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瀚伟
无论是衡量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似乎都离不开两种标准,一种是物质的,另一种是精神的。若以实力论的话,那便可称其为硬实力和软实力。文化品牌是以文化为核心整合各种经济要素而形成的一种概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文化品牌更是精彩纷呈,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兴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全球化”进程提速加快,已从传统的“引进来”转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并举、齐头并进的格局。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求索过程。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70年出版业的发展是新中国文化发展的缩影。”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成立,受政务院领导及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指导,主管建立及经营国家出版、印刷、发行事业。新中国成立后编写出版第一批教材和扫盲识字课本,成为了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开端。
改革开放解放了出版生产力,中央出版社恢复了业务,地方出版社放开了权限,一批高校出版社相继成立。党的十六大之后,出版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文化市场对外开放,国内外出版机构的合作也逐步增多。中国现在的出版总量和出版品种都是世界第一。
不止是出版,其他文化产业也在曲折中逐渐打下基础、站稳脚跟。首先是文学作品在国外受到很大追捧。无论是当代文学还是网络文学,近年来,我国文学领域在走出去的道路上跨出了一大步。
2012年以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曹文轩等接连折桂国际文学大奖,中国文学正成为世界文学越来越重要的创造性力量。中国作家与世界对话的自觉和自信大为增强,中国当代文学正以独特的中国魅力参与世界文学的建构,丰富世界文学的面貌。
与此同时,电影产业也迎来黄金时期。从1949到1966年的17年是新中国电影起步期,中国电影在经历了这17年的打造后,已经拥有了“一份庞大的产业,家底坚实而雄厚”。
从2008年开始,中国电影产业进入了高速增长的十年,十年间,中国电影票房以年均35%的速度节节高升,堪称“黄金十年”。去年,全国银幕总数已突破6万块,稳居世界首位,中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600亿元,已经稳居全球电影票房第二的位置,国产电影票房占比也超過进口大片,达到六成。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者、上海品牌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姜卫红对《中国名牌》表示,中国的文化品牌越来越朝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方向发展,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极大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改革开放伊始,大量的文艺作品重新被译介进来,加之西方大众媒介艺术的引进,中国各界纷纷对文化产业展开讨论,其焦点涉及文化是否可以产业化、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等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指出,党的十六大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概念提了出来。这是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重大理论突破,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逐步发展起来。这一阶段,电影、出版等领域开始了走向市场化的探索,一大批文化类企业开始涌现出来。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此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取得重大成就。这一阶段,我国基本完成了出版、影视制作、发行、广电传输、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首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等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大量有自生能力的文化市场主体出现,文化企业主体不仅具有自生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而且还能制度化发展,达到社会投资的一般盈利水平。
在新旧动能转换、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以网络游戏为代表的“新文化”正在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开始,中国游戏市场收入一直稳居全球游戏市场头部位置。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庞大的人口红利给了网络游戏发展的沃土。一款火爆的网络游戏的用户数可达上亿之多,甚至可以有几百万人同时在线。
盛趣游戏是中国最早的游戏公司之一。2005年,盛趣游戏宣布《热血传奇》、《传奇世界》等游戏采用“游戏免费,增值服务收费”模式,开创网络游戏盈利新模式,推动了游戏产业变革。
“从2011年开始,全球掀起了创客文化浪潮。党的十八大以后,创客在我国迅速发展,我国的创客将技术创新探索扩展到文化创意和更大范围的创业活动中,大力发挥草根创业者的无穷智慧,有力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金元浦对《中国名牌》表示,文化产业在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入高速发展期,出现了文化创新创意创业的新高潮。
而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表现最为突出的特征便是文化与数字技术高度融合。5G技术、大数据、VR设备、全息投影新技术的不断投入运用,拓展了数字文化产业的边界,为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方式带来了变革。视听设备的升级换代,促进了网络视频产业强势崛起。
8月30日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9 年 6 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7.59 亿,较2018年底增长3391 万,占网民整体的88.8%。各大视频平台进一步细分内容品类,并对其进行专业化生产和运营,行业的娱乐内容生态逐渐形成。
在数字出版方面,理想国是一个极好的例子。理想国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出版公司于2010年秋推出的文化品牌。其以人文、艺术类图书出版为核心,如今已逐步涵盖影视传媒、创意产品、文化活动等多个方面。在“互联网+”的时代,理想国积极与网络新媒体开展跨界合作,于2015年春推出“看理想”影像计划,针对青年读者群体新的阅读习惯,用影像呈现文化,拉近了纸质出版物和青年读者群体的距离。
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便是要形成文化产业群。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企业群。这些文化企业通过上市和并购实现规模迅速扩张,形成一条利用移动互联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加快了跨界融合的速度和规模,大大提高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总量和质量,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金元浦表示:“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主导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走向,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大拓展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数字技术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数字技术创新促使文化生产要素不断实现优化组合,使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走向成熟,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趋势逐渐显现,各地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完善。2018年,我国已有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实验园区和335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进一步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中国文化产业的集群化、产业化发展,不仅仅是产业本身的进步,更是了解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技术的发展给文化品牌产业化带来了极大了利好,电影《流浪地球》的制作中使用了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视听效果,令观众叹为观止。
此外,数字技术发展更使得中国的文化产业能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更快更好“走出去”,提高中国文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自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斯瓦希里语版成功登陆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开始,在国内荧屏上活跃着的当代中国青年形象如今已漂洋过海走进了非洲观众的心中。在当地,很多男青年看到中国女性,甚至会喊出电视剧里女主人公“豆豆”的名字。
时至今日,我国文化对外贸易出口成绩斐然,文化产品的进出口总额也在不断扩大。根据相关数据,2018年,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023.8亿美元,为2005年的5.5倍,其中,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84.8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43.2%,占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的18.1%。
“在现代化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要一步彰显品牌经济的地位。”姜卫红表示,文化领域要着力培育世界级品牌,并且以此为载体,统筹整合世界性资源,塑造中国品牌新形象,实现中国品牌对世界的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