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皓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是从而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结合和群众文化工作的繁荣发展。本文分析了营口市望儿山母亲节的民俗文化,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地及其省内民众进行抽样,认识到家乡民俗文化在传承和发扬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保护民俗文化势不可挡。
关键词:望儿山;母亲节;民俗文化
一、前言
从书面语来说,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其实也就是指民间风俗。在业余时间我也做了有关营口民俗的一个调查分析,发现我们对于民俗的概念以及认识只是浅层次的,其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那么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关营口民俗之望儿山母亲节的文化现象分析。
二、望儿山母亲节民俗起源
营口望儿山母亲节,也称“熊岳望儿山母亲节”,始创于1995年。
关于望儿山母亲节的这个民俗是起源于一个期盼儿子早日学成归来的感人传说。在母亲天天盼望儿子归来的地方隆起了一座高山,此山就命名为“望儿山”,并在山顶建起了慈母塔,在山下修建了慈母馆。千百年来,当地人民一直保留着敬母的民风。在母亲节当天,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敬母爱母活动。如今的望儿山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母爱为主题的旅游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辽宁省的十大节庆之一。
三、历届母亲节
从1995年5月6日第一届中国望儿山母亲节在此举办起已有24年的历史了。望儿山母亲节的活动不仅带动了营口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还提高了营口尊老敬老的文化知名度,提高了营口的地位。首届营口望儿山母亲节办于1995年5月6日,此届母亲节一共接到了美国、韩国等国家喜贺多达20份,投资意向达2,100万美元,可见首届望儿山母亲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影响最大的归属于第二十五届中国望儿山母亲节。为迎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纪念日。本年举办了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思想的第25届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以彰显祖国母亲的宏大业绩。本届望儿山母亲节力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四、调查研究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结果
我们分别对30名营口市市内居民、20名辽宁省其他地区居民展开对望儿山母亲节民俗了解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营口市内大多数居民对家乡望儿山民俗文化印象较深,对其也颇有耳闻。但在青少年以及儿童这个年龄段里,认知程度明显不够。更多的展现出陌生和不感兴趣。而在辽宁省内其他地区,更多人表示出仅仅是了解程度,甚至有许多中年人对这种民俗文化很陌生,如果不是这次调查,他们都不知道有望儿山这座历史名山,这对家乡人来说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
(二)调查结果讨论
调查一共进行两天时间,在调查的过程中,有一位年迈的老爷爷令我印象深刻。当我向他提及望儿山母亲节的时候,他的表情突然变得凝重了,看起来他是一位有故事的人。他告诉我他每年都会去望儿山纪念自己去世多年的母亲。他向我阐述了自己母亲年轻时的不容易,他说他自己是一位退役军人,很少回家,他的母亲就像望儿山上的母亲一样天天盼着他回家。他还说自己非常想念自己的母亲,告诫我要孝敬自己的母亲。在谈话的最后他表示他会把望儿山的传说告诉给自己的子子孙孙,让他们时刻铭记这段历史传说,好好孝敬自己的母亲。和这位长者之间的谈话让我感到了家乡民俗文化的力量,同时也让我感受到望儿山民俗文化在老一辈心目中的形象。但是实际的调查中像这位长者这样铭记这段传说的人不多了。
营口市望儿山母亲节的民俗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时时演变,但总体的传承却呈现出消极的态度。由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对望儿山母亲节熟悉的都是年龄较大的人群,而大多数当地的年轻人对这一习俗比较陌生,儿童更是没有听说过。省内其他地区的人对此更是陌生。在调研的过程中还发现,更多的人对于营口市家乡民俗文化不了解甚至也呈现出不关心的态度。
五、结语
家乡民俗文化振兴是保护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其作用不可小觑:
(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家乡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内容,丰富的民俗文化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一个地区民俗特有的形式,更蕴含着民俗文化中仁爱孝悌优秀传统美德。客观上说,在中华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一个地区的优秀民俗文化仍然魅力无穷,光彩奪目。
(二)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
家乡民俗文化是家乡生活深深地烙印。正是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含义,指引着人们把民俗文化传承下去,并逐步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增强对家乡民俗文化保护的意识
加强家乡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有利于为民俗文化在未来的发展的过程中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另外,还应该加强民众对于家乡民俗文化的保护,避免外来腐朽文化对其侵犯,更应该加强权威意识,对于属于家乡的文化财产予以保护。
参考文献:
[1]黄荡,邓新财等湖北恩施土家族民俗文化调查报告[J]新西部,2014,03:42-43
[2]赵玮乡村民俗文化振兴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文化视野,2018,08: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