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惯性对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有影响吗?

2019-10-16 05:26王治政
金融发展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货币政策

王治政

摘   要:通货膨胀惯性指通货膨胀受到随机扰动的冲击之后偏离其均衡状态所持续的时间,是各国通货膨胀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特征。本文在构建一个包含通货膨胀惯性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NK-DSGE)的基础上,引入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研究了通货膨胀惯性对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及福利损失问题。研究发现通货膨胀惯性在提高了货币政策促增长的调控效果的同时,也弱化了货币政策反通货膨胀的调控效果;政策冲击导致的福利损失随着通货膨胀政策目标权重的增加不断降低。研究表明央行在对政策调控的力度和节奏把握过程中,通货膨胀惯性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无论价格型还是数量型货币政策,央行给予通货膨胀目标较高的权重,均可以降低政策冲击导致的福利损失。

关键词:货币政策;一般均衡;福利损失;通货膨胀惯性;校准

中图分类号:F8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9)08-0057-06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19.08.009

一、引言

長期以来,通货膨胀的动态路径是起伏变化的,并且通货膨胀动态变化存在一个重要特征——惯性,即通货膨胀受到随机扰动的冲击之后偏离其均衡状态所持续的时间,这一特征在不同国家普遍存在。一些学者研究表明,中国通货膨胀也表现出了较强的惯性特征(彭振江,2011;王品玲和胡晨川,2013;叶光,2015)。比如,王品玲和胡晨川(2013)研究了金融危机前后我国通货膨胀惯性的变化,计量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惯性总体上维持在0.8左右,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通货膨胀惯性一直在0.85—0.9之间徘徊,这表明货币政策的滞后期在一年以上。Gali和Gertler(1999)在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中引入了基于后顾性经验调整价格的通货膨胀黏性假设,也就是通货膨胀惯性,从而使用混合型通货膨胀惯性表示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混合型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令人信服地解释了通货膨胀惯性的微观基础,即价格黏性和经济参与人的后视行为(钟正生,2008)。

伴随着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分析方法的广泛应用,Christiano等 (2005)在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中加入了混合型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以此来研究货币政策问题。借鉴国外加入通货膨胀惯性的DSGE建模方式,丁洪福(2015)研究认为我国的货币政策对于降低通货膨胀惯性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利率工具对于抵消通货膨胀惯性的作用有限,需要采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混合使用。丁洪福和郭万山(2015)认为较高的通货膨胀惯性意味着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会导致较高的反通货膨胀成本,中央银行应该赋予通货膨胀目标更高的权重,并将市场型货币政策工具作为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

目前,国内学者使用宏观经济学流行的DSGE模型,较多关注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惯性的影响研究。事实上,通货膨胀惯性影响了通货膨胀持续的时间,那么,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通货膨胀惯性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促增长和反通货膨胀的调控效果有何影响?当前这一问题的研究还较为少见。 鉴于此,本文在构建的中等规模DSGE模型中引入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规则,结合四种不同的模型设定,研究判断通货膨胀惯性对促增长和反通货膨胀政策效果的影响;进一步,为降低政策冲击导致的福利损失,研究给定货币政策规则下中央银行政策目标权重的选择问题,以期为货币政策实践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二、模型设计

转型时期的我国,经济环境不断变化,本文借鉴Erceg等(2000)、Smets和Wouters(2003)、Christiano等(2005)等文献构建包含通货膨胀惯性的DSGE框架,并在此模型中引入刻画我国货币政策的数量型和价格型的操作规则。

(一)家庭部门

假设经济中代表性家庭理性地选择消费、劳动供给、债券持有、货币持有和资本积累,以实现一生效用最大化。跨期效用函数设定为:

其中:[σ]是相对风险厌恶系数,其倒数为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υ]是货币需求利率弹性倒数;[φ]是家庭劳动供给弹性倒数。代表性家庭面对的预算约束为:

