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9-10-16 02:13向晓辉
考试与评价 2019年9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

向晓辉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笔者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为教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有效性

小学生识字量有限,在课堂朗读的时候,由于学生生字认不全,或者由于学生性格内向担心被批评,很多学生并没有专心朗读,而是只张嘴不发声甚至不张嘴,朗读积极性不高。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跟着一起朗读,只能在朗读前给学生强化字词句子的讲解,这自然会影响朗读的效率和质量。但课堂朗读学生参与度不高,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推给学生的基础不好,教师应该能够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能力,才能有效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 课堂朗读教学定位不合理

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度较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完全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朗读教学无法直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对课堂朗读教学的重视度较低,导致课堂朗读教学过于形式化,教师往往会草草了事,然后直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除此之外,单一的课堂朗读教学形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很大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对课堂朗读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

2. 语文教师定位不合理

在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语文教师无法自行开展课堂朗读,导致学生被动地开展课堂朗读,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低,甚至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朗读中。很多语文教師认为朗读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领读,学生跟着读,然后再让学生反复阅读几遍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语文教师对自己的定位不合理,没有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把控着整个朗读课堂,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无法凸显出来。

3. 课堂朗读教学模式单一

课堂朗读是学生语言实践的关键工具和手段,可以把文字和学生连接在一起,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好和魅力。但是,从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可以看出,课堂朗读教学形式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课堂朗读教学目标,学生没有得到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对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灵活度的运用分段朗读,提升朗读有效性

大多数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基础不好,朗读过程中字、词、句不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有效的完成朗读,教师可以将朗读内容适当分段。将长篇的朗读内容分成段落,并在学生段落性朗读后进行总结和讲解,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参与朗读的难度,让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始终聚精会神的跟着同学一起朗读,通过阶段性的字、词、句讲解,还能够将教学活动融合到这个朗读活动中,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学习一边成长,最终扎实的掌握整篇文章的学习内容,从而更好的完成朗读。

例如,在语文版小学二年级《卢沟桥的狮子》朗读教学中,由于生字比较多,二年级的学生如果通篇朗读起来难度很大,为了让学生更乐于去朗读,我将课文按段落分成三部分朗读,并带着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学习,学生通过这种分段朗读的方式,对知识的掌握可快啦,朗读积极性也十分高。

2. 开展多方式的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朗读积极性

朗读作为一种群体性的学习活动,如果在朗读中加入角色扮演、分组合作等方式,是极具趣味性的。在朗读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朗读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整篇文章的朗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积极性,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情感脉络的掌握,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这种角色扮演或分组合作的朗读方法,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让学生能够提前对朗读的内容主动的温习和预习,提高课堂朗读效率和教师教学效率,对提升小学语文朗读课堂的有效性效果显著。

例如,在语文版小学三年级课文《兔子和狼》的朗读教学中,我组织学生以分组的方式,开展角色扮演的朗读活动。在朗读中一组学生扮演兔子,一组学生扮演狼,另外两组学生还读旁白。通过这种分组角色扮演的朗读方式,让课文更加生动化和有趣化,学生朗读积极性特别高,在课后学生还将这篇课文排成了课本剧,不仅课堂气氛十分好,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3. 教会学生朗读方法,提高学生朗读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朗读内容,包含散文、故事、诗歌、说明文等多种文体,不同的文体朗读的方法和方式是不同的。但小学生并不知道在遇到文体的时候如何朗读,是需要更多的融入情感,还是需要朗读的声音要更平稳。这也是学生朗读效果不好的原因。为了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提高朗读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朗读。学生只要掌握了不同文体的朗读要点,那对文章的内容和情感的把握也更好,朗读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例如,古诗的朗读方法,就和说明文有显著区别。朗读古诗的时候,重点是要融入诗句的意境,并根据诗句的意境和内容调整声音和气息,教师在古诗朗读前就要做好朗读示范,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文体朗读的要点在哪里,从而让学生朗读课堂更有意义,得到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虽然朗读人人都会,但课堂朗读的好与坏,却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教师教学进程的开展。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朗读的重视,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朗读课堂的有效性,让朗读成为学生学好语文的契机,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赵艳华.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设置与教学实践方式解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9):163.

[2] 李辉.关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1):179.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