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茹敏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图1
江苏宜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紫砂壶便是产于这片土地,深受宜兴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影响,生来就洋溢着充沛的灵气和人文气息,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发展,在历代紫砂艺人的传承创新下,其工艺不断完善,造型不断发展,逐渐摆脱传统实用器的局限,成为实用与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思想和血液,与中华文化相辅相成。艺术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真正的艺术从自然万物中汲取创作题材,凸显了万物的博大、天地的宽广、人间的百态,浸润着自然生活的气息,紫砂壶不外如是,所谓“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一把成功的紫砂壶,不仅是一种工艺,不仅是实用器皿,更是承载着宇宙变化、天地阴阳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和时代生活的历史。
紫砂壶造型精彩纷呈、千变万化,但始终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在方与圆之间寻求变化与统一,正所谓“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给人以极大的观赏价值。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这是人们对宇宙最初的认识,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天是主、地是次,天为阳、地为阴。天圆地方本质上是《易经》阴阳体系中对天地生成及其运行的解读,其思想体系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按照阴阳五行演化而来,因此在古代的各门学科中,都有阴阳五行的思想体系在其中。除此以外,“天圆地方”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道家认为:“天圆”心性上要圆融才能通达;“地方”命事上要严谨条例,也就是为人要刚柔并济、能屈能伸,待人宽厚和善,但心中有原则;儒家也提倡中庸之道,认为做人应中正、平和,这与“天圆地方”的思想不谋而合。生活就像太极阴阳图,要相互协调。面对人生不同的境遇,需要有进有退,有刚有柔。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又有指导作用。“天圆地方”的思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多有体现。“天圆地方”的宇宙图式具有一定的形式美和意境美,人们将自己对方圆形式美的理解广泛应用于中国建筑上,主要表现在方与圆的空间布局和空间造型上,例如,承受房屋重量的柱础其基本形式都是上圆下方式,圆鼓置于方座上;例如门楼面前的抱鼓石,其基座大部分是正方体石块,基座上再放置圆形石鼓;又例如北京天坛的设计,这些都体现了“天圆地方”的思想。圆给人以圆满、和谐之感,方给人以宁静、沉稳之感。方与圆的空间造型,不仅具有一种空间形式美,而且具有一种追求与宇宙和谐合一的意境美。紫砂壶“天圆地方”(见图1)也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体现,此壶是传统光素器,作品简约质朴、大方素雅,没有复杂的装饰和艳丽的色彩,通身以流畅爽利的线条勾勒而成,充分展现出光器的质朴之美。纵观整壶,壶身以方器为基本形制,四条棱线曲中有直、直中有曲,棱角呈方圆并济的钝角,具有张力,因方器是采用镶身筒的方式成型,泥片镶接处在烧制过程中容易开裂,因此制作难度大,此壶方中寓圆、圆中寓方,块面清晰明朗、刚劲有力,重心沉稳而不失柔和感,更是十分考验作者的壶艺功底。作品壶底设以圈足,圈足方圆并济,与壶身相协调,承托起壶身,给人以挺拔端庄之感,极具精神气韵;壶身向壶肩过渡自然柔和,肩部内凹,设以转角,与短颈衔接自然,短颈与壶足上下呼应,给人以挺拔刚劲的气质;圆形壶盖与壶口严丝合缝,子母线吻合,通转流畅,盖面微微盈起自然的弧度,形成饱满的张力。壶盖为圆形,壶身和壶足为方形,契合了“天圆地方”的思想观念;壶钮位于整壶正中央位置,方圆并济、饱满玲珑,仿若凝结天地之灵气,奕奕有神,提携了整壶的灵气;壶流为三弯流,从壶身自然胥出,根部粗壮浑厚,粗细变化均匀,过渡自然有力,流口收势爽利,小嘴胥出,壶流饰以棱线,其型挺拔优雅、浑厚有力,宛如凤鸟之脖颈,有着向前伸展的力量,圈把如同张开的羽翼,匀势而起,极具张力,流、把相辅相成,提携了整壶的气势。整壶造型方圆周正,结构比例协调,制作精巧,明针工艺细致,壶表质感细腻,泛着喑哑之光,充分体现了紫砂泥料材质的朴素美和光泽美,作品从设计构思到造型皆围绕“天圆地方”的理念,在统一中求变化,由内而外体现了刚柔并济的气质,既有豪迈之感,又不乏温润如玉的君子气息。
紫砂壶起源于北宋、盛于明清,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与人们生活相互交融的时尚,它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备观赏性和文化性,让人们在休闲品茗的同时感受到开阔纯净的气息,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练。