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研究

2019-10-16 05:19徐细霞
江西教育C 2019年8期
关键词:读后感写作能力基础

徐细霞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这是未来学生语文学习必备的基础能力。本文就针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策略进行具体研究。

一、坚持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

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用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以阅读和写作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更要坚持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在阅读与写作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确保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并能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主动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例如:在《窃读记》教学过程中,由于这是一篇阅读文章,教师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就可以先根据课文的内容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边阅读边思考,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包括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窃读记》,这个题目有什么作用?文章的主人公喜欢读书,为什么不把书买回家去看?书店是为了卖书,作者未经允许就到书店去读书,这样做有问题吗?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讨论。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一方面能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接着,教师可以正式针对文章中出现的好的词汇语句的用法、文章结构等内容进行教学。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普遍都感到很轻松。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说一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自己受到了哪些启发,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以读后感的形式写出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等分层次进行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样时间内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升。

例如:在《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次地组织教学活动。针对班级中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引导他们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在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要以基础知识为主,使他们能扎实地掌握本节课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字词知识,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促进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避免他们因教学内容过难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针对班级中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引导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适当进行拔高,要求他们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将自己学完这篇文章的感受写成读后感。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促进这部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现阶段,很多小学生都很惧怕写作文,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道该写什么。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的限制,生活积累十分有限。要想写好作文,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以生活经历为基础来进行写作,同时通过语言文字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进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想解决生活经验少与写作能力提升之间的矛盾,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了解别人的生活经历来弥补自己生活经验较少的缺陷,并将读到的这些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进行再创造。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写作自信心,面对作文题目的时候,不再感到无话可写。教师在教学与阅读和写作有关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写一些自己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情,只有建立在真实生活经历之上的文章,才能体现出真情实感,才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由于文章作者所处的年代与学生生活的年代距离较远,很多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的理解还仅仅是局限于口头上,而并没有将其带入心里、融入生活中。如果要让学生针对这篇文章来写一写自己的学习感受,学生很难写出真情实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今天之所以能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都是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文章主人公的经历联系到一起,学生就会有更深的感受。在撰写读后感时,感情就会更加丰满。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邓钰

猜你喜欢
读后感写作能力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