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润
记者(以下简称记):听說你从小喜欢看星星,对探索天空的奥秘很感兴趣吧?
张艳丽(以下简称张):不错。我1981年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天文学爱好者。从我懂事起,爸爸妈妈就经常给我讲一些天文知识。在晴朗的晚上,父亲还会带我到屋外甚至野外去看星星。记得我10岁那年中秋节的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到野外看月亮,那天的月亮真是好圆好大好亮啊!我眨着眼睛问爸爸妈妈:“我们人类能上月球吗?能探索月亮上面的奥秘吗?”爸爸十分自信地说:“能,一定能!”我当时就痴痴地想,要是自己长大能当一名月球探索员,或者为探索月球提供一些技术保障,那该有多好呀……我在大学里读的是电机专业,从本科到研究生,跟我一起学这个专业的女生数量一直是个位数。我非常喜欢这个专业,梦想成为一名航天电机研发工程师。
记:听说你上班报到时没给领导和同事留下“好印象”,是怎么回事呢?
张:情况是这样的,大学毕业后,我和两位男同学进了同一家科研单位。因为我当时是校优秀毕业生,又是我们专业的党支部书记,自我感觉很好,优越感十足。上班第一天,我特意穿上新买的一套小西装,踩着高跟小皮鞋,噔噔噔去单位报到。结果,我发现人们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那两个男同学的师傅见到他们高大帅气,乐不可支;而我师傅看到我娇小柔弱,满脸无奈和失望。一位师姐把我拉到旁边说:“你怎么穿这一身来上班?你应该穿休闲、运动的衣服,最好穿跑鞋。你穿成这样怎么搬电机?”我心里暗想:我是来做设计的,又不是来搬电机的。后来我才明白,原来做航天电机的研发工作,从产品的设计、加工、生产、检测到售后服务、技术支持,哪一个环节出现任何问题,都是设计工程师的事情。因此,我们在办公室待的时间很少,经常是在车间里。
就这样,我上班第一天,一不小心就成了所里的“名人”,给领导留下了不适合做科研的印象。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个课题也没有接到。用和我一起入职的男同学研发的电机的导弹都已经快发射了,我依然没有接到课题。我极其郁闷。当时有人劝我:“你还是离开吧!这里不适合你。”我这个人,虽然外表比较柔弱,但内心很倔强。没有参加过战斗,就做逃兵,我怎么也接受不了。简单一句话,就是不服气!我想,没课题没关系,我可以学习。于是,我成天泡在车间里,研究每一道工序和每一种工艺。因为实验台有限,我就等别人下班后再做。每次关闭整栋楼最后一盏灯时,我都会告诉自己:你一定可以的。就这样,在入所一年后,我终于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课题——设计用于弹道导弹的特种电机。
记: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受月球车项目研制任务的?当时兴奋吗?
张:2009年,我承接了月球车项目,当时心情十分激动,心想我终于被领导认可了。拿到这个沉甸甸的项目后,我也曾惶恐不安,拜访了所里的老同志,他们有点羡慕又认真地对我说:“认真做,以后你老了回想起来,自己曾经为国家的伟大工程出过一份力,你会非常自豪的。”对于月球车来说,电机堪称“核心中的核心”。因为电机在月球车上有着至关重要的用途:第一,用于导航相机和全景相机的天线系统,相当于月球车的眼睛。第二,用于月球车的四轮驱动系统,负责它的车轮转向。第三,月球车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它有一套太阳翼帆板,在月球车行驶过程中,太阳翼帆板需要调整角度,始终面向太阳。这也需要电机来完成。项目一开始设计了三款不同的电机,我研究后认为,通过设计和改进工艺,完全可以把三款不同的电机合成一款。
记:将三款电机合为一款,难度不小吧?
张:是的,让这三款电机合为一款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通过充分的分析论证,我的方案最终被采纳应用,节省了2/3的研制费用。项目方案落定后,我们又面临更多的困难。月球表面的环境非常复杂,要经受300多摄氏度高低温差的考验。还有,月球车的原材料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释放一些污染物,因此需要基于很多的实验来建立模型,并通过模型分析如何减少它的放射性。这些过程都非常繁杂。为此,我绞尽脑汁,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领导和同事都对我刮目相看。我入行才三年就接到了为月球车设计电机的任务,这是每一个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我在28岁的年纪,赶上了国家大力发展航天事业的好时代,得到了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真的非常幸运。
记:你对产品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工人们好像都很怕你呀?
张:呵呵,工人们确实有些怕我。我也曾听说,电机生产车间的工人们只要听到“张艳丽来了”这句话,都会不由自主地精神一振,随后调整坐姿,挺直腰背,放慢呼吸,工作更加仔细认真。一次,我指着一批工人们辛苦缠绕好的电机说:“这批电机,报废!”其实这批电机各项指标完全符合要求。按照设计,这个电机的每一根铜线都应该由底部的小孔缠绕到定子上,但工人一般先在转子上缠绕几圈,再从底部穿过。这样缠绕一个电机比完全合规操作省力不少,而且检测仪器也检测不出问题。但我知道,这批电机要用于“嫦娥三号”探测器,也就是要在月球上经历昼夜300℃温差,“一丝”在地球上检测不出来的误差,在太空极端环境下就很可能被放大而造成设备停摆,这份工作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工人们你看看我,我瞧瞧你,只得照办。我对工人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个拇指般大小的电机,我记录的数据档案袋就有六七个,每个大约30厘米厚,小到用什么牌子的胶水,大到每一个零部件的参数都记录在案。对此,有人戏称,比航天标准更严格的,是“张艳丽标准”。
记:在研制“玉兔”号月球车项目过程中,听说你因怀孕大出血,没出什么事情吧?
