生此阶段正处于各种品质习惯的养成期,是思想认知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在此成长阶段中,由于其情绪多变、自控自理能力差,所以教师必须对其进行悉心引导,创建优秀的班集体,与小学生成为朋友,全面促进小学生综合发展。
一、关爱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班主任在进行低年级管理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低年龄与幼稚心理。对于自控力较差的学生给予悉心指引,抱以“爱心、关心”的心态去对待学生,不应产生急躁、不耐烦等行为。在教育学生时,应将其视作自己的孩子,给予关心与爱护,为其创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每个人成长过程都离不开学校与老师的教育,而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似鱼与水一样,教师悉心教导就像池中水,若班主任对学生缺乏爱心教育,可见学生的前景堪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因为处于低年龄段的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模仿欲望,教师的良好行为与品质会对其造成耳濡目染的影响,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教师在实践管理工作中,可以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组织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了解学生,并且向学生灌输友爱互助的品质。此外,教师需要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为学生树立好品质的榜样,比如,通过书写工整、不乱丢垃圾、诚实守信这些日常小事来进行榜样力量传播。
二、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
小学班主任在低年级进行教学工作时,需要了解各个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高低,在课堂教学中不可操之过急。对于学习上稍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耐心引导,对课本知识展开详细解答。对于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在平时学习中尊重学生,在彼此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其的不良行为习惯严格要求改正,不能任由学生形成唯我独尊、娇生惯养的坏习惯。同时教会学生尊重与关心他人,教师可在班会时间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献爱心”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如何关心他人。教师应对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仔细考察,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在班级里树立起好榜样,并且给予奖励和表扬,充分调动起其他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在课余生活中,要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学生在上课期间需认真听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小学生通常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所以应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评比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明白竞争与合作的含义。此外,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重点应在于讲礼貌、讲纪律、讲文明这些方面良好品质的培养。
三、与小学生交知心朋友
班主任在进行低年级的管理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进行“耐心,爱心”的悉心教导,与小学生成为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想法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自然会形成自身独特的兴趣与爱好,教师需公平对待每位学生,并给予足够的信任。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对于不属于原则上错误,教师应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在尊重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难堪的状况,令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对于错误之处引导其主动进行改正。由于各个学生的家庭环境、教育条件有所差异,班主任更应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知心朋友”的身份引导其努力学习,让他们明白这样才能在未来走上更好的发展道路。
四、创建优秀的班集体
创建优秀的班集体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做的每件小事都影响着班级的氛围,因此,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才能形成良好的风气与学习氛围。创建优秀的班集体应该要树立起“以班为家,荣辱与共”的思想观念,比如开展班级座谈会与班队会,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调动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白,目标的实现需要点滴积累,需从每件小事做起。而班主任对于学生每次微小的贡献,需要进行肯定与表扬,通过言语上的鼓励使学生明白,为班级做好事是光荣并且值得赞扬的,以此来创造团结、优秀的班集体,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学校的目的是以育人为本。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对小学生教育工作愈发重视,在此种环境下,更加强调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与快乐学习。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来讲,班主任需要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全面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郭凤霞.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思考[J].赤子(中旬),2014(2):381.
編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