其中,[Bt]代表无风险债券。式(3)右面部分表示家庭支出,分别用于消费、债券支出、资本积累,同时持有货币。家庭收入以五种形式存在:一是工资收入,二是债券收益,三是资本租金,四是折旧后的资本,五是货币持有。

假设劳动市场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场,劳动在不同家庭之间异质,此时家庭在劳动市场具有垄断特征,因而家庭在选择最优的劳动供给量的同时,可以自主制定最优的工资水平。按照Calvo(1983)形式,假设每期只有[1-λw]比例家庭可以重新设定工资水平。最优工资设定问题的目标函数为:

此时,家庭的预算约束同时增加了劳动需求约束:[Nit=(Wit/Wt)-θwNt],家庭在预算约束下追求家庭效用最大化。

(二)企业部门

厂商由最终商品厂商和中间商品厂商两部门组成,中间商品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场,厂商具有垄断能力。最终商品厂商向中间商品厂商购买商品,然后将中间商品复合成最终商品出售给家庭。根据Dixit和Stiglitz (1977)的研究,最终商品厂商使用常数替代弹性技术生产最终商品:

最终商品厂商在最终商品价格[Pt]和中间商品价格[Pit]给定的条件下选择[Yit]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其优化问题为:

许多研究表明通货膨胀具有惯性特征,滞后的通货膨胀也对当期的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采用Christiano等(2005)的方法,假设不能重新定价的厂商会根据上一期的通货膨胀对产品价格进行指数化,而不是保持上一期的价格不变,这些厂商的产品价格为[Pt-1∏t-1]。在第[t]期,[1-λp]比例的厂商选择价格[P?t],[λp]比例的厂商选择价格[Pt-1∏t-1],从而有加总的价格水平为:

在此设定下,厂商求解利润最大化问题,中间产品厂商的优化问题表示为:

其中:[Qt+k]是贴现因子,通过求解一阶条件,经过化简,可以得到如下混合型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

(三)货币政策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体系正处在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的转型阶段。借鉴McCallum(2000)和Clarida等(2000)的研究,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操作实践过程中,观测不到当期的产出和通货膨胀,而滞后效应的存在使得中央银行对滞后产出和通货膨胀做出反应的规则存在缺陷,因此,本文研究更为贴近实际的前瞻型货币政策规则,并对货币政策数量型和价格型规则进行区分。

数量型规则:假设央行采用控制名义货币增长率的方式执行货币政策,对预期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作为反应,满足[Gt=Mt/Mt-1],货币增长率服从AR(1)过程,[gt=lnGt-lnGss],设定:

价格型规则(泰勒规则):假设央行采用控制利率的方式执行货币政策,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将产出缺口以及通货膨胀缺口作为目标,价格型规则为:

三、參数校准

根据已有相关文献,本文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校准估计,使得模型成为刻画中国经济的模型。关于时间贴现因子[β],一般取值在0.96—1之间,比如康立和龚六堂(2014)设定季度值为0.99,王国静和田国强(2014)设定季度值为0.98,结合相关研究文献,本文设定[β]季度值为0.98。国内外学术界对相对风险规避系数[σ]、货币需求利率弹性倒数[υ]以及家庭劳动供给弹性倒数[φ]未有定论,根据陈彦斌和周业安(2006)、陈太明(2007)等诸多文献,设定三个系数的值为1。

参考侯成琪和龚六堂(2014a,2014b)等诸多文献,季度资本折旧率设定为2.5%;资本份额为1/3;取货币供给冲击、利率冲击的自相关系数为0.8,标准差为0.1。对应于前瞻型数量型规则,平滑参数[ρg]设定为0.4。对应于前瞻型泰勒规则,平滑参数[ρI]设定为0.4。产出缺口的反应系数为0.5;通货膨胀缺口的反应系数为1.5;工资弹性系数和价格弹性系数为8;价格黏性指数和工资黏性指数为0.8,具体如表1所示①。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本文结合货币政策促增长和反通货膨胀两大目标,分析通货膨胀惯性对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为进行比较分析,引入其他四种模型作为参照标准,其中,模型1设定为劳动和产品市场完全竞争②,通货膨胀惯性不存在;模型2设定劳动市场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垄断竞争,通货膨胀惯性不存在;模型3设定劳动市场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垄断竞争,通货膨胀具有惯性;模型4设定劳动和产品市场垄断竞争,不存在通货膨胀惯性。本文前面部分的理论模型设定为模型5,即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垄断竞争,且存在通货膨胀惯性的经济环境。

