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聪
(周口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随着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日益下降,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来加强和改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工作.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开始全面实施,结合实施的效果来看,学生的身体机能等素质较之前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2014年出台了我国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少于50分或将无法取得毕业证书的规定.结合一系列的政策,学生的体质问题成为学生工作的重点问题之一.目前全国各类学校都能完成对测试成绩的上报,然而对测试后的服务却没有完善,《标准》的基本目的是以推进学生体质测试为推手,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身体柔韧性、耐力、速度、力量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发展.因此,研究体质测试后续服务模式对贯彻落实《标准》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表1可以看出,2016到2018年周口师范学院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堪忧,很多数据还不能达到《标准》提出的85%以上及格的要求,不及格的比率较大,同时可以看出年级越高,及格率越低. 2018年,周口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质测试优秀率仅为0.18%.说明周口师范学院学生整体体质较差,适时的指导、有效的引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不及格的测试成绩中随机抽取20份,发现他们四年来体质测试成绩未有明显提升,说明学生在测试结束后没有提高体质的意愿和行动,这与没有后续服务是分不开的.
表1 周口师范学院近三年学生体质测试及格率统计表
数据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
据统计,目前周口师范学院开展的体育活动有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球类运动会、冬季长跑、校园跑、健身气功比赛、健美操比赛以及各个学院自发组织的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囊括了短中长跑、篮球、排球、足球、气功、健美操、体育游戏,可以说是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时光,然而除校园跑是强制全体学生必须参加外,其余的各类运动会、比赛都是自发报名的,由于是竞技类项目,考虑最后的名次问题,参与的大都是具有较高体育热情、有较强体质的学生,这使得体质较差的学生只能在后方加油打气或者干脆对体育活动不予理会.目前周口师范学院的体育课程和校园跑只包括大一、大二的学生,倘若学生运动热情不高,只需在4年里选修2年的体育课即可,这对今后学习工作中的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目前我国体质测试的基本流程可以分成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教育部下发体质测试的通知.第二阶段,由学校安排时间进行测试.第三阶段,学校根据已测试的数据进行整理.第四阶段,把整理后的数据进行上传.通过四个阶段可以发现整个测试流程较为单一,学校方面完成测试并把结果上传给教育部,学生方面只是知道自己的测试成绩,而缺少了对测试数据进行整合再分析的过程,学生面对自己较差的测试成绩往往会表现出无从练起的感觉.尤其是对于天生体质较差的学生,面对每年的体测不及格,盲目的锻炼又可能会造成运动损伤.这样就出现了“重测试结果、轻后续服务”的现象[1],这显然与《标准》提高学生体质的要求是不符的.
学生和教师在体质健康测试的实施中只注重测试的圆满完成,忽视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和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由于重视不够,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严重缩水,测试主要依靠仪器设备,如果仪器设备得不到有效的维修和更换,体测成绩就会出现偏差;学生方面存在着作弊行为,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只要学分修满即可毕业,而不参加体质测试.
目前学生体质测试的激励奖励模式单一,对学生来说,在校期间各种有效的奖励机制是调动他们积极能动性的关键,如果抱着及格就好的心态去测试,这对成绩的真实有效性有所影响[2];对教师来说,体质测试的工作具有集中性、重复性的特点,长此以往也缺乏工作热情.
3.1.1 构建运动处方储备库
运动处方是针对学生某个弱项的专门性练习,是提升学生体质的基本途径,处方涉及项目名称、活动强度、运动时间、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对运动处方进行选择[3].运动处方储备库应由专业的体育教师、教练员、网络上成熟的锻炼内容构成.内容应考虑时效性,保持经常性的更新,及时淘汰效果不好的处方.制定时应考虑学生的体质情况、学校的器械情况、锻炼的难度等方面[4].在注意事项的制定中应添加该运动处方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运动损伤急救方面的小贴士,指导学生健康有效的锻炼.
3.1.2 构建预警监管系统
预警系统主要针对体质测试成绩不及格及某项成绩徘徊在及格分上下的同学.当学生达到预警值时,系统向学生发送运动处方提醒其锻炼.为排除学生对提醒视而不见的可能,可通过定位、督察等方式进行监管,如学生规定时间内没有提升体质健康或者没有反馈,则系统将学生的体质情况反馈给学生的辅导员、学生的体育教师、学生的家长[5],促使其构成一个家长重视、辅导员督促、教师指导、学生运动相结合的循环机制.
3.1.3 结合休闲体育构建平台
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在我国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和竞技体育不同的是休闲体育的难度较低且娱乐性较强,可以说是人人皆可参与.随着休闲体育的兴起,休闲体育的专业人员逐渐进入市场,可由其负责平台日常的体育活动组织,定期开展专业的休闲体育项目,对发展学生的凝聚性、终身体育都是有益的.还可以在平台分享休闲体验,通过文字、图片、影像资料让学生发现体育的魅力.
3.2.1 通过体育课内进行干预
加大对公共体育课的改革,高校的体育课在学生的日常锻炼中起到的作用应当是间接式的,明确体育技能的学习只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一种形式,并不是公共体育课的全部内容[6].大学公共体育课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运动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教授各种运动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的热情,加强运动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在闲暇时间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在体质测试结束后,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对每个专业、每个选项课的学生积极调整授课内容,适当安排合理的素质拓展活动.可以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体育游戏等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运动习惯,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健康.
3.2.2 通过体育课外进行干预
学生的课外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补充.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闲暇时间里积极参与运动活动,是保持学生体质水平的重要环节.应多开展趣味性高且参与度高的体育活动,在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课外活动的同时,还要加强监管.为保证参与程度,可将体育活动与期末考试成绩挂钩,只有完成一定次数的活动才给予成绩评定,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分子,可酌情在体育成绩中加分.
制定合理的奖惩体系激励学生和教师的能动性,创新奖励模式,使奖励更加的多元化、普适化[7].在奖励的后期可将奖励的重点放在体育活动的参与上.同时对体质测试工作中不积极的教师以及在测试过程中作弊的学生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在保证积极参与积极锻炼的同时,打消消极影响.
为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测试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加强资金的投入,定期对测试仪器进行检查维修,及时淘汰落后的仪器设备,引进先进的体测仪器.加大宣传力度,使《标准》深入人心,让学生认识到体质测试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加大对测试老师的专业性培训,引入和借鉴省内外先进的体质测试技术项目和管理模式,加强体质测试前沿性的知识学习[8].
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是各高校体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标准》是当代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其任务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体质测试后续服务模式体系的构建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不仅对高校体育教师终身体育的运动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学生不断提升自我的强烈愿望的支持.实现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是完善和提升《标准》实施效果的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地创新后续工作服务,才能使高校学生的体质状况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