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朋
【摘 要】 高二是三年制高中教育阶段的中间学段,承接高一,下启高三,是高中生逐步显露个人英语语言能力与学习能力的过渡阶段。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潜能,高中英语教师应该以衔接教育理论提升高中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规范高中生的英语学习行为。本文将从逐步增加学习任务、逐步突出学生权利、逐步显化解题策略三个角度分析衔接教育理论在高二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 高二英语 衔接教育 策略分析
当学生进入高二学段之后,便能经常听到高中英语教师强调高二这一“分水岭”学段的重要性,而事实证明,大多数高中生也会在高二学段逐步进入学习稳定期,需要高中英语教师在保证学生现有英语学习水平基础上提升高中生的英语能力,为学生取得高考英语成功做好准备。为此,高中英语教师应从课堂知识容量、英语学习方法、英语解题策略等多个角度出发,逐步提升高二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与应试能力,强化高中生的学习效果。
一、逐步增加学习任务,训练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
當学生进入高中学段之后,便能直接感觉到高中学段的英语知识理解难度、英语知识量与初中英语并不是同等级的,所以他们会努力适应高中英语的学习特点,教师通常也会尽可能降低学习难度。但是,在高二阶段,学生基本已经适应了高中英语学科特征,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接受能力。对此,高二英语教师应该逐步增加学习难度,帮助学生突破自我与学习极限,全面开发高二生的英语学习潜能。
就如在“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一课教学中,我便认真分析了本班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将本课知识教学目标定为:学习本课生词以及一些与节日有关的英语表达方法;汇总情态动词的语法知识,利用本课语法知识描述自己熟悉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两个学习任务汇总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还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所以学生必须保持紧张状态,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这两个学习任务。实践证明,本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较高,多数学生都完成了本课学习任务,认为自己学得十分充实、满足。
二、逐步突出学生权利,引导学生实现主动学习
我国中小学教育有这样一个教育特征,即学生年龄越小,教师的掌控度就越高。在高二学段,学生已经积累了充足的英语学习经验,能够借此探究英语知识。所以,高二英语教师要尝试放手,逐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无意义学习行为,促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我们可以在高二学段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那么也可为高三英语做好准备,稳步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
就如在“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一课教学中,笔者将5名异质学生组成英语探究小组,要求学生在同伴帮助下掌握本课重点词汇,根据课文内容了解每一个新单词的词义、词性与使用方法,进而再在课文中提炼宾语从句与表语从句例句,初步完成课文翻译任务。待合作探究学习结束之后,高中生要认真展示本组探究结论,分析宾语从句、表语从句的具体用法与句型结构,尝试自主造句,检验自己总结出来的语法规律是否正确。在本节课上,每个学生都进行了积极的英语思考,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英语才能,感受主动学习的幸福与美好。
三、逐步显化解题策略,训练学生的英语解题能力
我国一直都是用考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的,高考英语更是直接决定着高中生的发展走向。在整个高中生涯,学生必须完成大量的英语练习与考试任务,从各类题型中总结出规范的解题策略,以便在高考英语中灵活应用,保证解题的正确率。对此,高二英语教师应该显化与汇总各类题型的解题规律,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解题技巧,逐步提升高二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为高考英语做好准备。
就比方说在高考英语中分值比重最大的阅读理解题目便有很多解题技巧。受到国家文化的影响,英语文本通常都是直来直去,经常在题目、文章开头与结尾表达文本主题,便于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另外,常规的英语题目会按照行文顺序进行提问,学生应该研读题干,快速定位提问区域,从原文中找出答案。然而,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目所收录的文本通常会用一些长难句来迷惑学生,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学生却可以首先摒弃从句内容,直接阅读主句信息,通篇理解文本内容,然后再在细节题中针对性地阅读从句内容,即可快速、准确地完成阅读理解解答任务。
总而言之,高二是十分关键的一个学年,部分教师会将高三学年的英语知识压缩在高二英语教学活动中,所以高二英语直接关系着高中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现实中,高二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发育特点逐步改善英语教学活动,全面优化高中生的英语素养,促使高二学生积累成功的学习经验,坚定高二生的英语学习信念,全面开发高二生的英语发展潜能。
参考文献
[1] 王琼.衔接理论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以长春市某高中高二学生作文为例[J].英语广场,2017(09):160-162.
[2] 卡米拉·艾尔肯.词汇衔接在高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