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媛雪 白天益
[摘 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凝结而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一种特殊文化。新时代下,大学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应该成为红色文化的最佳传承者。良好的红色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亟须解决,因此如何更好地建构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体系,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红色文化;大学生;问题;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9-0048-03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中国民众,在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先进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凝结而成的革命文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增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1]红色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革命精神,是民族精神一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环境、教育方式方法以及物质文化等方式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播、传承、发扬。[2]红色文化教育作为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树立有着主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重视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
红色文化是我党的先进思想和实践成果[2],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主要是指革命时期遗留下来的革命文學作品,革命战争遗址,革命先烈故居以及修缮建立起的革命纪念地;精神文化主要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不断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红色文化强调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实现人的全面及自由的发展为目标。红色文化是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学习和传承的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红色文化教育以红色文化为思想核心。若将红色文化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会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各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极地影响。
(一)有效的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有利于辅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在我国,从中小学时已经有红色文化的教学内容,红色精神在人们的青少年时期就已经渗透其中,也影响着人们未来的思想方向。但在高校期间,大学生远离家乡,互联网普及的同时,使各种外来思潮涌入,邪教思想的散布,这导致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波动变大,产生消极错误的思想,容易步入歧途,不利于大学生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入积极地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带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未来要走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并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适当的红色文化教育的教授,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政治观念的认同感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数据的普及,国外各种思潮传入中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最主要的易受群体,思想波动较大,甚至有些大学生在思想上激进,行为上偏激,对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这对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以及大学生对我国政治观念的认同感带来极大的挑战。高校对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以及对国家政治观念的认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通过组织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开展红色文化宣讲,重走红军路等活动,使大学生体会到革命先烈们当年在战场上为了民族独立不怕牺牲的精神;当面临个人安危与国家存亡有冲突时,将国家存亡放在首位。利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生,再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有助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理解我党的政治决策,增强对国家的政体,国体的认同感,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三)适时的红色文化教育的创新,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文化创新的能力
红色文化不仅仅是指革命时代产生的革命精神,如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太行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一系列有着各地特点的理想信念,还包括在新中国不断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航天精神,石油精神,抗战精神等专属于我们国家的中国精神。不论是革命时期还是新中国不断发展建设时期形成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它们都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创新发展的,激励人们前进的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不断创新的红色文化,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红色文化资源,给红色文化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带来新的教育知识。
(四)丰富的红色文化精神的摄入,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鲜明独特的革命文化,拥有着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红色精神。若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并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精神,促使大学生将自己的信仰与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相容于心,身体力行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红色文化教育真正与社会实践结合,真实体会红色精神的实际意义,才能培养出一批批奋发向上的新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 对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问题盘点
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科技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高校为响应2015年1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积极参考《意见》内容,紧密结合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平台,将这些有效的新型途径运用到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中。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新兴媒介平台运用效果欠佳
高校开始使用新兴媒介,比如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各高校在官方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中推送一些有关红色文化的文章,部分文章转自于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日报、凤凰网等权威网站,也有高校媒体编辑部自己攥写的文章,但新媒体的运营团队对红色文化的专业文化素养不足,更多是擅长于高校文化的编辑,对红色文化的认识理解比较浅薄。并且高校对红色文化文章的推送时间主要集中于一些“五一”“七一”“七七”“八一”、国庆节等一些重要节日及纪念日,一年的推送量一般不足10篇,红色文化相关文章推送量极少,这导致红色文化的传播在新兴媒介这一平台的效果不佳。
(二)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欠妥
高校为积极响应《意见》,将红色文化注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部分高校专门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部的老师提供短期红色文化教育的培训,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中更生动的融入教学中;部分高校尝试开设有关红色文化的选修课程来提高和部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求知欲;然而,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以“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产生抵触的心理,也不利于教师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教学,让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事倍功半。
(三)大学生主动参与性欠缺
各高校在发扬红色文化的过程中,经常通过开展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活动,例如:红色歌曲合唱比赛、红色文化主题演讲比赛、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和组织学生观看红色主题电影等活动;尽管各高校不断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但是,于大学生而言,学校看似形式多样的活动,实则缺乏创新,这对于不断接触五花八门的各种思想的大学生来说,参加这些有关红色文化的活动,很大程度上会认为是单调无趣,对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加之新一代大学生主要以90后和00后为主,他们对红色文化了解不多,多数是在中小学时期课本学习到的一些知识,缺乏自身体会,这对于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有一定的阻碍,能否更好地对红色文化的实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如今的学生都喜欢新颖的东西,高校在红色文化教育上的创新性低,学生参与有关红色文化的活动积极主动性降低;同时我国部分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较少,大学生能亲身去体验或直观感受的机会较少。这些不同的因素,阻碍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影响了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
