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静
8月26日,工信部正式对外公示了十大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事实上,去年4月份,工信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组织申报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经过一年多对申报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的考量审核评审,最终评选出十大“双跨”平台。
根据工信部资料,我国具有一定区域、行业影响力的平台超过了50家,此次遴选公示的十大“双跨”平台无疑代表了“双跨”平台中的优秀者,那么这十大“双跨”平台究竟怎么样?反映了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什么状态?为此,本报《工业互联网世界》编辑组采访了有关企业及专家。
十大“双跨”平台究竟怎么样?
其实,在去年5月份,工信部印发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底,我国将实现“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其中便包括要遴选出10个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平台。
那么这十家“双跨”平台能否代表国内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水平及现状?工业互联网专家、赛迪研究院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杨春立在接受《工业互联网世界》记者采访时表示,这10家平台中,除华为和富士康之外,其余8家均获批2018年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的支持。从目前看,这十家“双跨”平台能够代表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现状。
此次评选对申报企业的平台能力重点围绕平台资源管理能力、服务能力两个维度进行评价,共包括九个方面细化指标。
其中對平台资源管理能力的评价注重工业设备管理、软件应用管理、用户与开发者管理、数据与平台运营管理等能力。平台服务能力评价注重存储和计算服务、应用开发服务、平台间调用服务、安全防护服务、新技术应用服务等能力。
杨春立表示,与2017年底相比,十家“双跨”平台在设备联结数量、数字模型数、工业APP数、活跃用户数、活跃开发者数等衡量平台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指标方面,均大幅增长。
虽然平台发展呈现“喜人”的良好态势,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杨春立告诉记者,从十家“双跨”平台关键衡量指标的有关数据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一是平台供给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面向多个行业领域的共性技术、知识、工具和模型的供给能力等方面基础仍然薄弱。
二是工业PaaS服务能力不足。尽管与2017年底相比,十家双跨平台的机理模型从个位数增长到两位数,但是这些平台对工业领域行业机理、工艺流程、经验知识积累仍显不足,尚不能满足工业应用场景的需要。
三是面向工业APP的开发生态尚未建立。与2017年底相比,有的双跨平台APP数量有几十倍的增长,活跃开发者数几百倍的增长,活跃用户数也达到数以千计,但是工业APP开发与工业用户相互促进、双向迭代的双边市场生态仍未形成。
平台发展下一步怎么办?
杨春立认为,要想解决目前平台发展存在的问题,下一步需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环境和测试床,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功能迭代、服务创新、行业落地和智能演进升级,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自身能力。
二是推进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双创”有机结合、互促共进,加快研发、制造、管理、商务、物流、孵化等创业创新资源数字化改造、在线化汇聚和平台化共享,培育基于平台的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
三是着力培育行业共性知识开放的开源社区,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开放开发工具、知识组件、算法组件,构建开放共享、资源富集、创新活跃的工业APP开发生态,确保行业机理模型“跟得上”。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联合联盟、协会等组织举办工业互联网“双创”开发者大赛,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双创”新生态,
四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制造业“双创”等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产业链构建、重大应用示范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提升和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建设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心,加强产融对接,打通技术、组织、商业、资本之间的分割与壁垒。
五是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人才。开展工业互联网人才需求分析,调研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需要设立哪些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具备何种技能,掌握这些技能需要开展哪些培训?加快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和新工科建设。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十大“双跨”平台中,最早成立的平台是在2015年,这些平台的发展时间均在两三年之间,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从数百家平台中“脱颖而出”成为“双跨”平台,背后都有强大的实力背景做支撑。记者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大企业为背景孵化而来,其迅速发展的原因可能是依靠企业本身具有的资源整合能力。
事实上,这十家平台能成为“双跨”平台早在意料之中。在去年11月1日举行的“2018年中国(绍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上,由赛迪智库信息化研究中心和《通信产业报》联合推出的“2018中国工业互联网活力指数暨工业互联网平台活力榜”中,这十家“双跨”平台均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