(一)脉冲响应分析

图1和图2给出了货币供给冲击下中央银行实行前瞻型数量型规则的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的脉冲响应;图3和图4给出了利率冲击下中央银行实行前瞻型泰勒规则的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的脉冲响应。

将结果汇总比较可以看出,模型1中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中性特征,货币供给和利率冲击下产出水平保持不变,货币供给增加导致了通货膨胀上升,利率上升导致了通货膨胀下降。模型2—5货币政策非中性,其中,模型2和4中,货币供给增加导致通货膨胀和产出迅速上升;利率上升导致通货膨胀和产出迅速下降。模型3和5中,货币供给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缓慢上升、产出迅速上升;利率上升的影响有所差异,模型3通货膨胀迅速下降、产出缓慢下降,而模型5通货膨胀缓慢下降、产出迅速下降。

模型5与模型4相比,政策效果存在差异。模型5中通货膨胀惯性的存在,使得数量型规则下产出上升得更多、下降得也更快,回到均衡更为迅速,而通货膨胀上涨较小;在价格型规则下,产出下降回到均衡也更为迅速,而通货膨胀下降较小。表明无论是价格型还是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通货膨胀惯性提高了货币政策促增长的调控效果,但弱化了货币政策反通货膨胀的效果。模型3与模型2相比也有类似结果,同样表明了通货膨胀惯性对政策的影响。

(二)福利损失分析

根据不同经济环境设定下的均衡结果,可以研究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福利损失。损失函数最小化等价于社会福利目标函数最大化,中央银行损失函数的多期表达式与社会福利目标函数具有一致性(Woodford,2003、2011),货币政策目标的损失函数表示如下:

其中,[δ]为贴现因子,假设中央银行与家庭的时间贴现因子相同[δ=β]。根据研究目的,[L]的设定有不同形式。Svensson(1999)认为货币政策目标是产出波动和通货膨胀波动的加权算术平方和。本文借鉴Dennis(2003)关于货币政策损失函数的表达形式,中央银行希望随着自然产出水平提高,实际产出也将增加,同时不会带来价格的过度波动。[L]设定形式为:

[λ]刻画了中央银行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相对关注程度,下面在中央银行对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的关注程度改变情况下,即权重[λ]选择值0.1、0.3、0.5、0.7和0.9时,研究货币政策规则与经济环境组合的福利损失如何变化。图5和图6分别给出了前瞻型数量型规则和泰勒规则下社会福利损失随权重改变的轨迹。

可以看出,在模型1中,社会福利损失随着权重参数上升而上升,在此经济环境下,中央银行应多关注产出、少关注通货膨胀,这样可以减少福利损失。但在实践过程中,经济中存在诸多摩擦,模型1的经济环境基本不存在。与模型1不同,在模型2、3、4和5中,随着权重参数上升,社会福利损失随之下降,所以,在模型2、3、4和5中的经济环境下,为降低福利损失,中央银行应少关注产出、多关注通货膨胀。

模型5与模型4相比,数量型规则下模型5的福利损失高于模型4;价格型规则下,当央行权重参数超过0.6后,模型5的福利损失也高于模型4,模型3与模型2相比也有同样结果。从总体上看,通货膨胀惯性使得货币政策的福利损失上升,而央行给予通货膨胀目标较高的权重,可以降低政策冲击导致的福利损失。