(四)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不足
红色文化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大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该积极主动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但在新时代新环境下,红色文化与当前智慧化环境融合甚少,以至于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并未真正的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中[3]。参在组织参观红色文化遗址时,更多是由当地导游一路解说,学生参与其中的机会少,对红色文化遗址的体验感较差,真正吸收到的红色文化精神相对匮乏。由此看来,高校在组织红色文化的相关活动时,未能让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吸收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未能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前智慧化的环境相结合,未能发掘适应时代发展以及适应大学生内在需求的文化教育手段[4]。
三 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路径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5]。”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6]。红色文化是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天然载体,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需要发掘可利用的红色文化资源,创新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途径。
(一)加大红色文化教育的政策支持
政府代表着国家的意愿,政府的支持会给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提供坚强的后盾。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新技术、新思想的代言人,是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红色文化是中国社会先进文化的代表,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代表,它凝结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华,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化傳承。因此,高校与政府充分合作,将红色文化融入高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才更有利于对红色文化的传承。政府应大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对我国的各阶段的重要史实进行深度挖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鲜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保证红色文化教育正常进行,政府应对红色文化教育提出教学任务及教育部署,以及设立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专项基金;鼓励高校,企业,社会人员等,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红色文化资源,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成效。
(二)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平台建设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高校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大学生的人生理想信念的养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高校对有关红色文化的课程、活动等持有的态度,直接影响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红色文化的摄入及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熟悉程度。为提高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高校相关部门应组织开展红色文化相关活动,提供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定期组织培训高校教师参与红色文化教育,努力培养教师红色文化专业化,提高高校教育队伍的质量水平等措施。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大学生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学校相关机构应对大学生组织的红色文化相关活动及红色文化理论相关社团成立予以资金及政策上的支持,做大学生宣传红色文化的坚强后盾,激发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
高校应继续使用新兴媒体,找出之前在利用新兴媒体传播红色文化时存在的不足,如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每年的红色文化相关内容推送量少,自主创作的红色文化相关资料不够专业化等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高校决策层及高校新媒体部门共同努力,如聘请校外红色文化专业人才及对新媒体运作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来提高高校红色文化在新媒体这个平台的专业化。新媒体是新时代众人推崇的社交平台,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较大比例,将红色文化通过新媒体这个平台传播,是与大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直接方式,也是提高红色文化传播效果最直接的方法。
(三)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方式创新
高校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授者,是红色文化教育传播的最主要的传播者,在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占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师,还是辅导员,各专业课的代课教师也应该成为红色文化教育的传播者。高校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应结合最新时代政策,最新时代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做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做能吸引大学生的教学内容。高校教师在平时闲暇时间可以通过一些红色文化的课程或讲座来充实自己对红色文化知识的了解,为平时教育教学中更自然地将红色文化融入自己的课堂中,净化自身精神世界,积极向党的中心思想靠拢,为日后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充实红色文化教育的形式创建
大学生作为未来共产主义的接班人,社会主义的一员,在新时代下,独生子女居多,加之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的思想波动易受影响,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政治观念强的大学生,可以组织成立红色文化理论社团或定期组织开展大学生之间的红色文化研讨会等,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社团,红色文化研究社团,中共党史研究社团等,将全校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感兴趣的大学生聚集在一起,传播、研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用每个人的每一分力量,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的精华传递给周围的同学,从而扩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因为同学之间存在的相互信任,这将更有利于把这些优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高效地传递给更多的大学生。大学生之间的口耳相传,有利于红色文化高效的传播,正如“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环境中,有利于消息的快速传播。红色文化既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三观,并传播过程中也是对大学生的人生道路进行升华。
四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7]。红色文化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中国先进文化;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学习成长进步最主要的“学习阵地”,更要积极主动利用智能化基础资源、新媒介等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提高红色文化教学质量和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等举措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广大学子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肩负民族希望和祖国未来的高校莘莘学子,在学习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提供的丰富资源与广阔的平台,把自己锻造成为一名品学兼优且“文武双全”的大学生,砥砺前行,争取早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國社会主义接班人和红色文化的最佳传承者。
参考文献:
[1]王芬.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33(6):150-153.
[2]谢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7.
[3]王洪叶,王爱华.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增强学生认同的向度[J].教育探索,2014(7): 122-123.
[4]佚名.《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总目次[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28(12):110-115.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奋斗,2017(20):1-22.
[6]何月红,龚曼霞.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思想初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2(4):64-68.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责任编辑:张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