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弟峰 张贤菊 唐桂林
摘要 选择11个绿豆品种在寿县进行生产试验,探讨适合沿淮地区推广种植的绿豆新品种。结果表明,宛绿2号、皖科绿6号、皖科绿4号、皖黑绿1号、皖科绿5号、冀绿0816产量高、抗性强,适宜沿淮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绿豆;物候期;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沿淮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4-0042-02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寿县是沿淮农业大县,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5万hm2左右。当地群众历来有种植绿豆、蚕豆、豌豆等食用豆的习惯,主要是种植绿豆。据2018年统计年报,全县绿豆种植面积1 997 hm2,产量1 692 t,单产847.5 kg/hm2。2018年,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在寿县涧沟镇方圩街道开展绿豆联合鉴定生产试验,以期为筛选适合沿淮地区推广的绿豆新品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寿县涧沟镇方圩街道开展,地处北纬32°32′23″、东经116°39′50″,海拔3 m。年平均温度15.2 ℃,年降水量929.1 mm,年日照时数2 046.0 h。地势平坦,地力均匀,耕地,砂壤土,前茬荠菜,肥力中等偏上。
1.2 试验材料
供试绿豆品种共11个,分别为皖黄绿1号、皖科绿5号、皖黑绿1号、皖科绿4号、皖黄绿2号、皖黑绿2号、皖科绿6号、冀绿0816、宛绿2号、中绿5号、皖科绿3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1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大区试验,不设重复。试验田南北长116 m、东西宽42 m,按照长度平均分为11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0.042 hm2,种植1个品种,平均分4墒。株距17 cm,行距40 cm,每穴留苗1株,种植密度141 720株/hm2。
1.4 栽培管理
2018年6月8日旋耕整平镇压,翻地深18~20 cm,施45%复合肥(15-15-15)225 kg/hm2。6月12日人工穴播,播后用50%乙草胺2 025 mL/hm2封闭除草。6月20日移栽补苗,6月26日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00 mL/hm2防治虫害,6月27日定苗,7月13日追施尿素45 kg/hm2 [1-2],7月10日、8月3日人工除草,8月6日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防治虫害。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1.5.1 物候期。物候期调查内容包括播种期、出苗期、开花期、成熟期和生育天数。出苗期是小区出苗率达到70%的日期,开花期是50%植株出现第1朵花的日期,成熟期为70%豆荚成熟的日期,生育天数是播种第2天到成熟期的天数[3-4]。
1.5.2 植物学与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调查株型、粒形和粒色,株型分直立、半蔓生、蔓生,粒形分圆柱形、近圆形、椭圆形,粒色分黄、绿、黑。生物学特征调查耐旱性、抗病性、抗倒性,分强、中、弱3级。
1.5.3 经济性状。在每墒中部随机调查5株,每个品种调查20株,分4次采摘成熟豆荚,日期分别是8月2日、8月9日、8月24日和9月10日,调查单株荚数、荚粒数等经济性状。8月9日,增加调查荚长、百粒重。8月24日,增加调查百粒重。9月10日,增加调查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等经济性状。调查方法:①株高,从地面到主茎顶端的长度;②主茎节数,从子叶节到最顶端展开叶片所在的节数;③单株分枝数,主茎上生长的结荚分枝数;④单株荚数,20株样本结荚的平均数;⑤荚长,随机取10个成熟豆荚,测定平均长度;⑥荚粒数,随机取10个成熟豆荚,计算平均粒数;⑦百粒重,取100粒称重,计算其平均数。根据调查数据,计算理论产量。
由于皖黑绿2号、中绿5号生育期相对较迟,在4次经济性状调查统计中,皖黑绿2号前2次没有成熟的豆荚,中绿5号第1次没有成熟豆荚,对单株荚数、理论产量有影响,较实际产量低。实际产量调查方法:分别于8月12—13日、8月24—26日、9月12—13日分3次进行人工采摘,9月24—25日分品种脱粒、称重。由于皖黑绿2号、中绿5号生育期相对较迟,试验地农户腾茬秋种,后期青荚未计产量,不参加产量位次排序。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从表1可以看出,11个绿豆品种从播种至出苗都是3 d;开花期皖黄绿2号最早,皖黑绿2号最迟,相差5 d;成熟期皖科绿5号最早,皖黑绿2号、中绿5号最迟,相差18 d;生育天数皖科绿5号最短,皖黑绿2号、中绿5号最长,相差18 d。
2.2 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
从表2可以看出,11个品种中,皖黑绿2号株型半蔓生,其他直立;皖黑绿2号、冀绿0816、宛绿2号粒形近圆形,其他圆柱形;皖黄绿1号、皖黄绿2号粒色黄色,皖黑绿1号、皖黑绿2号粒色黑色,其他绿色;耐旱性、抗病性都强,皖黑绿1号、皖黑绿2号抗倒性中等,其他都强。
2.3 经济性状
从表3~6可以看出,株高变幅51.8~102.6 cm,皖黑绿2号最高,翼绿0816最矮。荚长变幅8.2~9.6 cm,皖科绿3号最长,皖黑绿1号最短。百粒重变幅4.69~8.06 g,中绿5号最重,皖黑绿2号最轻。实际产量变幅761.94~2 042.96 kg/hm2,宛绿2号最高,中绿5号最低。
3 结论与讨论
(1)从物候期来看,生育天数皖科绿5号最短(72 d),皖黑绿2号、中绿5号最长(90 d),相差18 d,在生产上要结合腾茬时间,合理安排播期。
(2)从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来看,黑色的绿豆少见,市场潜力大,开发前景好;皖黑绿1号、皖黑绿2号,抗倒性中等,生產上注意合理施肥,避免倒伏而降低产量和质量。其他品种都有较好的抗逆性,适合沿淮地区种植[5]。
(3)从实际产量来看,宛绿2号、皖科绿6号、皖科绿4号、皖黑绿1号、皖科绿5号、冀绿0816等6个绿豆品种的产量都在1 800 kg/hm2以上,经济效益较高,适合在沿淮地区种植[6]。
4 参考文献
[1] 杨芳,杨媛,邢宝龙,等.晋北地区绿豆品种比较试验[J].北方农业学报,2016,44(5):47-50.
[2] 韩燕丽,董亚南,樊永强,等.郑州地区绿豆品种比较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7(10):112-113.
[3] 罗河月,任爱民,郭冬梅.绿豆品种比较试验[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5):14-16.
[4] 胡云宇.绿豆品种比较试验[J].福建农业,2014(9):40.
[5] 林立艳.康平地区绿豆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4):56-57.
[6] 黄天宝,章彪雄,叶川,等.江西省红壤丘陵地区绿豆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世界,2006(1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