张:是的。2013年,就在“月球车”研制的节骨眼上,我突然出了状况。我怀孕了,在一次做实验的时候,不慎出现了大出血。医生建议我休息,不然很有可能会流产。我丈夫也劝我休息几天,公婆那边也吓坏了,替我捏着一把汗。当时我内心非常纠结,我已经32岁,属于高龄产妇了。可月球车项目凝聚了我太多心血,就像是我的另一个“孩子”。经过一天一夜的思考,我决定坚持下去。于是,我一直工作到孩子出生的前一周。我儿子后来早产了,又瘦又小,所幸很健康。2013年12月15日,由我主导设计研制的“玉兔号”月球车完美实现了在月球上的软着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在月球车着陆的那一刻,我的心情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眼泪止不住夺眶而出。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与自豪!记得有一次,我和儿子一同看电视,画面上出现了一个月球车,我对孩子说:“晨晨你快看,那是月球车,上面有14台电机,是妈妈设计的,现在在月球上呢!”儿子愣愣地看了我几秒钟,突然伸出大拇指,说:“妈妈,你真棒!”那一刻,我眼含热泪,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记:领导鉴于你科研成就出色,想要提拔你,你为什么婉拒了呢?
张:当年月球车项目完成之后,领导找我谈话,说我是所里面唯一一个连续八年没有进行过技术归零的设计师,非常适合做质量管理工作。“技术归零”是我们行业里的一种说法,指的是产品在用户使用阶段出现任何问题,都要从头开始查起,直到找到故障原因。对工程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艰苦的挑战。如果你看到一个设计师蓬头垢面、像风一样从你身边走过,基本上就可以肯定,这个人正在归零。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不归零?你的秘诀是什么?我说我的秘诀就是不把产品只当成一种产品,而是当成一种责任。我把月球车更是当“亲儿子”一样来培育。
当时领导让我走管理路线,对我就意味着升职加薪。我虽然有些心动,但还是跟领导说要考虑一下。我回去考虑了三天,其间不停地问自己:张艳丽,你究竟想干什么?其实这么多年就是因为一句不服气,我坚持到了现在。我非常享受一次次攻克难题的那种成就感,每一次把我的“孩子”送上太空,我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感。于是我跟领导说,我还是比较适合做研发设计。领导惋惜地给我分析,我如果走研发路线,有可能到退休也只是一个设计师;可如果走管理路线,会有更大的上升空间。但我还是想遵循内心的选择。有人说我傻,我自叹:“傻就傻吧!”
记:研制“嫦娥四号”月球车有哪些要求,难度大吗?
张:面对更为严酷的月球背面环境,“嫦娥四号”搭载了一台在“玉兔号”基础上经过魔鬼式升级的月球车(后来被命名为“玉兔二号”)。单纯从外观来看,嫦娥四号月球车與嫦娥三号月球车“玉兔”颇为类似,但其实,它比“玉兔”更强大,既不怕极热极冷的“广寒宫”,又能完成更多新任务。嫦娥四号月球车的适应性更改和有效载荷配置调整,主要针对月球背面复杂的地形条件、中继通信新的需求和科学目标的实际需要等因素。接到任务后,我和团队成员夜以继日攻关,连续几个月吃、住都在单位。首先在温度控制防护方面,为了保证所有设备在月夜零下180℃的环境中不被冻坏,专门配置了同位素热源为仪器设备供热。在线路方面,我又进行了设计改进和试验验证。在科学载荷方面,嫦娥四号月球车延续了“玉兔”当年的探月国产“三大件”,即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和测月雷达。除此之外,嫦娥四号月球车还有一个“撒手锏”,那就是与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测仪,这是首次在月表开展这项探测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在重量方面,嫦娥四号月球车总重量约140公斤,是目前为止全球最轻的月球车。我带领团队于2018年8月研制打造出了“月球车”所使用的14台关键电机。
记: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对人类研究月球有什么重大意义?
张: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任务着陆器和巡视器(月球车)组合体发射升空,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2月15日,月球再添5个“中国地名”,令国人倍感振奋。3月10日,月球车完成出月午设置。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月夜生存等重大突破,首次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通信,首次实现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篇章,同时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中国进入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月球背面比正面更为古老,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这为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提供了可能,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这对人类研究整个宇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记:这些年你在中国航天电机科研项目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获得的荣誉也不少吧?
张:我从事航天电机研制十多年,先后承担了包括嫦娥三号、四号、五号,火星探测器,空间站,风云系列,高分系列,载人航天三期,无人机,北斗等60余项卫星、飞船、深空探测器等航天型号工程及重点武器装备配套研制项目,5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曾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其实相比这些荣誉,看着我的“孩子”一个个遨游在太空,我更感自豪和骄傲。现在它已经到达了月球,明天它将驶往火星,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会到达更远的太空,为人类探索更多的宇宙奥秘!
〔编辑: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