五、结论

本文引入垄断竞争、工资和价格黏性、通货膨胀惯性等特征构建了一个中等规模的DSGE模型,结合中国货币政策规则转型,将货币政策规则设定为前瞻型数量型规则和前瞻型泰勒规则,在理论建模和参数校准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福利损失研究了通货膨胀惯性对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及福利损失问题。

研究表明,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的货币政策具有明显中性特征,而非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的货币政策具有明显非中性特征,通货膨胀惯性提高了货币政策促增长的调控效果,但弱化了货币政策反通货膨胀的调控效果。从福利损失角度来看,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社会福利损失随着权重参数上升而随之上升;在经济中存在诸多摩擦环境下,随着权重参数上升,社会福利损失随之下降。

因此,在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工具转变的时期,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惯性普遍存在,央行在对政策调控的力度和节奏把握过程中,有必要考虑通货膨胀惯性这一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央行在预调微调和预期管理中,无论价格型还是数量型货币政策,应给予通货膨胀目标更高的权重,加强货币政策反通货膨胀的力度,在为经济增长创造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的同时,降低政策冲击导致的福利损失。

注:

①通过选择价格黏性指数、工资黏性指数、平滑系数等几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表明,参数取值的变化对分析结论无明显影响。

②工资和价格能够灵活调整。

参考文献:

[1]Calvo G A. 1983. Staggered prices in a utility-maximizing framework[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2(3).

[2]Christiano L J,Eichenbaum M,Evans C L. 2005. Nominal rigidities and the dynamic effects of a shock to monetary polic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13(1).

[3]Clarida R,Gali J,Gertler M. 2000. Monetary policy rules and macroeconomics stability:evidence and some theory[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50.

[4]Dennis R. 2004. Solving for optimal simple rules in rational expectations models[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28(8).

[5]Dixit A K,Stiglitz J E. 1977.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7(3).

[6]Erceg C J,Henderson D W,Levin A T. 2000. Optimal monetary policy with staggered wage and price contracts[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46(2).

[7]Gali J,Gertler M. 1999. Inflation dynamics:A structural econometric analysis[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44(2).

[8]McCallum B T. 2000. Alternative monetary policy rules: A comparison with historical settings for the United States,the United Kingdom,and Japan[C].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9]Smets F,Wouters R. 2003. An estimated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of the euro area[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1(5).

[10]Svensson L E O. 1999. Inflation targeting as a monetary policy rul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43(3).

[11]Woodford M. 2011. Interest and prices: Foundations of a theory of monetary policy[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2]Woodford M. 2003. Optimal interest-rate smoothing[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70(4).

[13]陳太明.中国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1978~2004[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

[14]陈彦斌,周业安.中国商业周期的福利成本[J]. 世界经济,2006,(2).

[15]丁洪福,郭万山.我国通货膨胀惯性及其货币政策启示——基于后顾性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实证检验[J].西部论坛,2015,25(6).

[16]丁洪福. 通货膨胀惯性与货币政策作用中国的经验证据[J]. 商业经济研究,2015,(32).

[17]侯成琪,龚六堂. 部门价格黏性的异质性与货币政策传导[J].世界经济,2014a,(7).

[18]侯成琪,龚六堂.货币政策应该对住房价格波动作出反应吗?[J].金融研究,2014b,(10).

[19]康立,龚六堂. 金融摩擦、银行净资产与国际经济危机传导——基于多部门DSGE模型分析[J].经济研究,2014,(5).

[20]彭振江.我国通货膨胀的惯性特征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启示[J].金融与经济,2011,(9).

[21]王国静,田国强.金融冲击和中国经济波动[J]. 经济研究,2014,(3).

[22]王品玲,胡晨川.金融危机前后中国通胀惯性特征及货币政策研究[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3,27(5).

[23]叶光.系统抽样、脉冲响应与通货膨胀惯性[J].统计研究,2015,32(5).

[24]钟正生. 通货膨胀的惯性特征及其货币政策启示[J].上海金融,2008,(7).

猜你喜欢
货币政策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与居民杠杆率攀升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浅析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理论分析
基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析经济增长的动因
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货币政策对煤炭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