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霞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不得不说,从传统教学观念转变,运用切合课堂教学、契合教材内容、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数学教学正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当然,在实践教学中一些问题的出现也不容忽视,个别教师对新课改精神领悟不够,落实低效,这些都会成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阻碍,小学数学教学奏响关系、兴趣、质疑“三步”曲,才更具活力和生机,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关系;兴趣;质疑能力
不得不说,尽管素质教育的倡导已经多年,应试教育依然还是当下实施新课改、践行素质教育的受困因素,既然“满堂灌”无法再登课堂,有个别教师的教学实际上“换汤不换药”,看似平添了趣味,实则表面现象、走走形式。尤其是小学数学课,这种需要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并从感性向理性过渡的学科,岂能是教师的简单授课就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因此,教师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奏响“三步”曲,才更具活力和生机,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构建现代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前提
曾有人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听上去似乎带有偏见。但是,学生之所以能够投入听讲,爱上数学,首要的就是教师所付出的一份爱心,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诚关爱与关注,从心理上对教师产生亲近,从而主动沟通交流。教师将自己对学生情感的投入渗透在一言一行上,如,教学“比较分数大小”一课,教师用温和的语气提出问题,并多用一些柔性的,征求意见式、启发式的语言表达,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被尊重,其兴趣和主动性也会提高。教师提出,“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大家能分别举一个例子吗?”“师:请大家分别说出这三种类型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给予学生交流平台,组织小组讨论。)用这样的问句式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调动已有的数学知识,并就解决问题而积极回顾所学,并主动探寻答案,教师恰到好处的问话,能够对促进学生的思维与逻辑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这正像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和不断打造的教学空间。诚然,利用趣味游戏或者是故事渗透,抑或是一些趣味竞赛活动等,都是做足了“趣”的文章,殊不知,热热闹闹背后究竟教学是否达到效果,是否能够与预期的目标相一致,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抓住趣点,围绕学生,才能让趣味游戏等不走形式。当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时,必然会使学生认真进入思考之中,主动探究知识,获得知识。如,教学“对比图形”一课中,教师在导入环节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小故事,并利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这是一个夏天,小蜻蜓飞来飞去,在草地上捉蚊子,一只花蝴蝶飞了过来,围绕小蜻蜓看不停,小蜻蜓有些生气说,“为什么看我?”花蝴蝶说,“我和你是一家人呀?”花蝴蝶还拉着小蜻蜓去看黄树叶,说他们都是一家人,大象伯伯来了,听了花蝴蝶的话,他也告诉小蜻蜓和黄树叶,“的确,在图形世界里你们确实是一家。”大象伯伯说的对吗,学生被故事吸引,也被问题激发了求知欲望,这也为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小学生感性大于理性的思维特点,教师将教学内容加以再创造,将其改编成游戏或者是竞赛等,将数学知识渗透其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促使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也使体验更为深刻,从而在游戏任务中发展自我意识。
三、质疑是发展学生思維的关键点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最终目的是解疑释疑。只有学生通过努力和不同的学习形式解疑,才能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有疑,教师妙在如何引导,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只有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过程,主动开动思维,才算是学生实现自我认知的一种提升和深化,学生才能在思维中建立质疑(猜想与假设)—思维论证—实践运用—结论内化的学习新知识的框架。如,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时,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点,“四位数减法可否从高位减起?”这一疑点甚至让教师和学生都吃了一惊,怎样解决这一疑点,教师让学生根据具体的计算题进行探究,分小组进行,教师巡查引导,各小组根据实际计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同时教师又加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教材中选择从个位减起”,引导学生“高位”与“个位”都进行计算,并进行比较,当学生从亲身计算中得出方法不同,计算的简便性则不同的体会,有些方法尽管可行,但是却容易造成效率低,反而变得繁琐,没有可取之处。教师引导步步到位、循循善诱。当初提出疑点的学生也在参与中获得了对自己疑问的完整解释,记忆深刻,收获颇丰。与此同时,学生个人产生质疑并积极思考,学生的源动力就最大化地在被激发和活跃,这也为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因为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上,以及对发现问题的质疑上,学生有所思所想,才会在共同讨论中阐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人人都参与,这样的合作学习才算是有效的。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数学教师一直以来不断实践和探究的课题,尽管是老生常谈,但是有效性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作为教师从教学观念的转变,从培育教学土壤的情感投注,从教学方式方法的恰当运用,从围绕学生主体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习得数学知识,促进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润霞.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J].学周刊,2019(12):95.
[2]施云娟.奏响数学课堂“三步曲”[J].学周刊,2013(36):113.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