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景春
摘 要 从数学的这一学科属性来说,它与其它的学科不同之处在于更注重基础,同时也属于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颇为重要的一环。在数学学科中,老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模式开展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同时还能将一些抽象的数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导图,让学生们一目了然、便于理解,从而建立系统的数学思维架构,培育更多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 思维导图 教学核心 教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1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又被称之为心智导图,在教育领域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将各个抽象的理论相互串联,有利于构建、形成一套成熟的知识架构,能够准确的表达每一种数学理论的内在涵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模式,进而提升整个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升兴趣。
从形式上来说,思维导图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图表或者是一种思维模型工具,也可以作为一种心智图形。它通过图形内容和文字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让受教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中心图形中。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夯实基础理论,而且能够加深学生们对所学理论规律的深刻掌握,让学生在面临难解的题目时明确自身的解题思路。许多心理学的研究中指出,与他人进行问题讨论的模式要比单纯的授教模式更容易集中自身注意力,在青少年范围中尤为明显。所以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进行思维导图的创作,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乐趣。
2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2.1创新教学内容
随着中小学生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在小学课堂中的占比与日俱增,各个学校不断创新自身教育方式方法,不断促进着课堂教育的发展。而思维导图这一学习方法的出现,为素质教育的目标(即:综合能力发展、综合素质提升的一种教育理念)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学生们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学习可以很好的完成素质教育这一目标,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大有裨益。
在教育部中小学生新课改的内容中明确的提出: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环境下,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最为重视,将“智”的提高放在孩子发展的第一位,不同程度上忽略了对孩子其它方面能力的培养,这就和新课标中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大相径庭。教师们在授课时如果积极应用思维导图的教育方式,在教育模式上进一步丰富详实,不仅能够满足小学课堂的新需求,而且还可以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2.2完善教学理念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内容应该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要墨守成规,不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思维。想要提高小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创新课堂教育模式,利用思维导图并将思维导图结合到实际知识点的传授中,这样在实际授课过程里就会渗透出新的教育理念,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小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可谓一举多得。
2.3提升知识水平
在小学的教育阶段中,基础知识环节尤为重要,小学阶段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学习习惯等,将会伴随着学生整个成长和学习的阶段。所以,在小学的的教育阶段中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利用思维导图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内容的掌握中达成更好的效果,进而使得小学生的基础知識掌握能力更强,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
2.4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除了使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另一重要目标就是使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知识学以致用,更好的服务于日常生活。将思维导图合理的在课堂上应用,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实现新课标的另一个要求。例如,在对简易方程的复习中,教师通过将简易方程的解析方法依次分类,使学生对知识点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让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及时的解决(如图1)。
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很多教师在培训中或者实际教学中都有着亲身的体会。学生们一旦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可以很好地提高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处在6-13岁的年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智力发展不充分、认知力不足,所以对课堂上的抽象理论往往难以理解。但是,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对色彩、图形、数字具有着很强烈的兴趣。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将思维导图的模式运用到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就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的思路来引导学习进度,培养出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和解题思维。所以,教师们要合理、科学的运用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将教材内的知识点全部呈现并深入挖掘,从而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复习几何图形知识时(如图2),因为学过的几何图形比较多,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思路,直观形象,将文字和图像相结合,将所需知识点立体的呈现给学生们,激发学生们探索知识的想法,提升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深度,从而实现更好的课堂效果。
3.2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针对于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的特点,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的发育。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授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过在实际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小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整理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所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最大化的发挥思维导图优势,将所授理论具体化、可视化。比如在图形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各种图形的形状、周长、体积等位置关系准确、清晰的展现出来,明确各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将学生发散思维有利的拓展,为后一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3利用思维导图活跃课堂气氛
无论在哪一年龄段的学习中,课堂气氛的热烈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内容传授度的高低,而这一规律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尤为明显。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课堂内容的顺利开展。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探索兴趣,从而打造出浓厚的学习环境。
3.4利用思维导图突破教学难点
在面对晦涩、抽象的理论时,小学生往往在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难,此时,教师们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将难理解的知识点抽丝剥茧,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展现,通过形象的图文模式使学生准确的掌握所学内容,从而更好的使学生掌握对难点知识的学习,从而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
3.5通过思维导图优化知识结构
在新课标的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们除了为学生们讲授课堂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们其它方面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小学生在学习阶段思维模式尚不成体系,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重点、难点知识内容。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让学生明晰学习思路,挖掘学生潜力,辅助学生分析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比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讲授乘法口诀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模式让学生自主的进行练习,将抽象的乘法概念转化为直观的数字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并提高学生们的自主思维能力。
4结束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通过图文并茂的结合方式,把各种理论内容相关的层级逐一显现出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断促进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常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基础学科,2019(01).
[2] 孙平.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创新教育,2018(01).
[3] 何宇敏.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